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福坦,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许多读者,也许太陌生了。在“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名单中,找不到“卢福坦”这个名字。在中共“六大”的中央委员名单上,他被误写成“鲁福坦”。但是,卢福坦却觊觎着“中共  相似文献   

2.
博古──从错误中走出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名酒店,被推为中共中央总负责1931年9月的上海,热得如同火炉。街头上四位穿着简朴的年轻人.机警地躲过国民党侦探的盯梢,绕道进入一条小胡同、尔后闪进一间小酒店。他们便是王明、周恩来、卢福坦、博古。这年6月,时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在上海被捕叛变,王明、卢福坦先后代理总负责人,不久中央机关遭敌破坏,王明乘组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机会将去苏联.周恩来按原计划和决定准备去中央革命根据地,手握实权的王明又不想让工人出身的卢福坦负总责,于是王明等四人相约来到酒店。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中共中央由博古负总…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22):82-85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钱买了一盒火柴。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  相似文献   

4.
拍案惊奇     
顾建清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门卫,在这里上班已经11年,单位却一直没给他买社保。照理说他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却一直投诉无门:“过去找劳动局询问,说是该社保局买。找到社保局,又说是劳动局买。他们互相推脱,我的保险一直没落实。现在机构合并了,却也还一直拖着。”顾建清称,其他门卫跟他一样,他们都面临着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和最低工资这3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个资产上亿元的企业老板选择到偏僻、贫困的农村当“村官”.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在农村主事。他不是农民,经营的企业与“三农”也不沾边,有人说他是“钱多了没处花”.也有人说他是“跟自己过不去”——刘树生担任村党委书记半年多来.个人垫资300多万元,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条件。他带去资金、市场等资源,还带去新的观念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故事]2008年国庆,新任潼南县委书记于松柏特别忙。一个月前,他刚从山东莱阳市委书记“空降”到潼南任职。从发达地区到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强烈的反差让他寝食难安,也让他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7.
英年早逝的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生前是个“傻子”。村里修公路贷款32万元买回一台推土机,部分村民对贷款有意见,他就把贷款全部转到自己身上,让儿子做驾驶员,没黑没白地干了三四年,村里该付的工钱累计有3万多元,他却没让儿子领过一分钱;因为村里穷,他当支书8年来每月应领的40元补贴一分钱也没领过;为村里外出办事的差旅费,他一分钱没报销过;而8年里他为村里拿出的钱就有8000多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郭秀明算是“傻”得可以了,“傻”得让人肃然起敬。郭秀明“傻”,并非因为他不知获取应得的…  相似文献   

8.
1938年4、5月间,中共中央长江局根据张友渔在北平有长期做国军上层工作的经验,派他去做石友三部队的工作。石友三原是冯玉祥西北军系统的。后被蒋介石收买,背叛冯玉祥,投靠了蒋介石。他投蒋又反蒋,几度反复。1931年,他被张学良打垮,只身跑到济南,不甘寂寞,跟土匪队伍冯寿彭拉上关系。他想利用这支队伍做本钱跟日本拉关系,进驻冀东。日本嫌他兵力小,缺乏号召力,没理他。他又去投靠宋哲元。宋哲元当时是“何梅协定”后成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委员长,兼二十九军军长。其部下新六师师长高树勋提醒宋哲元,说石友三这个人靠不住,与日本人有来往。宋哲元说,当年一起共过事(指在西北军),收编他,总比让他投敌好。宋哲元将冯寿彭带来的人编了一个团,又拨给石友三两个团,让他当了保安旅长,后改编为师,让他当了一八一师师长。宋哲元为了进一步“羁縻”石友三,又把他提升为六十九军军长兼一八一师师长,并让高树勋听他指挥。高树勋认为宋的这一“羁縻”策略当时还真起了些作用,在刚提拔的这段时间,石友三与日本人没有怎么联系,但时间不长。平津、保定、石家庄失守后,二十九军包括石友三部撤退在河南滑县、道口一带。不久,石友三奉命往山东移动。张友渔到达石部时,恰逢蒋介石...  相似文献   

9.
“散会──”主持人的话音刚落,蓦地,从墙角站起一人,高声道:“我还没讲呢,这会先别散!”人们一看,原来是多年开会不发言的老刘师傅。只见他激动地瞪大眼睛,结结巴巴地讲道:“在共产党员中,我最敬佩日志斌,同他共事30年,无论是他的技术,还是他的工作,他的办事态度,他的为人,都是最棒的。年轻时自己不服气,跟他较了好几年劲,也没较过他,我算服了他了…… ”这是长春一汽锻造有限公司为迎接建党80周年,以“党旗在锻造飘扬”为主题,以“讲、树”(讲事迹、树典型)为形式,开展“三新”(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技能、塑…  相似文献   

10.
不做有钱人     
《党课》2006,(2):32-33
这题目有点别扭,说出来让入起疑。颇有点儿吃不到葡萄就说是酸的意味。不过,好在快乐大叔也没啥可在乎的,被人当成“酸狐狸”也没啥。快乐大叔认识一位有钱的主儿,房子自然豪华,车子自然高档,老婆也换过几位了,可整天也没见他有个笑模样,吃饭就想喝稀饭,美女也看腻了,整天唉声叹气的,老觉着活着没劲,总说怀念当初在工厂做工那时候,中午买三毛钱一份儿的白水煮茄子,却成天高兴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1.
又有位当基金经理的朋友得了胃溃疡。朋友们要他“再辛苦也要记得吃饭”,他唉声叹气道:“唉,怎么可能!一进公司早餐没吃就开始开会,午餐没时间吃也就算了,有时忙到半夜,才发现自己连晚餐也没吃!这样的日子比集中营还难过!”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他高考落榜后,辗转河南,山东和安徽等地打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几年过去,一事无成。这时,他没有灰心。而是来到合肥一家厨师培训学校学厨艺。与学白案相比,学红案有更多的机会拿高薪,可他等了许久。也没报上名。不得已,他只得选择白案。有人嘲笑他:“就算学出来,也只不过是个包子师傅,还会有什么大出息?”他心想,不管怎么说,有门技术总比卖苦力要强。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14,(4):77-77
视察市场时,一位业务经理说:“黄总,我这一年投标了100多个项目,累得跟孙子一样……” 我问:“中了几个?”他说:“跑了这么多,最后一个都没拿下来。”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4,(1):46-46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相似文献   

15.
26、我们戴了高帽,挨了批判,爸爸却乐呵呵地说:经风雨见世面嘛1968年初,因北航老找科委领导提出要“勒令”我交待问题。没办法,领导让我跟机关的同志到北京郊区五四营公社参加农业劳动去了。直到麦收之后,我才又回到国防科委机关。1969年10月25日晚,我又随国防科委机关干部被“一锅端”到河南省遂平县莲花湖的“五七”劳动农场。1971年9月13日,林彪自我爆炸以后,我才和同志们由干校一起回到北京。国防科委党委常委在揭批清查林彪集团罪行的过程中,我也被列入了他们所谓的“国际口‘五一六’”的黑名单中。这…  相似文献   

16.
只要必需品     
蒋光宇 《党员文摘》2006,(11):20-20
丹尼斯·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酒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睡袍在家里找开了感觉。他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家具终于都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挥了”。  相似文献   

17.
正直的疼痛     
陈岩是农四师七十二团种子站的保管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已干了近20年,在单位也算是元老了,可就是因为凡事太认真,站里和他要好的人没几个,大伙背地里叫他“铁公鸡”,当面却亲热地喊他“大老陈”。 老站长马上就要退休了,可最近不知咋回事,尽搞些让人捉摸不透的事情。这不,单位又弄起了投票选举定岗定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大老陈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隐隐有些不安:论学历和水平自己都不低,可就  相似文献   

18.
纪贺 《纪检与监察》2003,(11):21-23
2003年4月8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山东第一贪”潘广田受贿一案。称其为“山东第一贪”,倒不是因为他受贿数额在山东独占鳌头,论数额他自然比不上全国那些“著名”的贪官,也远比不上山东省内一些“落马”的贪官;潘的“第一”,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查处的级别最高的贪官,也是全国查处级别最高的无党派人士、非中共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9.
为唤醒民众而呐喊的斗士“五四”运动后,日本政府向北洋政府发出直接交涉“山东问题”的最后通牒,企图通过施加压力来获得在山东的权益。为了挫败日本的阴谋,高君宇当即撰文予以揭露和抨击。他指出,日本“要直接交涉的根据丝毫没存在的理由”,因为“中国对德宣战时,已宣言废弃中德间一切条约,山东一切主权租让都收归了”。再者,“不能根据巴黎和会对德和约,因为我们没在这和约上签字”,和约对中国没有约束力。他警告北洋政府说,如果接受了日本这一无理要求,那就必然会招致“各国都要按例,沿海各地的租借地都失去了主权”。最后…  相似文献   

20.
在九台市城子街镇城东村,一提起农民党员刘成库,人们都习惯地称他“刘老师”。他是农民蔬菜技师,任该村四社党小组组长,曾被评为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年轻力壮的刘成库一心想致富。除务农外,他还先后到工厂做工、当推销员,但都没如愿。他渐渐认识到,想致富必须掌握科学技术,黑土地上也能生出金子来。于是,他开始迷上了学习种菜。1987年至1988年,刘成库在长春市郊区打工,每逢休息日,别人去逛商店、看电影,可他却到邻近的菜社学种菜。1990年,他看到一则广告,说黑龙江省望奎县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