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毅 《湖北宣传》2006,(9):23-24
随州的发展要打好“开放牌”、“特色牌”、“文化牌”。要高举文化名城大旗,重视炎帝神农文化和古乐编钟文化两大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将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吸引人们的旅游资源,从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步伐,通过打好“文化牌”来促进随州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策》2008,(8):11-13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指出,要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地域范围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主要内涵是: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以发达的旅游产业为引擎.推动鄂西地区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3.
徐新桥  温健  马金钟 《政策》2012,(1):41-44
生态文化旅游是鄂西圈的特色和比较优势,是发展前景极其广阔的产业。当前鄂西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仍比较分散、粗放,整合不够,一体化开发相对滞后,资源开发支撑圈域发展作用不明显,因此亟需加快转变圈内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施聚合、集约式开发,这既是推动鄂西圈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鄂西圈支撑中部崛起支点建设的重要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09,(11):13-13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富集地区,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60项,其中鄂西圈36项,占60%,省政府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70项,其中鄂西圈94项,占55%,  相似文献   

5.
楚钰 《政策》2008,(10):21-25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强调指出,要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编者注)。这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鄂西圈”内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市(州、区)普遍认为,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合鄂西地区实际.  相似文献   

6.
郭有明 《政策》2008,(11):28-30
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既是一个旅游圈的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圈的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圈内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此,本期《构建“鄂西圈”》栏目特刊发该圈中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襄樊市委书记谈如何加快发展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常贤波 《政策》2009,(6):38-40
正值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渐入佳境.之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也拉开了发展大幕——鄂西圈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即将出炉。鄂西圈将以生态保护为主旨,以文化旅游为抓手,以绿色生态产业为支撑,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那么到底怎么建设鄂西圈?如何解决圈内矛盾和发展难题?这是全省人民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为给大家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8.
应代明 《政策》2010,(1):46-47
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荆州市将积极推进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努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中心。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李长安 《世纪行》2011,(8):14-14
我省宝玉石资源的优势明显我省宝玉石资源主要分布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鄂西圈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旅游业为重要抓手,以惠民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肖旭明 《政策》2010,(3):42-44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恩施州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恩施州是“鄂西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这对加快推进恩施州“绿色繁荣”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9,(2):F0003-F0003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圈内生态良好、文化多样、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2.
肖旭明 《政策》2010,(7):50-52
恩施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州委、州政府注重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统筹整合生态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不断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明 《世纪行》2008,(10):20-20
为加快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加快武汉城市圈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宜昌、襄樊等城市为中心,以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等旅游景区为核心,包括宜昌、神农架、荆州、恩施和襄樊、十堰、荆门、随州等8个市(州、林区),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0%和70%。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09,(11):6-6
一、十堰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及构想 十堰可开发建成武当、郧阳和房陵三大文化旅游区,各旅游区内可规划建设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开发前景的若干个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形成以旅游景点、产品为依托,以三大文化旅游区为载体,以武当山为龙头的“丁”字型东、南、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把十堰建设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15,(3):40-42
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需要"两圈两带"战略的有效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战略可谓助力生态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自实施鄂西圈战略六年来,鄂西圈建设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切入点,推动区域联动和资源整合,实现整体开发和互利共赢,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了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速推进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刘丽琼 《世纪行》2010,(9):37-39
<正>湖北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提出了"两圈一带"战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9月7日,省政协召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常委专题协商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09,(11):9-9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旅游产业本身来看。目前鄂西牛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恩施州民族文化底蕴浑厚、旅游资源丰实,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块,大力兴办生态文化旅游业是恩施州经济生活中的大事。科学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应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如何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做大做强恩施州旅游产业,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从分析圈域内经济与财政发展入手,找出影响恩施州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障碍因素,明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对财政职能的新要求,提出创新财政体制、运行机制和财政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鄂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土家族作为鄂西少数民族中最庞大的一支,因地域的独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了自身民族的鲜明性和特色性。傩戏是鄂西土家族文化的有力表现形式,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逐步建立,其为鄂西土家族傩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得傩戏的旅游开发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