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差序格局下的腐败现象并非逐层推进,而是有着明显的界限与范围。人情、社会交换与制度等视角的腐败问题研究都是就腐败交往的特定对象与反腐制度而言的,而针对腐败交往的对象,我们可将其概括为三个层次,即熟人、半熟人、陌生人。在腐败现象中,权力主体根据距离圈子中心的远近有着不同的发生逻辑,自中心向外扩散,从人情逻辑发展为市场逻辑,前者遵循办事—收钱逻辑,后者多为收钱—办事逻辑。随着传统社会形态的变化,两种逻辑的互构性特征越趋明显,而不同的腐败路径也需要相应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童旭升 《工会论坛》2006,12(2):52-53
为确保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当前,通过加强监督,防范权力腐败,必须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尤其是要加强监督机制的总体协调,强化以权力互相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3.
黄玉青 《工会论坛》2005,11(4):97-98
当代中国正在探索构建权力制约的途径,目标是建立法制化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从源头上遏制权力腐败。可以说,有了公共权力就有了对公共权力的遏制。法律是人类社会治理权力腐败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出几点看法 ,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剖析了权力腐败存在的根源,提出了监督与制约权力腐败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差序格局尚未完全解体,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及行政伦理法制化的进程带来挑战。现代差序格局影响下的政府官员权力寻租行为存在着公私不分导致私利侵吞公义、自我主义导致个人私欲膨胀、社会关系干扰正常的资源配置方式等危害。针对差序格局下我国政府官员面临的权力寻租困境,必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本土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社会处于变革或转型时,腐败行为就会有可能滋生和蔓延。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在于公共权力的增值和制约不力:公共权力主体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政府干预市场的某些活动也为权力“寻租”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李达  刘毅 《理论前沿》2003,(22):36-37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大力加强权力监督制度建设。这是党和国家防治腐败的根本之举。本文试图通过对权力腐败及防治权力腐败有关问题的分析,以期达到为实践提供借鉴的目的。一、权力及权力腐败的一般形式(一)权力腐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权力个体腐败,权力个体利用“权力寻租”,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为实现一己目的渎权滥权。二是权力群体腐败,本质上与权力个体腐败一致,但在表现形式上较前者具有隐蔽性。权力群体中的个体私…  相似文献   

9.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防止腐败,必须加强对权力运用的有效监督,充分发挥监督机制作用,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政策和措施之中,才能从源头上和根本上防止腐败。  相似文献   

10.
由于权力资源的稀缺性、权力占有的垄断性、权力价值的功利性、权力运作的时空性,致使权力内在地有一种变异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旦超过一定的“度”,则导致腐败。因而消除腐败,公共权力必须公有、公用、公享,在运作中公开、公平、公正,做到权力来源民本化、权力确认合法化、权力运作规范化、权力监督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和“公共财物”一直是认定贪污犯罪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该罪与诈骗、盗窃等其他罪区别的关键点所在。本文就上海的一起贪污犯罪案件展开论述,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制度反腐是人们在长期的反腐实践和反腐学术研究中得出的总结性认识。但是,通过制定反腐败的法律法规打击腐败和通过国家法制体系建设来控制腐败是有区别的。在现有的反腐理论研究中,这个问题不是被忽略了,就是被混淆了。为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区分“制度反腐”和“反腐制度”这两个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腐败根源的深层理论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腐败是与权力相伴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权力与腐败有着深层次的关系,腐败是权力非公共运作的必然结果,权力主体的自利性、权力本身的可获利性及运作过程中的失控,是产生腐败的深层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4.
论立法腐败     
立法腐败是指掌握国家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立法权限或职务之便,为特定族群、团体、或个人牟取经济、政治及宗教利益的行为或现象;或指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立法权力的行为.立法腐败是法律制定过程中的职务犯罪.立法腐败的戍因是立法权力的滥用和异化、司法审查的缺失.遏制立法腐败的对策是民主立法、立法公开、司法审查、提高立法技术以及立法权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5.
形式主义是一种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式主义花样繁多,其危害是多方面的,是腐败现象的一种.探讨形式主义的表现、根源、危害,寻求根除形式主义的有效对策,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年轻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思厚 《理论前沿》2004,(21):25-26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透露,200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不满35岁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案件7331人,占全年38022人的19.28%;共立案不满35岁的国家工作人员渎职案件2820人,占全年9677人的29.14%。这组数据表明,领导干部的腐败年龄正在趋向年轻化。那么,干部犯罪年轻化的症结在哪里?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严重权力腐败现象,消除权力腐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的基础条件.权力腐败及其后果直接损害着社会主义群众基础,只有除腐才能凝聚民心,形成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力量.腐败的实质是封建官僚权势观和资产阶级金钱崇拜观的结合,只有除腐才能保持并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改革与除腐同步进行,才能逐步形成良性社会运行机制,使我国市场经济的战略选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防止和惩处腐败。但从总体上来看,腐败的蔓延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滋生蔓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现阶段,尤其是与改革滞后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成为当前有效遏制腐败蔓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推进党的反腐败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将民主理念和民主手段引入其中,将民主提升为惩防腐败的新治本之策,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民主”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这就必须切实关注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制、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遇和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贪污罪常见的犯罪对象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对“公共财物”的定义,结合案例分析贪污罪新型的犯罪对象,从刑法的立法目的、贪污罪与其他财产性犯罪的比较、国际社会对贪污罪的考量等多角度出发,就贪污罪的犯罪对象问题展开研究,应该扩大贪污罪犯罪对象“公共财物”的解释,并将无形财产、财产性利益等纳入贪污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