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道德经》中,在《道德经》中,老子从哲学和人生两个层面阐述了“道”,“道法自然”玄之又玄,“道”作用于人生,是治国用兵之良方,休生养性、为人处世之秘诀。  相似文献   

2.
老子把道上升到了形而上学的高度并加以阐发,提出了我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意义的哲学范畴。“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整个《老子》所建构的思想体系是以“道”作为理论基础的。老子赋予其道各种不同的意义和特性,并通过这些不同意义的道来展示其丰富的哲学思想。老子众多的道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形而上学意义的道、境界形态的道、政治道术领域的道和规律意义的道。由于道在老子哲学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形而上学的道既有宇宙论的意义又有本体论的意义,这种道落实到政治领域而为治国之道,与人生相联系为境界形态领域的道,从社会自然角度则为规律性的道。  相似文献   

3.
<周易>、<老子>都是儒道文化的元典,二书有关"道"、"器"关系的论析更是儒道文化中心的中心、关键的关键.<易>、<老>二书都是将宇宙三分的无形之道、有形之物、人为之器.它们一个对"器"是肯定的,一个对"器"是否定的;一个主张与自然并列,另外创造一个与自然同等辉煌的世界;一个主张向自然归依,实现与自然的兀然同化.  相似文献   

4.
革新理念,从理念上做出正确指导,无疑对正在进行的环境法的全面修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具有深刻内涵的老子哲学正好能提供了一些根本性的智慧。老子哲学之道对于宇宙的本源、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都予以深刻的阐述。这些阐述对环境法应当树立摒弃人本思想、和谐人与自然、实现可持续等理念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老子》之"善"的内涵,不同于带有伦理道德意味的一般意义,而是一个特殊范畴。然而,这一重要范畴没有得到历代《老子》注本的重视。通过对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通常解释的质疑,进而考察"善"在《老子》全文中的指向性,认为老子之"善"是指向"道"的。比照其他先秦诸子的"善"的用法,发现作为特定范畴之"善",在老子、孔子、庄子、孙子的思想体系中,虽然内涵有别,但都是对于各自终极目标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语言学以老解老的方法对老子所言“德”、“仁”、“礼”之精义及其《老子·三十八章》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语素有其深刻内涵."道"首先是"十字道",也即郭店楚简中的"(衍)"("(衍)"),意指一种不可识、不确定、模糊一团的生命体验与认知.其次,老子从多方面对这一模糊之"道"予以阐释,正是在不确定中通过用"巫"和取"中"来寻求确定性.最后,"道"作为哲学语素的另一层涵义,即通常所认为的"一通道",在"一通道"中有效地防止不确定性是老子"法自然"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8.
清华简《治政之道治邦之道》是一篇战国时期的政论长文,简文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治国安邦展开,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于人才的观念,这些观念大多符合孔孟儒家的价值观,但不少内容也体现了兼收并蓄、多家融合的特点。对《治政之道志邦之道》中蕴含的人才观进行介绍及评价,并挖掘其对当今人才理论、领导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道论具有境界艰态的意义,这一境界意义具有本体层面与作用层面两方面内容。这两方面内容蕴涵着老子哲学的基本智慧。道的这种超越观照下的境界论智慧对现代社会的人性危机有着根本的治疗作用,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道德经》,言简意赅,通篇阐述“道”的本质和如何以“道”为人处事,宣扬道家思想。书中运用大量比喻等修辞手法,围绕“无为”和“不争”两大主题展开。这里所说的“无为”,不止是一种治术或管理艺术,而是“道”的体现,如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生”(《老子》第二十五章)的宇宙本原,在他看来,道自身是无为的,而道在宇宙之间运行的结果即宇宙万事万物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各有其序、各遂其性、各得其所,达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的地步。  相似文献   

11.
"道"观念经过先秦诸家尤其是道家老庄丰富发展,演变为中国古代哲学重要范畴。它所包含的宇宙万物之普遍规律、恍惚超越、顺道而有为等思想被《黄帝内经》直接汲取,并根据医学实际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成为指导中国传统医学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病理变化、诊疗之道、养生方法的思维规律,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作为儒学思想的重要物质载体,其中包含了相当丰富的为官理政的道理,如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亲贤臣,远小人的用人之道以及德本财末和以义为利的义利之道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仍然不失其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简论胡瑗的“大中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是宋代理学家胡瑗理学思想的重要基础。纵观胡瑗的所有论述,无不显示其"中"的底蕴。他把"中"看着是"正"的前提,无论是谈自然,还是言人事,都离不开一个"中"字。胡瑗一方面继承了中庸之道,另一方面又发明创造,把中庸之道改造为他所说的具有辩证思想的"大中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研究<老子>,特别是其蕴含的丰富的管理思想,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道德经》进行注释、翻译的学者很多,但从其逻辑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我们重点阐述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大部分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比较严密的,但也存在后人对其部分章节划分不够准确的现象,尤其是存在将一段话划分成不同段落和章节的现象。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主要是根据《道德经》的书写顺序进行逻辑结构分析,当然也有打破原有结构的现象,但不影响其整体的逻辑关系,而且更有力地证明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6.
老子生活在战乱频发、动荡不安,又充满生机、变革图新的春秋时代,其代表作《道德经》一书,不乏对战争问题的探究。“道”是干、是源,而老子的战争观是枝、是流,是对“道”的运用。在对“道”的准确把握基础上,从战争论、兵略论两个方面透析老子的战争观,展现老予战争观的精神实质,并指出老子战争观对后世特别是兵家理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老子生活在战乱频发、动荡不安,又充满生机、变革图新的春秋时代,其代表作《道德经》一书,不乏对战争问题的探究.“道”是干、是源,而老子的战争观是枝、是流,是对“道”的运用.在对“道”的准确把握基础上,从战争论、兵略论两个方面透析老子的战争观,展现老子战争观的精神实质,并指出老子战争观对后世特别是兵家理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道德经>蕴涵着丰富的重民思想.<道德经>中的重民思想包括平等待民、处民之下、反对战争、慎刑薄赋等,既表达了广大民众的愿望,又兼顾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起到了调和治国者和民众之间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子》和《纯粹理性评判》分别从感性认识和纯粹知性认识角度描述它们的“道”和“自在之物”。康德坚执现象与“自在之物”的根本区别,走向了二元论;《老子》借助生存哲学走向了“道”与万物的混沌统一。实践唯物主义,一方面,肯定生活实践改变世界、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男方面,也充分肯定在一定意义上认识活动具有相对的自在性、独立性价值,主张保持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必要的距离、张力。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史料缺失,更由于研究方法上的形而上学和意识形态的粗暴干涉,老子思想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被误读或诬枉。老子的高明处在于较为辩证地理解和考察社会,并得出了自己超越前人的哲学解释。道家思想在人的心性自由、价值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作出了很有价值的思考。它有待于我们今天的人进一步发掘、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