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更长远的目标,就要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时代价值.这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还能够为世界贡献我们的生态智慧,推进全球绿色家园建设.因此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制度保障,加强科技创新,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转型对人的现代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邓小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从人的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发展途径、方法论等方面对人的现代化理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生态观是指人们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确立科学、理性的生态观来面对和解决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这种生态观要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是将科学、理性的生态观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一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详细梳理了精神文明建设与人的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呼吁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齐头并进,共同支撑“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许士密 《探索》2023,(6):1-13
“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两个结合”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底蕴。作为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真理性,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也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内蕴接续推进现代文明、转化发展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两个结合”的坚持和发展使之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新的文明图景和文明前景,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新的文明叙事、复兴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担负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合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双重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深刻的文明意蕴就在于显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现代价值和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现代化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考验中国现代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试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历史的厚度、全球的广度,来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化之路,提出"生态文明应该存在于人类文明各个发展阶段和形态之中"这一新理念,有助于避免后发展国家重蹈西方发达国家的旧辙。  相似文献   

7.
陈晓红 《学习导报》2012,(24):26-27
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纳入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体现了我们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表明了当前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周居霞 《实践》2010,(9):22-25
<正>一踏上赤峰大地,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这里的文化之风、文明之风、和谐之风:一条条宽敞的街道干净整洁,道边两排崭新漂亮的路灯如两排仪仗迎接着八方来客;一座座特色鲜明的大厦楼宇,扮靓了迅速扩展、长高的新城与旧区;在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地和街心公园,三五成群的老人们悠然自得地博弈休闲,孩子们追逐嬉  相似文献   

9.
10.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正中 《理论学刊》2003,1(1):37-39
现代化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外在现代化 ,即社会现代化 ;二是内在现代化 ,即人的现代化。人们对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处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 ,是一种有机统一的关系。同时 ,在发展过程中 ,二者也存在着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云峰 《实践》2006,(9):13-15
“十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地区实际出发,确立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不断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正在摆脱“四大困扰”,实现“三大提升”,走向文明发展。一是摆脱了生态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困扰,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过程中既有的理念已无法解决工业时代的生态困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诉求表现出更多的是理想愿景及其日益碎片化。生态现代化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承继与突破,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定的适应性,因而有可能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现实的替代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主要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提高人的素质。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二者互为因果,是一个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既包括社会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的主体,是现代化的推动者.要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必须把实现人的现代化放在首位,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人的现代化既是一个国际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所以提高人的素质,转变人的思想,变革用人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全局性问题,而法治的关键在于人,在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从核心价值观建设、辩证对待传统文化、发展素质教育、激发主体性和树立公民意识等方面来提高人们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依法治国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文明     
文明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研究人的文明,对于促进文明进程,提高文明程度,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的文明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它与人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并且在人的自然属性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得到体现。人的文明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力量、各个方面的整体配合和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权力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在客观上是对独立、自觉、成熟的现代化主体的呼唤和塑造 ,但是人们在寻求自我价值、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中 ,又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迷失了个人发展的方向。因此 ,从基本战略、制度创新、宏观体制和微观机制四方面确立现代人格的生长模式 ,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13,(19):64-64
每年在贵阳举行的国际生态文明论坛(前4届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会议"),分外引人注目。建设生态文明亟待国际合作。但几次全球气候峰会显示,"合作"的愿望不能说没有,"合作"的状况却令人堪忧。国际合作,呼唤现代文明转型的国际自觉和国际共识。这次论坛,要为形成国际共识做出新的努力。今天全球的现代化进程,以数百年前的一次深刻的文明转型——文艺复兴运动为基础。文艺复兴"以人为本",把人从神的束缚中、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解放无疑创造了人类的辉煌成就,但今天看来,这种解放似乎有些过头了;这种文明转型,已"转"不动了。有两大问题突显:一是文艺复兴以来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大都以工业  相似文献   

20.
李艳艳  杨珊珊 《前线》2024,(4):37-40
现代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变革与进步,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取得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五大文明硕果。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勾勒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图景,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引领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