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博客的兴盛与发展,正在变革着人们既有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自由表达、参与共享的行为动机。将个性化的自我表达与公共性的自我呈现汇集一身且并行不悖,是博客网络互动行为最为显著的特征。自由、开放、共享是博客网络互动行为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集体行为”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行为"是破坏社会治安、危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必须研究"集体行为"的特征与客观规律,对之实行强有力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今天已进入了网络传播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对信息的需求量空前增大,人类通过网络传播将非常容易地获取到所需要的重要信息。网络所涵盖领域已经从信息咨询领域逐渐辐射到科学技术、大众传播、生活方式等相关领域,它作为人类信息沟通的一种新工具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行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群体具有互动过程的超时空性与开放性、行动空间再生产中的虚拟性、社会关系的平等性与自主性、秩序建构中的扁平化与多中心性、社群交往纽带的网缘化、群体成员的异质性较高和群体边界模糊等社会组织特征.其社会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在互动基础上传播信息、提供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帮助、以弱关系为基础进行强社会动员、以舆论聚焦为基础开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进步衍生出了具有双重属性的网络虚拟空间。虚拟空间通过将个体符号化、内容关系化实现对于现实世界近似逼真的模拟,使个体获得近似乃至超越现实世界的体验。虚拟环境为个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精神栖息之所却导致了个体身份与集体身份的分离,消解着原有的集体观念,在虚拟世界中原有的严密组织集体观念被松散的虚拟部落集体观念逐步取代,组织观念受到了网络叙事方式的挑战,网民对自我身份归属观念进行着新的建构。这一变化冲击了个体原属的传统文化形态,丰富了网络亚文化的内涵,同时激发了网络主体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网络政治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和阐释,并根据新疆高校研究生网络政治参与的调研,揭示了网络政治对新疆高校研究生政治行为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而,从加强对研究生的政治认同教育,提高政治素质、强化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培养研究生自律意识,引导研究生遵守网络法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新疆高校研究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继2008年"艳照门"之后网络"门事件"频发,在科技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网络自由呈现过度膨胀之态势,并将直接冲击公民的隐私权。若网络的自由化不加以控制,公民的隐私权必将趋于消亡。为避免这种状况,法学界应实现法律思维的转变,不宜过分依赖成文法条;法律界应在立法、司法层面加强对网络服务商的责任追究;理论界应当充分运用"注意力经济"的作用,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共同维护公民隐私权。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生存已构成单亲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年里,在对10余所大学4237名大学生(其中单亲家庭子女329名)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网络功能使用、网络应对行为、网络成瘾、网络交往、网络游戏、网恋、黑客行为特征和网络认知等,将单亲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单亲大学生网络认知和行为特征及发展趋势,为大学生网络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型网络交友社区以其自主性强、充满个性、贴近生活、开放互动、形式多样、持续升级等特点和优势成为警校学生增进交流、开阔视野的重要平台。对部分警校学生的调查发现,新型网络交友社区上存在消极现象,如部分学生过度沉溺其中,耗费大量生活和学习的时间。新型网络交友社区充斥不良信息,影响正常舆论导向,误导学生思想。教师特别是学员队干部应当采用育管控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坚持正面引导,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澄清道德困惑和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已成为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社会问题.从现有研究看,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描述及其发生的原因分析较多,但对于事件参与者的行为特点分析较少.本文以国内外社会学、心理学相关领域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国内群体性事件的一些特点,对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尝试提出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行为特征描述模型,并据此对群体性事件发生规律给予尽可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中学生沉溺上网的形势不容小觑,网络成瘾对中学生道德素质、身心健康、人格塑造和行为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法律法规、道德、政策、社会、管理等方面研究对策,解决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挂马"行为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高效便捷的特性,进而提高了利用木马进行网络犯罪的运作效率。这种"愿者上钩"的犯罪手段日趋成为威胁整个互联网"网络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这种威胁主要体现在可能带来严重后续犯罪的危险性上。其本质上可以称之为一种"网络危险行为"。而在如此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面前,我国刑事立法的打击力度尚需加强。因此,将网络"挂马"这一单一行为入罪无疑具有必要性,另外,基于我国目前互联网发展的现状,这种入罪的措施也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确立行政 行为的科 学涵义 ,是 运 用法 律 手 段调 整 行政 管 理 活动 ,健 全 行政 行 为 法的 首 要前 提。本文对 行政行 为进行了 准确界 定,论述了 行政行 为的主体 要素、权 力要素、法律要素 的完 整含 义,特 别着重纠正 了理论 界以往对 行政行 为法律意 义的片面 认识。在 此基础 上,提出 了行政行 为的 实质 特征, 详细阐明了 行政行 为的公益 性、执行 性、主动 性、程序性 ,在一定 程度上澄 清了理 论界将行 政行 为的 特征 和行政行为 构成要 素相混淆 的观点 ,具有一定 的理论 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和知情权,有权通过网络了解社会事件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网络这个新型媒介中公众自由讨论社会事件并逐渐形成一个主流意见,叫做网络民意。这种网络民意往往会因为同法院认定的案件事实存在冲突而质疑法院的判决,并对法院的审判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在充分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加强对网络民意的规制,使民意和司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已成为新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支持网络中亲密关系个体的角度,分析了亲密关系对权力个体腐败行为的影响,表现为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腐败行为有积极的抑制作用,不良社会支持对腐败行为有消极的催化和助长作用;婚外的不良社会支持成为腐败行为的新的心理动力源;社会支持缺失的个体更容易滋生腐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以互联网应用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成为全球发展的里程碑。网络不仅成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有力手段,而且也对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网络用户存在学历、身份、收入等众多差异,其参与网络文化构建的程度,对网络话语权的控制和所具有的网络影响力都千差万别。综合分析近年来我国网民结构的变化,从年龄、阶层、城乡、地区四个维度来认识其对网络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关键和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网络群体事件的内涵进行探索,结合网络群体事件的案例,分析其虚拟性、多元性、迅速性、广域性、非理性、难空性的特征.而青少年同样是网络群体事件的一大围观、参与群体.网络群体事件对青少年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互联网因其高度的开放性、强大的互动性,弥补了传统媒体开放性、互动性弱的缺点,有利于拓宽青少年信息渠道,培养公民意识;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它不可避免地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传播谣言、寻衅滋事,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网络群体事件是把“双刃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科学技术,有效发声,及时帮助青少年从错误思想、僵化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和人们思想的影响,网络文化的特征,针对目前网络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核心的虚拟现实技术的长足发展,造就了人类一个新的生存空间———赛博空间。赛博空间的特性对生存在其中的人的心理及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阐述赛博空间的特性的基础上,对赛博空间特性对人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危机事件往往引起网络集群行为。网络集群行为是一种网络舆论现象,网络媒介属性使其与现实集群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社会转型时期矛盾聚集是其发展的根源,社会环境、群体心理、信息认知、网络特性和媒介影响网络集群行为。调控网络集群行为的措施有: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网站自律、网络立法、网络监管、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和建立分析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