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老子哲学蕴含着深刻的自然主义和谐精神.从建构理路看,老子首先创立了以"道"为本体范畴的和谐宇宙观,然后把"道"昭示的"无为-自然"理念作为方法论审视人类社会,揭示了文明时代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违背无为、自然之道,构想了充满自然色彩的和谐社会图景,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在于"以道莅天下",从而形成了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和本质特征的社会和谐观.老子和谐观中一些智慧深邃的思想主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2.
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基本原理源于他的"天道自然观".道的基本属性是"自然无为".在政治统治上,老子大力宣扬"愚民治国"的思想,认为社会应向自然纯朴的方向发展.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干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总和.在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过程中,老子的"无为"观对当代中国建构和谐、自由、民主宪政等的政治文化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创始者,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所著《道德经》中凸显和谐的哲学精神,体现于形而上的天道与形而下的人道的统一,即"天人合一"。老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我们今天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渊源;"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与老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倡导天人合一,弘扬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老子和谐思想包含了爱民治国、安居乐业、公平正义、善待自然的重要内容,从中反映了老子坚守“道”的思想准则、施行无为而治之策、培育知足常乐的民众的社会治理理念。当今借鉴老子和谐思想,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和谐的政治关系乃至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5.
老子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老子在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如何和谐相处都有精彩的论述,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知足"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结合《老子》相关文本、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可以看出,老子提倡的"知足"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统治者等上层人士而言。老子提倡"知足",其根本目的是要达到社会安定和谐的理想状态,实践自己"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具有深刻的政治伦理意味。  相似文献   

7.
从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相通性中,进一步解读和把握"仁"与"礼"的辩证关系。从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中,对"仁"与"礼"的运用进行现代性选择。本文在分析孔子和老子的"仁礼"观思想基础上,阐述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仁礼"关系如何把握,指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为构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和伦理规范提供重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 ,本文试图从老子思想的哲学内涵及其现代意义上的诠释对老子的法律思想观进行提练 ,发掘古代思想精髓 ,结合现代法治建设从新认识老子的法律思想 ,并提供可供现代法治建设借鉴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圣人是与道合一的人,微妙玄通。他们有着返璞的生活态度和无为治世的理念,他们超越本身无意名利,强调"自然"、"无为"。其中圣人之治和"绝圣"的思想独到精妙,作为圣人文化的瑰宝需要深入挖掘,以避免错解和歪曲进而把握《老子》圣人观的独特之处,领悟其高深意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可持续发展观与中国已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息息相关.两千多年前,中国哲人老子在探求生存与自由的同时,就已在思考获取它们的条件了,并把对自然法则的认识上升到了人类行为价值的高度.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通过理性的实践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达到人与自然的永久和谐.  相似文献   

11.
老子希望通过人服从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人修德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通过统治者的无为、修德而实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和谐,从而实现他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老子思想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生态和谐观蕴含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这些思想与当今生态文明理念不同程度相契合。从道家生态和谐观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相契合的角度加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儒家和谐观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儒家不仅从天人观、人我观等方面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意义和要求,而且从思想方法、行为规范、人的素质三个层面指出了实现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中庸之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方法;修身与教化能够为和谐社会造就高素质的人才;"礼"成为实现和谐的基本行为规范。儒家和谐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很大的价值应用,对于现代管理、现代社会的稳定和现代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等治国思想以及蕴涵的自然主义观点在今天仍有继续探讨与研究的必要。因为与封建执政者的执政理念不同,老子思想在过去的历史中始终未能实现。而在当代社会的执政理念的逐渐变化中可以发现老子思想正在被接受和借鉴中,由此反映出老子的治国思想对当代社会执政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老子"人本"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老子"人本"思想的四维向度主要涵盖人的发展的逻辑,在于遵从人自身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的逻辑,在于激发人的觉悟和挖掘人的潜能;政府治理国家的逻辑,在于遵从人们的需要,从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从人的本源出发,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人充分发挥能动性的同时,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则正是探寻生态与人相生和谐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协和万邦"思想是中华民族处理对外关系的精神符码,是习近平世界文明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协和万邦"思想在主体交往问题上倡导以和为贵、以德服人、包容博大,以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的政治生态。习近平在"和"为本、"万邦"为识、"协"为径三个方面对"协和万邦"作了继承与发展,倡导文明交流、文明互鉴与文明共存,形成了兼具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的世界文明观。习近平的世界文明观以"协和万邦"的博大胸襟,将中华文明的转型与复兴同世界文明的大发展大繁荣结合起来,为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和谐法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和谐与法治关系的经验与理性两重分析,提出"和谐法治"的新范畴,并揭示了和谐立法观、和谐司法观与和谐执法观的基本原理与实践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观思想,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生态观不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生态文化范式,这一范式包括了"无情有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核心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国人对待天地自然的方式,树立起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取向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及心理意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深厚的学理渊源,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变革旧制度与建立新制度的生态制度观、自然性与属人性相统一的生态劳动观、节约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循环经济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消费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探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化思想不仅有益于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且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从"安定有序"的维度探究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但其中的核心之处在于他对作为和谐社会要素之一的"安定有序"的强调和重视.从国内视角看,邓小平形成了以"稳定压倒一切"为逻辑前提的国内和谐稳定观;从国际视角看,邓小平形成了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为逻辑前提的国际和谐稳定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