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的演变格局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进展,令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文化特质,令我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社会价值梳理和重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正逢其时。文化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当前文化创新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是要确保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它的社会功能充分实现;二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三是要把文化作为软实力来建设;四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五是要以文化思维加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转型,说到底是文化的转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整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为现代化事业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创新文化与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推进文化创新 发展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宪臣 《学习论坛》2004,20(1):27-29
创新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精神实质,综合创新是保持中国文化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大胆开拓、综合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保持中国文化的先进性.这其中包括内容创新,使中国文化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形式创新,用新颖进步的活动形式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体制创新,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精神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以梳理,认为在中国古代,轴心时代一度生机盎然的民族精神在秦汉以后被统治者的文化精神所窒息,造成社会发展的长期停滞。近现代以来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民族精神再次觉醒,但由于没有人民政权的建立,民族精神还是未能实现时代的转换。今天,在“三个代表”的正确指引下,中华民族精神正在实现时代的升华,成为民族复兴最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创新文化的内涵与社会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文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二是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文化可以区分为现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创新文化的灵魂,创新文化应具有求实、怀疑、实践、协作、献身、宽容等科学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现.创新文化的产生,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百家争鸣的社会氛国、支持创新的价值标准、激励创新的行为规范.创新文化建设包括精神、制度、可视三个层面,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中国的现状与特点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7.
文化转型的动力由社会实践的变化引起,而文化转型的结果和目标必然指向社会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继承与创新这一转型过程。在中华民族文化圈中,新疆文化以其多元共生的文化特质尤为引人瞩目,这种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新疆多民族共存发展、多元分布格局的社会历史演变和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对新疆民族文化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可以分为古代—近代、民国时期、建国至今三个阶段,通过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旨在强调,新疆民族文化转型的显性意义是社会的文明进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深层意义则在于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创新事业呼唤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创新文化为其保驾护航。为此,应努力在全社会创设一种宣传创新、鼓励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文化氛围,并通过建设特殊的创新制度,构建一种科学的创新制度体系,形成创新制度文化,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保证创造者的创新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登封市委统战部围绕“打造中华文化圣山,建设现代化旅游名城”这一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整合以宗教文化、姓氏文化、民族文化、旅游文化、企业文化、武术文化和多党合作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统战资源,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统战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文化的代代传承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存续,文化的创新推动着一个民族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文化多样花的今天,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文化领域和内容,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社会自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会自治认识的局限性、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管理体制的惯性思维和社会自治组织的自身缺陷是社会自治面临的障碍。促进社会自治需要政府向社会自治组织放权放手和培育、扶持社会自治组织以及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法律。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的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四位一体”、“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整体论的新内涵:关于“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的观点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持续论的新境界: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是一种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它通过内在机理的方式制约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促进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生态文化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苏南地方政府主导的"强政府-弱市场"模式暴露诸多弊端.通过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苏南地区成功实现了强势政府作用和较为发达的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由侧重经济发展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转变."新苏南模式"的发展反映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与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互联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也对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文章着重分析互联网对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和消解作用,提出趋利避害,营造和谐社会的网络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与社会革命理论相比,社会建设理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下,对社会建设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可以概括为以"中轴线"理论和"历史合力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以"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为代表的社会发展阶段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善待自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目标论,以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为主要手段的社会建设途径论。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社会建设"概念,提出了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论核心,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途径和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通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总体思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吴涌汶 《理论学刊》2006,4(4):48-51
作为特殊意识形态的自然科学技术,无论从社会演进的宏观动力机制看,还是从其微观动力机制看,都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意识形态虽然在宏观动力机制上处于从属的地位,但从微观动力机制上考察,对历史进程发展的迟速则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传统宗族文化与农村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沉寂多年的中国农村宗族势力逐渐复苏并迅速蔓延,并对农村社会生活产生了诸多深刻的影响。本文就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引导农村宗族文化,促进农村形势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快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进行创造性探索。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通过产业的创生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离开了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科技创新只能停留在作为生产力的渗透性要素的阶段中。因此,科技创新为产业的创生所提供的支撑,是推进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新时期的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文化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文化的延续传承离不开创新,文化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的文化才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