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泰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泰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特点(一)农业的多元化、商品化战后,泰国农业实现了从单一种植向农业多种经营转变,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禽畜业和渔业相继发展。农业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发展,以实现商品化和扩大出口创汇。这样,多元化的农业不仅满足了泰国人民生活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还使泰国的一批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泰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米、橡胶、木薯制品、菠萝罐头和兰花的出口国,冻虾、玉米、蔗糖、麻类出口位居世界前五位,海产罐头、冻鸡与烟叶出口皆排在世界前十位。泰国出口产…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库兹涅茨写于1955年的研究收入不均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有创见的论文着重探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在纯粹经验的水平上,他采用时间数列资料来检验三个国家的收入不均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他发现收入不均随着经济增长而得到缓解;二,库兹涅茨提出了一种二部门模型,它含有部门内和部门间两种不同的收入不均。由于劳动力从部门内收入较均衡和平均收入较低的农业部门转向工业部门,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收入不均在初始阶段中恶化,而在恶化达到高峰后,又开始缓解。他用数字实例来表达这种在  相似文献   

3.
泰國最顯著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經济上層結構建筑在農業的基礎上。泰國的外匯主要來自出售農産品。劳动人口中約有85%从事農業。这种对農村經济的重大依賴,使泰國对于可能擺在農業面前的任何問題,那怕是十分微小的問題,也不能不加以注意。类似这样的一个問題就是我們農村經济的貧困。这个問題有时当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問題。我國農民有相当大一部分过着經济上称为边际生存的生活,这是一个公認的事实。他們当中有許多人却生活在勉强維持生活的水平下面。  相似文献   

4.
土地改革是經济發展的主要因素,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亞洲許多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其經济大都建筑在農業上面。因此,經济發展自然应該从这个農業基礎上开始。泰國(而且也是亞洲几乎所有國家)在農業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是土地改革問題。人們觉得,如果土地問題能够得到解决,就大有助于農業部門的改善。我們在着手考慮泰國所能進行的各种土地改革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土地改革”一詞的意义。有些經济学家和農藝学家曾把这一詞的解釋說成是一种改善土地所有者和佃戶之間的关系的企圖。另一派則認为土地改革是土地所有权的重新分配,目的在使无地的人獲得土地。第三种解釋則認为土地改革是擴大農業信貸,以期到达改良土壤肥力的目的。总之,“土地改革”一詞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1992,(2)
泰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农业多种经营的显著成效已逐渐为人们所了解,但有关泰国农村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增加与农户非农业收入的提高,却比较少见于文字。其实,这是一个饶有趣味而又非常重要的课题,只是因为反映这方面情况的材料多为调查报告,不够系统与及时,因而也就难于成文而已。  相似文献   

6.
1950年以前泰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出口主要是几种农作物,如稻米、橡胶和柚木。当时,这三种商品的出口值约占出口总值70—80%,而现今仅占20—30%。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基本上已经多样化了。主要农作物的总种植面积从1950—51年的3,930万莱增加到1976—77年的8,490万莱.产量提高五倍(从855.8万吨增加到5,240万吨)。  相似文献   

7.
泰国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与老挝、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相邻,东南滨暹罗湾,西南临安达曼海,面积为51.4万平方公里,略小于我国的甘肃省(53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400万(1987年底)。泰国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终年无霜,无台风灾害,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泰国中部、东部、特别是湄南河流域,土地平坦、肥沃,素有“世界粮仓”之称,驰名世界的“暹罗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近年来人们对“东亚共同体”的期待越来越大,不仅在经济方面,包括政治、安全保障、文化等因素,对其设想、现状、背景、实现的可能性、战略、政策、设计等进行着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如果将设想限定于经济领域,那就是“东亚经济共同体”,相当于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一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一六十年代以来,泰国农村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村贫困户比例的下降,文盲的减少和文化水准的提高。贫困是指每人每月收入在7.5美元,约合175铢。—引者。资料来源:日本《发展中经济》,1985年12月号。从上表可以看出,泰国各地农村贫困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自六十年代初起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农民文化水准也有较大提高,文盲比重下降。1956年10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占33%,1980年下降为16%。1980年全国15岁以上人口2765万人中,男性89%  相似文献   

10.
农业提供人们的食品、工业原料和出口产品,农村又是工业品的广阔市场,反过来可促进其他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收入每增长1%,当地非农业经济的大多数产业部门产值就业能增长1—2%。另外农业是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基础,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把农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来看待,改变了过去只强调工业化的片面做法,同时更认识到,要发展农业,必须抓好农村建设,也就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文化教育、医药卫生、交通运输、金融信贷、商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或者说国民(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是一国人民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收入分配的经济基础。然而,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其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过程的早期阶段,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颇高,但其收入分配的不平均,不仅没有获得改善反而扩大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要如何来评价这种情况?对这些问题,曾有好些经济学家对其进行过分析研究和评论,但还没有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泰国传统的经济部门,也是当前泰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以来,泰国农业不仅担负了为国家工业化发展积累资本、提供食品和原材料以及输送廉价劳动力这三大任务。同时还实现了4—5%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人口年平均2—3%的高增长率。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农业部门的稳定增长为战后泰国经济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泰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农业部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拉丁美洲的发展政策与收入分配贾根良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古老议题。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经济增长的成果自动逐步地在所有社会阶层中分享,“涓流效应”和“扩散效应”会自然而然地促进经济利益的普及,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泰国的农业     
农业是泰国传统的产业部门,即使今天的泰国正在向新兴工业国迈进,农业仍然是其最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农业在泰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现状仍受到世人的瞩目。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85年,泰国劳动力总数为2,600万,农业部门就业人数为1,68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65%。这说明,到1985年,泰国的就业结构仍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活动部门。  相似文献   

15.
印尼“建国五项原则”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社会繁荣公正,收入分配均衡,解决广大劳动大众的贫困问题。苏加诺政府予六十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试图以平均地权使人民摆脱贫困,结果适得其反。苏哈托政府自六十年代末以来,在实行工业化的同时,亦实行“绿色革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家经济有所好转,大米实现自给。1970年至1982年,印尼经济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7.7%。八十年代初,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等收入国家。然而,印尼并没有象发展中经济理论所论断的那样,经济高速增长以后就能消除贫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泰国基本上还保持着闭关锁国的状态,国内经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当时稻米已是主要栽培作物,但甘蔗、烟叶、棉花、槟榔、椰子、水果等作物的种植也十分普遍。甘蔗和棉花的地位尤其重要,已经出现相当程度的商品化生产。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泰国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步沦为英国和法国的势力范围。泰国中部经济发达地区为英国殖民者所控制,这就使其最终成为英国的经济附庸,在  相似文献   

17.
一、导言七十年代以来,印尼的经济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这种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政府采取了各种经济措施来进行和支持经济的重建和恢复工作。此外,这一时期的世界环境对印尼也是十分有利的。印尼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两次由于盛产石油而大走鸿运,其经济增长率高于亚洲石油进口国。至于收入分配情况,人们的意见并不一致。看来收入分配不均和其它形式的不均等现象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有所加剧。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的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目前俄罗斯的农业状况、土地所有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村居民生活四个方面阐述了关于俄罗斯农业、农民和农村的一些问题.例如,农业的现状和问题;农业用地归谁所有和能否买卖以及俄政界围绕通过俄联邦土地法典进行的激烈争论;农业生产基本经营形式的状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贫困化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阐述和分析诸如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东南亚大陆过渡性经济(TEMSEA)最近实行的宏观经济改革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将它们的经历同诸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其农业在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东南亚其它较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 人们已对发展中国家有关农业与农村人口的宏观经济政策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影响进行了很多研究。然而,人们尚未根据最近的政治发展情况来对东南亚国家进行全面的研究。因此,笔者希望本文能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收入分配不公一直是困扰一些拉美国家的重要问题.由收入分配不公引起的政治分化和社会矛盾激化,成为影响拉美地区社会和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拉美地区如此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由来已久.在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诸多制度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当属生产要素占有制度.拉美地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最初产生,即与该地区历史上由大地产制造成的土地占有高度不平等存在密切关系.对生产要素占有的不平等决定了不同阶层政治地位的差异.拉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和地区间的分布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导致如今拉美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重要原因.集聚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确使主要拉美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增长,但地区间和城乡间的发展失衡却明显加剧.第一,工业集聚在形成现代化都市的同时,农村地区却被进一步边缘化.第二,即使在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同样带来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第三,没有收入再分配的工业化.在经历80年代"失去的lO年"之后.尚未摆脱债务危机阴影的拉美国家开始进入全面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时期,由此也引起了新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新自由主义改革带有强烈的反民族主义、反民众主义倾向.继大地产制之后,新自由主义改革开始了拉美历史上第二次对生产要素的大规模重新分配.新自由主义改革不仅改变了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彻底改变了经济的运行方式.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对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就业、税收、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资产价格等产生影响.新自由主义改革使拉美国家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更加严重.中国与拉美国家都处于深刻全面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之中,尽管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但中国和拉美国家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客观因素并无差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可从拉美国家在处理收入分配问题的教训中得到一些启示:一是必须高度重视生产要素占有的公平;二是发展和改革模式至关重要;三是政府必须干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