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东方》2014,(1)
本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为研究文本,从思维方式、阶级属性和理论旨趣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及一切旧哲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实践思维方式"对"直观思维方式"的超越;"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立脚点对"市民社会"立脚点的超越;"改变世界"原则对"解释世界"原则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历史性批判中,开创了自己哲学的新视野,突现了马克思哲学新的历史时代精神的实质,并实现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性超越.而这一历史性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改造世界"对"解释世界"的超越;"社会化的人类"对"市民社会"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自工业文明兴起以来,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的发展历程,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一部文化超越的历史。文化超越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诸多历史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变革是现实基础,文化积淀是思想源泉,开放环境是必要条件,文化大师是主导力量。文化超越具体表现为异化出新、返本开新、合成创新三种形态,而每次文化超越总体上经历了思想观念突破——形成主导文化——文化秩序建构——文化俗化成风的过程。中国文化要实现新的超越,首先要在文化思维上超越"线性思维",树立多元互补、并行不悖的理念;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树立和而不同、会通超胜的理念;超越"匠人思维",树立辩证统一、自主创新的理念,重新审视和推动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邵峰 《人民论坛》2020,(16):20-23
近年来,美国为了打压中国,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抹黑中国的机会,不断歪曲事实和制造谣言来攻击中国的内政外交,恶化了中美关系,毒化了国际舆论环境。美国抹黑中国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逻辑根源。首先,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西方担心既得利益和权力丧失;其次,美国右翼势力抱残守缺、顽固不化,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采取敌视态度;再次,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绝非易事,守成国对崛起国的恐惧心理难以释怀;最后,狭隘思维作怪,美国不愿意付出却想获得更大的国家利益并维持世界领导权。  相似文献   

5.
该书在标题和副题之间有如下文字:“对世界负责任,而不是仅仅对自己的国家负责任,这在理论上是一个中国哲学视界,在实践上则是全新的可能性,即以天下作为关于政治/经济利益的优先分析单位,从天下去理解世界,也就是要以世界作为思考单位去分析问题,超越西方的民族/国家思维方式,就是要以世界责任为已任,创造世界新理念和世界制度。”  相似文献   

6.
张云阁 《新东方》2014,(1):8-12
本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为研究文本,从思维方式、阶级属性和理论旨趣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及一切旧哲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实践思维方式"对"直观思维方式"的超越;"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立脚点对"市民社会"立脚点的超越;"改变世界"原则对"解释世界"原则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正B市市委李副书记的孩子名叫李涛,在C市一家水利工程有限公司任总经理;C市刘市长的孩子名叫刘雨,在B市一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16年1月的一天,刘雨来到李副书记的办公室说,"市建设委员会牵头的城区改造工程项目即将发包,我们公司想承包这个工程,请李叔叔帮忙。"李副书记想了一下说,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1)
<正>要想在世界新秩序尚未建立的时候寻找坐标,就应该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思想理念来接受这一切。元旦来临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启,这时节最适宜追往述怀,也最适合畅想未来。还记得你们年初许诺要"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对象"吗?良好的愿望是否变成了现实。农历乙未年,是不是还会有"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陆续登场  相似文献   

9.
左右逢源绝对不是充当社交场上的花瓶、玩物、点缀或香水,聪明的女人应是受人瞩目与宠爱且深感身心愉快的朋友,伙伴。做到这一点说难也难,说不难也非常容易。著名的"优势富集效应"理论创始人王健先生在他的《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一书中,提出了"位置超越",他认为:世界的观察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处的观察位置。"当你对某一种观察或感受确信不移时,你是否想到也许你仅仅代表了某一方向。或许你应该站起身来,换一个位置看看,换一个角度想想。"位置超越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境界。进行了位置超越,你就会成为一个豁达、开朗、善良、热情、勇敢的女性,而这些品格正是人际交往中的弹性品格。  相似文献   

10.
娜仁高娃 《前沿》2009,(6):50-53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要正确的理解它必须区分它在常识世界的哲学世界中的不同意义。哲学思维是建立与常识思维中又超越常识思维的辩证思维方式。唯物论的基本思想在常识世界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在哲学世界中又不能简单的用经验来证明,我们因该站在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这个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1.
《创业史》是柳青的代表作,也是"十七年"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在当代文学批评精神的流变过程中,对《创业史》的评价虽然几经起落,但不论是20世纪60年代的赞誉、肯定,还是"重写文学史"浪潮中的质疑、否定,或是21世纪以来的重评和辩护,都未能绕开和超越两种思维困境:一是将现实主义文学叙述和真实社会生活混淆不清,将文学等同于现实副本的倾向;二是文学和政治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因此,对《创业史》的重读必须要在超越这两种思维困境的前提下寻求具有确实意义的当下性。  相似文献   

12.
<正>"求同存异"的思维方法既是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科学方法,又是改造世界,处理问题的思想武器。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求同存异思想,在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思维方法。一、邓小平"求同存异"思维方法的具体运用首先,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求"一国"之同,存"两制"之异。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  相似文献   

13.
焦玉玲  姜建成 《求索》2012,(9):124-126
实践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实践概念的泛化和对实践这一概念不同视角的诠释,以至于当今学界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解释也意见纷呈。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说明实践观点对于构建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经历了从思辨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但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在此基础上能动地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对西方哲学中道德实践与技术实践的整合与超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反思的价值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来梳理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一 马克思哲学凭借实践思维方式超越了传统哲学 ,凸现鲜明的当代特征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实践思维方式就是以人的现实实践为核心 ,是“从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主观性和客观性在现实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 ,以本原存在和超越形态在现实活动中的统一关系为依据 ,去观察各种事物、理解现实世界、回答两重化矛盾的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凭借实践思维方式 ,克服了以本体论思维方式为核心的传统哲学 ,从而完成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首先 ,实践思维方式使马克思哲学成为真正现实的哲学。传统哲学的本体论之所以为本体论 ,就在于它把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依托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造了一种具备数字化特征的虚拟生活空间,呈现出一种关于现实的全新维度。"网课"赋予真实立体化的呈现,提供认识世界的更多方式。"直播"带来确切的真实感体验,成为沟通世界的重要载体。如果虚拟性世界也正在提供人类超越自身经验的机会,那么这也是真实性的自我超越。在这个意义上,"网课"和"直播"等沟通形态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向,正是带来"可靠性"的器具。通过虚拟现实日常化,来恢复日常生活的秩序,帮助人们重新找回真实性本身。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思维,从性质上看,分为两种:一是“再现性思维”即在思维过程中本质上不产生新的东西,思维结果未超越旧的知识范畴;一是“创造性思维”,即在思维过程中产生了新的认识或见解,思维结果在常人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经济外向程度较高的沿海发达地区,世界金融危机对湖北的影响较小,2008年以来,湖北的发展速度快出全国平均水平不少,湖北依托内生优势,实现了"弯道超越"。新一轮发展将是各地在同一起点上的"直道赛跑",湖北将面临"直道超越"的任务。成功实现"弯道超越"的湖北要谨防再次输在"直道"上。  相似文献   

18.
王衡霞 《理论月刊》2005,(7):120-122
<哈利·波特>是一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得到很多专家肯定的作品.从叙事来看,<哈利·波特>虚构了整个故事叙述的背景和依托-神奇且有点荒诞的"魔法世界"."魔法世界"契合儿童思维中的"泛灵性"、"人造论"和"非逻辑性"."魔法世界"是建立在"可理解性"基础上的儿童乐园,它张扬儿童的天性,指向对一种自由和健全人性生长的鼓动.  相似文献   

19.
一 因果可能世界 原因逻辑是关于因果命题和因果推理的逻辑,其出发点是因果可能世界。因果可能世界是由那些被纳入人的因果框架的思维对象所构成的集合。对于任何一个思维对象集合E,如果E是一个因果可能世界,当且仅当E中的任一元素A都存在另一元素B,B是A的原因或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人类学需要的大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学是什么?其学科定位于特点何在?百余年来中外的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在某种意义上说或许有相通之处;但在更大的意义上说是不等同的。中国人类学没有到位,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重建。重建的含义有两层:第一是恢复学科;第二是超越既有(模式)。超越的关键就在要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一是向世界的开放。二是向个体的开放,就是向生命自我的开放。我们要不断反思,超越狭隘的"本土中心"和"国族主义"倾向,复归人类学的整体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