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瑞士国际私法法典对消费者的保护陈卫佐晚近国际私法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就是注重对消费者、劳动者、妇女、儿童等弱方当事人进行保护。表现在立法上,一些国家如瑞士、奥地利、意大利等,纷纷在其国际私法法典中制定新的旨在保护弱方当事人权益的条款。本文以瑞士国际...  相似文献   

4.
引言据考古学家们的发现,古希腊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完整的、也即欧洲第一部法典是《格尔蒂法典》(TheLawCodeofGortyn),①它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前期。这部法典汇集了较早的习惯法和此前各类成文法,大部分内容为今天所称的民法规范。但是,被罗马人...  相似文献   

5.
市场制度与中国大陆的私法张俊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航线已经明确,即由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立法和司法也必须随之变革,由表述计划经济的法制,转变为表述市场经济的法制。本文旨在说明,市场经济制度应当首先和集中...  相似文献   

6.
继法国和德国编纂民法典之后,俄罗斯在九十年代前苏联解体之后编纂出台了《俄联邦民法典》,虽然目前只是第一、二部分,但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第三次法典编纂的热潮,其意义可谓重大。更重要的是《俄联邦民法典》本身,作为俄罗斯十几年政治、经济改革的经验总结,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复归了民法的私法自治精神,为俄罗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这是我们所应借鉴和弘扬的,但其薄弱的市民社会基础也是我们所应反思的。  相似文献   

7.
8.
身份制度的私法构造以个人间的组织状态与市民社会的结构性存在为前提。个人生活在身份体中。身份体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组织或群体,是私法秩序的重要载体。身份体作为利益配置单位,通过确定成员身份界定身份体内外关系,实现其内部身份关系的制度安排。身份制度私法构造的基本要素包括身份利益、价值体系、区分机制、行为规则和外部标志。身份制度以某类组织或群体而非原子化个人为调整对象,确认和规范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强弱共存状态,形成身份权利特有的形式与功能,并以“命令—服从”的治理模式替代平等协商机制,在身份关系的变动中体现对意思自治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10.
胡文涛 《河北法学》2012,(12):99-106
自1998年始,日本先后制定了5部有关公共注资增强银行资本的法律,逐渐形成整套的公共注资增强银行资本制度。相关法律的制定及其实施,体现出目标从混乱到具体,接受注资的条件从宽松到严格,从单纯的注入公共资本到强调改善金融机关治理机构的特点。日本的公共注资增强银行资本制度,对于应对包括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在内的危机,维护日本金融系统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私法上错误制度的理论基础为校正正义。错误制度的模型构建要实现保护弱势商谈方以及防止机会主义行为。错误制度对错误的程度要求重大而且对于错误方与非错误方均应当有要求,而且要规定错误制度排除适用的情况。PICC和PECL对此作出了恰当的回应。根据对错误制度的理解,应当对我国的重大误解制度进行改造,未来民法典对此要进行重新的立法设计。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公法和私法制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伟目标的确立,我国进入了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新的社会结构体系转化的时期。在这一转型时期,法制建设如何才能适应这一需要呢?这无疑是摆在我国法学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近来,在法理学界,在法律体系上是否应划分公法和私法,或者说是否应建立公法和私法分立的制度,展开了一些学术争论。这一争论对于解决法制建设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无疑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笔者不揣冒昧,发表几点想法,以就教于法学界同仁。一、西方关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和理论依据划分公法和私法并非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日本民事诉讼法典的几个问题白绿铉为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必须转变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诉讼观念,必须进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和审判方式的改革。为此,十分需要认真地研究和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特别是关于解决民事和经济纠纷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环境协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日本地方政府创造的制度之一.经过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环境协商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由于是有效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制度之一,也是日本环境行政的特色制度,环境协商成为日本环境治理的“传家法宝”,文章梳理了日本环境协商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其蓬勃发展的原因和基本类型,探究了环境协商制度背后的法律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私法自治是近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民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私法自治是法律行为的核心精髓所在,而法律行为则是公认的实现私法自治的工具,它不仅深度地阐述了私法自治所代表的民法精神和理念,同时也为私法自治的具体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范围。对于私法自治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效用的发挥程度,同样也决定了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构建的完善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商事信用是人们在商事交易中信任关系的体现。从商事信用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它与现代契约观念的形成过程一脉相承;从商事信用的制度基础来看,契约形态的多样化是满足复杂商事信用需求的法律手段;从商事信用的实现来看,契约的法律效力是维护交易者商事信用关系的保障。因此,私法中的契约制度是商事信用扩展的主要制度工具。  相似文献   

17.
张力 《法学研究》2016,(4):3-22
在公共财产法律关系被主要纳入民法调整范围,国家所有权参照私人所有权制度模式创立的条件下,私法技术对公共财产利用法律保障机制中必要公法规制部分的越位与挤占,便利了国家所有权行使过程中部分主体利用物权制度形式,掩盖其逃避宪法实施义务的行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实施的经济赶超发展模式,对公共财产法的民法调整模式和国家所有权制度的过度依赖,以及对全民所有这一宪法规范要求的价值扭曲与效力消解,阻塞了公有制—全民所有—国家所有权的宪法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丁相顺 《法学家》2002,(3):109-115,101
在日本近代法律体系成立过程中,最能体现继受法特点的是民法典的编纂.明治早期,日本民法典编纂最初以法国法为范本,聘请法国人参与起草法典.但是,法国人参与起草的、体现自由资本主义精神的旧民法典在提交到国会审议时,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围绕着法典实施问题,日本朝野上下发生了激烈的论争,这一论争称为"法典论争".法典论争的结果导致了以法国法为主要继受对象的旧民法未来得及实施就归于流产.其后,日本起草民法典的方针转向以德国法为范本,开始重视本土条件,并排斥了外国人参与起草,完全由日本人编纂.日本民法典的成立过程和法典论争是日本法制近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体现了日本法制近代化的特点和性质,本文拟通过对法典论争的分析考察来透视日本法制近代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典中的人格权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明 《法学家》2003,(4):13-18
人格权制度是对生命、健康、名誉、隐私等人格利益加以确认并保护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张剑波 《法学评论》2004,22(4):103-108
本文在简要考察 2 0 0 2年生效的新《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的宪法基础及其起草进程之基础上 ,具体介绍了新法典中诸如控辩双方辩论制、陪审团制度、辩诉交易程序、强制措施的司法复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禁止双重起诉规则等主要制度创新 ,并指出该法典在保障人权这一价值取向上的重要转变 ,对我国目前的刑事司法改革的讨论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