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欧美发达国家先后把"低碳经济"作为本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面对世界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我国积极应对,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建设"新延边"伟大战略的提出,使得延边州"低碳经济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面对这一重要课题,笔者提出了建设新延边的"低碳经济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加快项目建设、实施投资拉动,是州委立足州情、科学审势而做出的战略部署。“十一五”期间,正是坚定实施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发展战略,延边州经济呈现出总量做大、结构趋优、增速加快的强劲势头,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运用好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科学谋划实施延边州新一轮项目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1“十一五”期间延边州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十一五”时期,延边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7亿元,年均增长42.5%,比“十五”实际提高19.6个百分点,是“十五”时期总投资额398亿元的5.6倍,完成“十一五”计划投资总额1000亿元  相似文献   

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实质在于"脱钩"。应在考量我国中长期发展情景和未来能源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与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威胁,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其实质是寻求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把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增长脱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运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改变高碳生活方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或经济发展形态,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低碳经济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坚定不移地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将采取更为积极而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以发挥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领军作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低碳经济发展潮流与道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困境。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配置,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将为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赢得发展的先机。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呼唤低碳生活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仅有技术的支撑还不够,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要澄清各种对“低碳生活”的认识误区。践行“低碳生活”,就要戒除各种不良的消费嗜好;践行“低碳生活”还要有制度作保障。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8.
随着《长吉图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未来五年,延边州将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外经贸工作是我们深入实施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当前,我们准确把握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深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趋势,准确把握图们江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机遇,准确把握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新特点,准确把握全球产业转移的新规律,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全州外经贸工作发展思路,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对推动延边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延边州的发展环境入手,对延边州外经贸发展战略作如下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恒 《工会论坛》2010,16(3):86-87
低碳经济对于全球经济金融不仅是巨大的挑战,更是历史性机遇。低碳经济不仅包括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还包括由此带来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面对国际社会就低碳经济展开的新一轮博弈,我国政府积极应对。商业银行应从传统业务、业务创新、风险管理、社会责任等角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绿色转型的低碳创新系统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低碳创新是城市转变高碳模式和粗放增长道路的迫切要求,低碳创新系统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资源能源制约性瓶颈和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的矛盾问题,实现在技术研发、产业体系、企业生产、消费模式、制度安排等层面的全面创新。加快我国城市的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低碳创新系统构建为战略突破口和模式选择,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绿色产业,以城市绿色标准为规范,以建立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重要机制,加强城市绿色转型的社会建设,鼓励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低碳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抓住经济回暖、向好的关键,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既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重要的指导方针;这既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的战略举措,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情况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短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拓展国际合作发展新空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要做到极早谋划、科学决策、合理安排,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法伦理视阈下的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作为“后危机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国内关于引导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表明:低碳经济呼唤立法。发展低碳经济,立法是保障,是关键。同时,低碳经济立法有着深厚的伦理基础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其寓意深远,意义重大,对发展产业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原来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高更宽的要求。它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而且更强调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素的合理配置以及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增长成果的共享性等,为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延边州各种采矿工程活动越来越多,开采的范围越来越广,开采的强度越来越大,开采的频率越来越高,可以说,延边州的矿产业已成为全州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现已成长为延边州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结合延边州矿业经济发展实际,充分发挥环保职能,在全力推进“掘金工程”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延边的青山、碧水、蓝天,最终实现延边州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1环境保护与矿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关系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使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低碳城市是全球气候快速变化的挑战之应对方案,也是可持续发展计划的目标之一,其核心是发展低碳经济,并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以发展绿色能源、交通、建筑、生产为途径,以创新低碳技术为支撑,以转变居民消费观念为依托,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所带来的一系列气候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人类摆脱气候困境的唯一选择,也是我国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抉择。如何能在过去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应在法学的视角下,从不同的主体如国家、企业、个人等方面来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宏观经济增长预期指标设立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我国首次采用宏观经济增长预期指标,是对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完善。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需要,也有利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为实现今年的预期增长目标,既要实事求是,防止定“高指标”、争“高速度”,又要千方百计保持适度增长,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新热点.面对低碳经济的挑战,中国新能源国际合作步入新阶段,大力推进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新能源合作,重视和提升区域组织下的新能源合作,深化与美欧的新能源合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尽管中国新能源国际合作局面已经打开,但是依然受到战略互信、合作机制、技术出口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加强政府对话、增进战略互信,积极深化合作机制,不断丰富合作手段、提升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