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机关思想政治建设凝聚改革共识,不能脱离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搞老一套,要树立新的共识观,超越求同存异的老框框;也不能搞疾风骤雨,而要润物细无声,建立层层递进的"入心"机制,从公开慢慢建立公平,从信任渐渐建立信仰,从个人理性逐步建立公共理性,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加强机关思想政治建设凝聚改革共识,要创立信息完全、反应敏捷、互动友好、情绪中性的信息共享平台,为树立新的共识观和建立新的"入心"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个人需要信仰,政党也需要信仰。政党信仰建设对于个人信仰的选择、确立和保持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为了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避免苏共亡党的历史悲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党的信仰建设、坚定全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学习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践行马克思主义,把"四个能否"客观标准落到实处;抓住"关键少数",使党的领导权真正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是加强党的信仰建设的五个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认为,作为人生指南的信仰是一系列具有坚定性、确定性的信念或者信条。但是克尔凯郭尔借假名作者克利马克斯之口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论调,他认为确定性是信仰的大敌,只有在不确定性中信仰才能获得有用的导师。而形成上述观点的根源在于他反对把基督教信仰等同于客观的知识体系,信仰不是知识,信仰是一种自身即具有强力的特殊的"器官";信仰的达成依靠的是主体充满激情的对于"永恒福祉"的个体性的、永无终止的不懈追求,因为信仰最终只关乎主体个人,它是主体的一种精神追求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基层党支部不仅要传达上级精神、倾听员工呼声,还要为员工搭建展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在工作实践中,基层党支部要时刻把员工冷暖挂在心上,坚持"五必清"、"六必访"、"七必谈"制度,解决和处理好员工个人及员工之间的各类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5.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要想有效地遏制治理腐败,关键要建立起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具体从"防"和"治"上下功夫,"防"是从源头上、制度上让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宗旨意识,实现不想腐;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逐步形成不能腐的制度体系,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治"是从惩处上让领导干部不敢腐,就是要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加强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谁要敢顶风违纪,谁就要付出代价。只有三管齐下,才能让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相似文献   

6.
布努瑶在祝著节期间如发生死亡现象,死者家庭及其后代将不能再祭祀,不能过祝著节。他们认为这是鬼神破坏生活秩序,敬而远之或愤而弃之。它是一种宗教禁忌,冲击着信仰。过节与否围绕"秩序"进行,信仰与实践在秩序中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7.
道德信仰教育不能停留在"术"(知识)的层面,而要在"道"(信仰)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之所以常常会遇到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的尴尬局面,正是因为道德信仰教育在价值取向、工作范式、实践路径上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和失误。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塑造、回归生活世界,以人和生命为双重坐标的新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敬畏道德信仰并努力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测量量表,以广西L市815名城镇职工为调查对象,研究结果表明:40.2%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10.2%的人不信仰马克思主义,49.6%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处于"信与不信"的中间状态。如果49.6%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处于"信与不信"的中间状态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没有真正陷入危机,毕竟不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人只占10.2%,只是我们需要争取让那些"摇摆不定"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如果49.6%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处于"信与不信"的中间状态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被访者隐瞒了其真实想法,那么,实际情况应该是50%左右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30%左右的人不信仰马克思主义,20%左右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处于"信与不信"中间状态,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论"同样不成立。  相似文献   

9.
信仰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随着人类文明进入私有制时代,伴随人的异化,意识逐步异化为意识形态,信仰的异化也不可避免,其内在表现为二律背反——"可信者"不可仰,"可仰者"不可信,向外呈现出普遍的信仰危机。克尔恺郭尔试图诉诸"荒谬",借以跳出黑格尔的理性形而上学王国,这种"倒退"注定不能成功,然而其中却蕴含着信仰观革命的萌芽。正如历史唯物主义是对形而上学的真正终结,共产主义信仰是对异化信仰的真正超越,这种超越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共产主义运动与共产主义信仰时刻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对"公共理性"的阐述首先出现在他的巨著《政治自由主义》当中。这本书展现了罗尔斯对政治分歧和自由民主制度所面临风险的深度关切,特别是宗教和全整学说的社会影响。在部分西方国家里,比如美国,宗教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社会和政治作用。罗尔斯提出"公共理性"概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仰的持有者(无论是对宗教还是对世俗的全整学说)当其信仰在民主政治制度之下不能繁荣,甚至是走向衰落的时候,他们赞成民主政治制度如何可能?罗尔斯试图以自由主义价值为主导建立一个合理的多元社会,在这个社会当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美国的社会现实看,罗尔斯的构想是成功的,值得借鉴的。就如何建立一个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各种学说,文化和谐并存的社会理想而言,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审查逮捕阶段"每案必讯"制度在重庆地区的深入实施,犯罪嫌疑人推翻侦查阶段有罪供述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不少公安民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情绪。讯问中产生翻供问题,并不能归咎于"每案必讯"的规定,而应从讯问的技巧、理论出发,在实践中考察效果、查找问题、加强调研,进一步厘清思路、看准原因、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2.
信仰无论对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不同的信仰会带来不同的人生。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但部分学生也存在严重的信仰问题,这向我们提出了大力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进行信仰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官行政,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应有"十德"。一为信仰之德。人可以有不同信仰,但不可没信仰。实际上人皆有信仰,没有其他信仰就信钱,这就出来了地沟油、毒奶粉。作为领导干部,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这个信仰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二为境界之德。这同信仰是因果关系。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  相似文献   

14.
要推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公民道德信仰"这一概念。公民道德信仰的概念是由"信仰""道德""公民"三个原始概念为基础,在"道德与信仰"和"国家与公民"两对关系范畴的学理分析之下,逐渐形成较为明晰的概念边界,由"道德信仰"和"公民道德"两个复合概念构成。从"公民道德信仰"的概念体系以及"公民道德信仰"概念的内在结构层次两个方面来对公民道德信仰概念进行谱系分析,进而由"从道德信仰到公民道德信仰"和"从公民道德到公民道德信仰"两种进路得出公民道德信仰的概念界定。  相似文献   

15.
任何宗教都有一项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为其信众提供日常生活合理性生存的依据.个人不会在毫无理由的条件下接受和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个人宗教性的变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时信仰传统宗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佤族女性个人宗教性的对比分析发现,合理性危机是佤族女性个人宗教性变迁的主要原因,这种个人宗教性变迁的背后.积累着民族文化转型的巨大合力.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肃纪律,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思想防线,是构建"三不腐"长效机制的主要途径。落实"两个责任",三管齐下、常抓不懈,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执纪监督"铁军",是构建"三不腐"长效机制的核心、关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这一命题是国内学者对伯尔曼教授本义的误解。我国建立法治的途径不能依赖法律信仰,中国法制化建设的关键是树立法律信念、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权威和法律至上的观念。倡导“法律信仰”会使国家法律丧失不断改革、完善和进步的可能与动力,从理论上把中国法治建设引入误区。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命题进一步进行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作为"感情、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在本质上内涵的信仰的价值属性与信仰功能也决定了意识形态成为信仰的可能。而每个社会个体生成意识形态信仰需要经历逻辑上的转向,即从"他律"阶段到"自律"阶段,最后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在这一逻辑转向过程中,需要从意识形态客体即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变革,意识形态信仰主体也要具备感情上的自觉,并在实践活动当中最终生成信仰。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性的群体。从年龄上看,他们已进入青年期,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从个人素质上看,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与判断力,容易学习到、感受到并接受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问题,既关系着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十分关键。充分认识和掌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也是高校信仰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价值多元,思想困惑、道德失范、信仰危机等多种复杂因素作用下的社会转型期,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显得特别有意义。一、概念分析近代中国,近百年的文化砥砺与冲撞,使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从信仰的角度,我们看到,共产主义是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关系呈现最科学形态的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与公有制或社会所有制相统一,讲公有制或社会所有制,是从社会整体即"共同体"着眼;讲个人所有制,则是从组成为"共同体"的每个劳动者个人着眼。每个劳动者都是所有者集体中的一分子,都是与公有制利益相关的主人翁。如果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共同利益不能实现为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就不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公有制。如果国家所有制名为全民所有制,但与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无关,国有经济的发展不能惠及广大劳动者个人,就徒有"全民所有"其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