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事关中共苏维埃革命走向与命运的战争,中央苏区反"围剿"一直以来都是革命史关注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前,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政治色彩过于浓厚,更多是对政治定性的阐释。改革开放后,这一领域学术化趋势日渐凸显,并逐渐实现了由政治阐释向学术研究的转变,进而呈现出多方视野探讨、多元观点争鸣的局面。由此,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并达到了相当的学术高度。当然,中央苏区反"围剿"史研究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如选题陈旧、观点同质化、内容低水平重复、缺乏深入分析等问题,在理论运用、史料挖掘、研究视角转换、新领域拓展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经中央批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于10月18日在江西省宁都县城郊翠微峰附近举行了奠基仪式。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沈谦芳,中共赣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彭光华、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刁  相似文献   

3.
刘家贺 《党史文苑》2015,(6):34-35,38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保卫和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确立了中央苏区的革命中心地位,树立了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典范,扩大了红军和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保卫和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确立了中央苏区的革命中心地位,树立了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典范,扩大了红军和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李德来中国前,仅有两次简单的军事经历,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把他请到中央苏区的,并在博古的支持下,掌握了中央军事指挥大权,成为凌驾于中央军委之上的"太上皇"。李德不问中国国情,不顾战争实际情况,仅凭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的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坐在"独立房子"里按着地图指挥战斗,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长征的初期,他采取了消极避战的逃跑主义,再次使中央红军损失惨重。黎平会议最终否定李德顽固坚持的错误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共有六个作战命令,按其内容可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一是小布设伏两个命令,二是龙冈大捷两个命令,三是东韶追歼两个命令,这些命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7.
全国首座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前身为1959年9月成立的建宁县革命纪念馆。为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2006年,建宁县委、县政府斥巨资对建宁县革命纪念馆进行扩建并更名为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这是全国首座展示五次反“围剿”历史的纪念园。  相似文献   

8.
正一、反"围剿"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决斗半个多世纪前,我在大学上党史课时,记得老师都是讲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现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党史新本,分别改为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表述了。也许是思维形成了某种定式,我在这里还是按照过去的说法来讲这段历史。其实,这个表述并没有过时,1991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目录仍然是按照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说法编辑文章的。  相似文献   

9.
冯都 《党史文苑》2009,(6):46-51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距今已近80年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对其取得的军事胜利给予很高评价,很少有人论及其取得的重大政治胜利。笔者通过对众多史料深入研究发现,这次反“围剿”军事之战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一场长达月余的政治之战。从其取得政治“三响”的丰硕战果来看.其政治战战果竞不亚于其军事全胜战果。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凭借中央苏区军民反"围剿"这个军事活动的大舞台,成功导演了夺取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伟大胜利的活剧,充分表明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无比正确和巨大威力,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相似文献   

11.
李颖 《世纪桥》2009,(20):56-58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并且首先是作为伟大的军事战略家而闻名于世。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那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毛泽东以其超人的远见卓识,多谋善断,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发展,在中国革命战争的舞台上,亲自导演了红军反“围剿”斗争胜利的活剧,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11月9日,全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暨苏区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宁都县隆重召开。研讨会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历史分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苑》2007,(12):F0003-F0003
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决策指挥部,主要战场之一,第四、五次反“围剿”的重要后方基地、阻击地和最后放弃的核心根据地之一。在中央苏区期间,宁都诞生过中共苏区中央局、苏维埃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一开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就不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为了保存力量,发展根据地,则不断实行反"围剿".因此,"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1930年底,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苏区.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展现了毛泽东驾驭战争的非凡韬略与高超的指挥能力,同时也初步建立起了他的军事权威.  相似文献   

15.
《党史天地》2007,(8):44-45
周恩来、朱德运用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术 熊伯涛协助师长打了枫山铺伏击战 在毛泽东失去兵权的同时,国民党开始布置对中央苏区的大举进攻,这时候鄂豫皖区已不存在,红四方面军已踏上向川、陕边地区转移的艰难征程。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以来,国共两党两军围绕根据地的斗争就开始了。起初是国民党军对红军进行一省或数省的“进剿”、“会剿”,进而发展到国民党政府统一指挥下的全局性行动——“围剿”。我各根据地军民英勇顽强坚持开展反“围剿”斗争,其中毛泽东、朱德亲自指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成为中外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宁都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是赣西南苏维埃区域向赣东扩展的枢纽;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红军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地和备战基地,第三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第四次反“围剿”的巩固后方,  相似文献   

18.
以往认为苏区中央局是王明路线产物,对其1931年间的革命实践活动,不太重视潜心研究,致使驻在龙冈近三个月的史实,长期被打入冷宫,无人问津。笔者历经数年调研,多方收集史料,首次披露中央局在当时的大后方龙冈,领导苏区军民进行了第二次反"围剿"的人民战争和第三次反"围剿"前期各项应敌工作,从而为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王恩 《世纪风采》2011,(1):42-46
第一次“围剿”:林彪俘获了敌前敌总指挥张辉瓒1930年10月底,蒋介石命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调集7个师约10万人马,以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杀奔我江西革命根据地。这就是所谓的蒋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一次“围剿”。  相似文献   

20.
1930年12月,蒋介石抽调1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第一次反“围剿”,红军兵力只有约四万人,却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本文试图以党和红军采取的政策导向及民心向背为线索,系统剖析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