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路市场"貌似便民,实际上严重干扰了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大力整治城市"马路市场"势在必行。济南市城区"马路市场"的主要成因在于规范化商业流通服务网点不足;市场布局欠合理、管理欠规范;正规商业设施租金相对较高,难以适应群众对低端易耗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多样化需求;外来进城人口和城市无业人员的推动以及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治理的主要难点在于治理马路市场的社会动力不足;执法环境不够理想;社会保障、救助事业发展滞的拖累。治理济南市"马路市场"的可行路径包括做好充分的社会准备;抓好对"马路市场"的疏导、排遣和科学筛选"马路市场"的去留。  相似文献   

2.
流行语中"烂"新用法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烂"表蔑称的用法宋代巳出现,主要出现在南方文献中;"破"在类同引申的机制下,在晚清也产生了表蔑称的用法,主要出现在北方文献中.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破+NP"和"NP+破"格式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占强势,"烂+NP"和"NP+烂"则在南方部分方言区通行.进入网络时代后,"烂+NP"和"NP+烂"在网络蹿红,用法进一步泛化,由方言用语向流行语扩散开来,成为时下年轻人口语中的常用词.  相似文献   

3.
《民主》2020,(7)
正【提案背景】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特意提到大家关注的"地摊经济":"西部有城市按照当地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摊位,一夜之间10万人就业。"此前,有权威媒体报道,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反响热烈,不少网友点赞称"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马路真比中国的锅台干净吗?以前没去过美国,但听过不少去过美国的人夸美国的话,有的真让人受不了。“美国的马路比中国的锅台还干净”,这话是真是假本身就让人怀疑,但最让人感到吃苍蝇的是言者的那份神气、那种语调。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是眼看为“实”嘛。“天有不测风云”,这次让我逮住了一个机会。当去美国的护照拿到手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倒要看看美国的马路和中国的锅台到底哪个更干净?”一到美国,下了飞机,出了机场,我一不看山,二不看水,眼睛只盯着马路。美国城市的街道人少车多,是比我们的马路干净,特别是空气,清新爽人…  相似文献   

5.
何如平 《侨园》2011,(1):59
去年我去立陶宛旅游,为节省开销,我寄宿在已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定居的表姐家。一天晚上我和表姐去购物。从表姐家出来步行10分钟到了十字路口,过了马路就是大型超市。此时路口没什么人,我刚要过马路,表姐拉住我说:"你看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出现,是文明的结果,也是文明继续向前发展 的重要载体。不说别的,单说马路上的文明,就足 以见出人类的非凡。马路两旁的高楼大厦,是文明;马路上跑的汽车,是文明;马路中央的隔离栏,是文明;马路上的红绿灯、立交桥、斑马线,还有那看不见的却须臾离不开的交通规则,都是了不起的文明。一句话,关于马路的“硬件”、“软件”都文明得很。 照理说,马路上的文明场景,应当有利于培养人的交通文明,但问题却偏偏出在这里。行人、骑车人乱穿马路、胡闯红灯、与机动车争道的现象,在不少城市已司空见惯,成为一道“风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梁茂芝 《侨园》2013,(11):72-73
<正>蒋介石一生曾多次成为行刺的对象,其经过已屡见报端,但广东军阀陈济棠谋划实施的南昌"刺蒋"案至今鲜为人知——三刺客南昌偷袭蒋介石1931年6月26日,南昌。蒋介石、陈诚、杨永泰等一行在讲武堂举行阅兵式。结束后,蒋介石等人在警卫人员的保护下,乘车返回江西大旅社。马路两旁站立着执勤军警,军警身后是看热闹的南昌市民。车队驶到马路拐角时,车速稍微放慢。就在这时,一名站岗士兵被其身后的一个彪形大汉猛力一推,跌倒在马路中央。  相似文献   

8.
贵刊第23期刊登的“昆明的地下之痛”,讲的是一件如今在不少城市已经屡见不鲜的事情,给城市的马路装上拉链,虽然是一句开玩笑的话,但对于城市的管网建设,确实已经到了值得引起严重关注的时候了。不然,不仅是白白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而且也给城市的形象大打折扣。尤其是随着  相似文献   

9.
某地兴建的一项节水工程,被当地群众誉之为"民心工程"。但上级却对这项埋在"地下"的节水工程不感兴趣,还提出批评,而对其他地方建新房、修马路等做在"地上"的工程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6,(12)
正人参是东北地区的"三宝"之一,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自古以来,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民对人参尤为珍视,认为人参不仅可以包治百病,还能延年益寿。早在清军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便率满族先民建州女真从事人参采集。还以人参与明朝人贸易,明朝人开始利用鲜参易烂的缺点压低参价,努尔啥赤于是发明煮干法,使人参经久不烂,结果建州女真获利甚多,经济水平有了很  相似文献   

11.
王戎是三国著名的神童之一.他和一群小朋友在马路边上玩,玩了一会儿就口渴了,在马路的另一边突然发现一棵枝繁叶茂的李子树,上面的李子个大皮儿红.……  相似文献   

12.
进入羊年,一度沉寂的房改在成都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人都在谈论“房改好时机”。然而,过去的实践告诉人们,要推进这项需要人人“破费”的改革,首先必须唤起群众的热情和支持。 一条马路,将成都铁路局机关和所属的成都铁路分局隔开。几年前房改开始时,马路这边局机关大院内推出以售房为主的房改方案,大多数符合买房条件的职工都争先恐后地购买了住房。马路那边的分局,因住房的产权证一时未办妥,房改无法进行,职工们眼瞅着对面的热闹场面急得跺脚,直埋怨领导办事拖拉,让大伙吃了亏。两年过去了,马路这边买房的人一见房改并未推开,更多的人依然住在低租公房里悠战游哉,心中有点怨气:“当初何必要急着赶时髦。”马路那边的人这下松心了:“看样子,啥事抢先都没好。”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7,(7)
正去年夏天我去法国看儿子。每天儿子上学后,我一个人在家待不住,就到附近的花园走走。时间长了,我的"胆子"也大了,就想上街去转转。一次,我一个人走在埃菲尔铁塔附近的一条街上。紧靠人行道停着一排轿车,我准备过马路,但人行道离我还  相似文献   

14.
正每每提及"中国式"三个熟悉的字眼,或是令我们汗颜不已,或是令我们羞愧难当。从"中国式过马路"的顽疾,到"中国式哄抢"的丑闻;从"中国式插队"的闹剧,到"中国式让座"的纠纷……各式各样的"中国式"似乎成了一种模式化的嘲讽,但凡沾边多半都是负面新闻。然而,随着中国文明网《好人365》栏目的上线推出,随着"五网联盟"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400多位"中国好人"的声名远播,一股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5.
赵宴乐 《学理论》2012,(33):60-6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机动车辆及驾驶人数急剧上升,现在社会道路交通十分复杂,无论是在城市道路还是城郊道路上行车或步行,都感到安全系数很低,特别是步行更感到不安全,处处都要小心,都要左顾右盼,非常担心有车过来撞到自己。文章分析了当前"马路杀手"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08,(6)
来到营口开发区,眼前的一切会让你为之一亮:宽敞笔直的马路,高低错落的楼群,穿梭往来的车辆,川流不息的人群.借助东北振兴和辽宁"五点一线"建设的东风,高速发展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开发区(鲅鱼圈开发区)越来越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日月 《瞭望》2005,(28)
贵刊第22期刊登的《大马路之痒》,说明了时下一些大中城市的马路越修越宽,而堵车现象却越来越严重。恐怕将城市所有的地面都修成马路,中国的堵车现象还不会消失。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倡导公交优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5,(5)
<正>当今作家们用电脑写作似乎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科技进步确实给作家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前不久,偶尔看到了一篇文章《作家手稿何处安身》,使我惊奇地发现,当代一些文学大腕们还在"手写文章",文中说贾平凹创作小说时经常"把手写烂",他的中指  相似文献   

19.
只要到过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同志都会发现,这些城市不少街道的十字路口发生了变化,昔日横在马路上空的红绿灯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气魄雄伟的立交桥.行人和车辆不必再象过去那样,红灯一亮,要等上老大一会儿,如遇上有什么急事,还会因为“吃”红灯而被耽搁.现在的情形不同了,过立交桥,你可以按正常速度自由、顺畅地通过,有急事也无需提心吊胆地去“闯”红灯.  相似文献   

20.
吴洋 《瞭望》1993,(30)
要说真该称为“板儿爷”的应是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不过那时的车叫洋车,两个轮子,靠人拉着用两条腿跑,如今改为三个轮用脚蹬了。改革开放以来,是随着旅游事业的大发展,蹬三轮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起来。人们外出,除了坐公共汽车、打“的”,还可享受一下坐三轮车的乐趣。眼下满马路跑的这些“板儿爷”,不少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以前摆弄惯了车,现在重又蹬起来,心里更觉着痛快自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