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风窗》2011,(20):20
9月的香港,胶着已久的"特首参选人"有突破性进展。本来表明考虑参选特首的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9月8日突然改变口风。唐英年阵营则透露消  相似文献   

2.
陶杰 《南风窗》2010,(19):109-109
<正>2010年8月23日,菲律宾马尼拉香港旅行团大屠杀,又一次证实了中国人的基因:内斗内行,外斗外行。香港特首曾荫权,在人质被绑架在旅游巴士上的时候,给菲律宾总统打了两次电话,两次都吃了闭门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没接电话,总统府称,不知道特首曾荫权是谁。香港特首有没有权给菲律宾总统打电话?某卫星电视台大受愤青欢迎的一位光头节目主持人,向曾荫权问罪,认为按国际对等关系,香港的特首只是一个地方领导,《基本法》第十三条  相似文献   

3.
赵灵敏 《南风窗》2008,(20):16-18
经过了四次立法会选举,香港选民的传统智慧一再得到验证。关键少数仍然拥有对重大议题的否决权。  相似文献   

4.
金心异 《南风窗》2007,(10):36-39
在经过了10年并不认真的讨论之后,香港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将自己身边的小伙伴提升为战略合作者。2007年2月,准备竞选第三届香港特首的曾荫权发布其政纲时说,他为香港设计的方向之一,是“与深圳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深圳携手打造国际大都会”。  相似文献   

5.
作为香港政府第三号官员,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大陆的知名度恐怕仅次于香港特首董建华。原因之一,是他娶了比他小27岁的内地著名的世界跳水冠军伏明霞,而且演出一连串的爱情故事;同时,他还曾是香港著名的“打工皇帝”,在他  相似文献   

6.
在11月末,香港特首董建华宣布香港金融机构被获准于明年元旦在港经营人民币业务时,与香港竞争金融中心的主要对手上海的反应微妙,本地媒体在报道此消息时均未评论香港这一进展对上海的影响,只有《人民日报》下属子报《国际金融报》提及香港此举时述及“会对上海造成压力”。这与先前的激烈争论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
香港的医疗制度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该制度在保障香港市民的医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香港市民的信任,从而使得香港的医疗保障制度成为举世公认的最成功的医疗保障制度之一。然而,随着,香港社会的不断变化、医疗科技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香港这种近乎免费的医疗保障制度越来越难以为继。为此,香港特区政府下决心对现行医疗制度进行改革以适应香港社会已经或将要发生的变化。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医改的走向对于内地的医改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果思想解放,策略得当,香港本身会成为一只浴火的凤凰,而不是令人困扰的负债。2004年,香港特首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宣布成立"政制发展专责小组",就政改问题进行咨询与研究,作为第一步,舂节后将北上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见面协商。自2003年7月1日香港市民上街大游行以来,半年中,政潮汹涌,至今,总算在困境及迷雾中出现了一丝曙光。  相似文献   

9.
吴木銮 《南风窗》2010,(25):71-73
<正>通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值得担忧的问题。市场主体的力量早已不受计划手段所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用行政手段的老办法自然效果不彰。2010年11月19日,新加坡的游船上,研究政治的一些学者不再讨论政府的运作和选举等议题,谈话焦点之一就是中国内地的通胀。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麦当劳在全国进行全面提价,原因就在于食品成本急剧上升。有意思的是,相邻的深圳和香港现在悄然地对换了双方的身份。以前,深圳成为香港人周末消费  相似文献   

10.
具有权威影响的“透明国际”机构公布的清廉指数世界排名,香港1997年排在第18位,几年来排名不断上升,2002年和2003年排名均为第14位。除此之外,美国传统基金会连续9年将香港评选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并认为香港的成功,首要的原因就是廉洁的政府。正如香港特首曾荫权所指出的:“香港在全球竞争力中的一项重大优势,是公营和私营机构的廉洁。这是国际社会高度推崇和广大市民引以为傲的香港制度特色,也是我们必须维护的核心价值观。”腐败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大量人口的拥入,香港的经济开始加速发展,财富大量涌流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王国强:香港知名慈善家,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区九龙城区议会主席、金城营造集团主席。王国强的名字记者早有耳闻,"热心慈善公益事业,资助内地教育举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南风窗》2010,(13):15-15
<正>看了(奥巴马)总统的经历,感觉与自己从基层开始政治活动有共通、共鸣之处。——日本新首相菅直人在与奥巴马通电话时主动"套近乎"。起锚的终点是实现双普选,如果长期抛锚,终点永远去不到。——香港特首曾荫权上街参与社区宣传活动,争取更多市民支持政府以"起锚"为宣传口号的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3.
流沙  陈程 《法制博览》2008,(2):47-47
有个杭州姑娘,在香港演艺界混出了点小名气,赚下了千万家产。她做的第—件事就是在香港购房,香港一家媒体在文娱版上是这样报道这件事的:“&#215;&#215;&#215;浅水湾置豪宅。”  相似文献   

14.
赵灵敏 《南风窗》2007,(19):38-38
香港承办2008奥运马术比赛准备过程中表现出的务实与平和的态度值得称道。香港地铁东涌线有一站叫奥运,而这个地方和举办奥运会马术比赛的沙田马场相距甚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香港著名帆板运动员李丽珊获得了香港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恰好这个车站建好正在征名,香港人就想到了这个别出心裁的庆祝方式,把车站起名为"奥运站"。奥运站是香港人奥运情结的绝佳体现。  相似文献   

15.
报纸保守化的弊端是特首及高官们一旦决策错误,便没有传媒提醒,一错到底。相较于香港传媒往往一面倒地狠批政府不同,澳门的情况可谓有天壤之别。澳门政权交接之前,澳门传媒还可以一齐去骂葡萄牙人,对澳门的不公平现象有所匡正;政权交接之后,报纸电视上  相似文献   

16.
沈旭晖 《南风窗》2011,(22):38-39
美国一般不谈超越《基本法》的香港自治范围,不谈香港民主和内地民主互动,只会淘空一切内涵支持民主。但是就香港近年出现的两次政改方案,美国却摆出大为不同的姿态,显示了一定影响力。就维基解密网站前不久披露美驻港总领馆电文一事,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发言人9月2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警告美勿干预香港内部事务,为近年来罕见表态。根据维基解密内容,美领馆在香港十分活跃,不少香港政情都是其内部通讯内容,香港各界人士也是领馆定期访谈对象。究竟美国  相似文献   

17.
金惠亮 《法制博览》2014,(1):208-209
2009年的香港民事司法制度改革提出,调解由于其自愿合意和降低诉讼成本的特征将被广泛使用,作为替代法庭诉讼的最主要争端解决方式。这次改革实质性地促进了香港调解制度的发展。本文将通过阐述香港调解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主要特征,并探讨对于内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军 《南风窗》2011,(17):20-23
从回归前后的担心香港衰落,到后来努力保持香港独特性的去大陆化,到现在积极向大陆靠拢,担心自己被边缘化,香港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曾经,香港对大陆人是高不可及的一个梦,代表着财富、明星、时尚、传奇、金融中心、纸醉金迷、国际大都市等等离当时国人很远的另一个陌生的世界。即使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的几年,香港对大陆人来说依然是疏离的、触手难及的。  相似文献   

19.
香港社会在身份认同和政治认同上均体现出"二元特征"。在身份认同层面,港人表现出"香港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区分;在政治层面,港人多年来在"渐进式民主"与"急速发展民主"之间争论,并在"一国"与"两制"之间纠结。上述认同特征体现了半个多世纪的地缘政治对香港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做了诸多努力,但是由于英国在香港回归前对香港实施了近半个世纪的"去中国化"和美式政治认同培育,不可避免地为今天香港政治发展带来争议。  相似文献   

20.
媒体     
《南风窗》2010,(2):8-8
<正>1【美】《国家》2010年1月11日不确定的未来应中美交流基金会(由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创办)的邀请,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国庆之后的一个月第一次到了中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杨洁勉告诉我们:"中国现在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过去30年中国在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期待能在下一个30年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