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古有之 ,我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人之辩”就是一场关于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争 ,在西方也有类似的讨论。但是 ,随着科学和知识的发展 ,人类中心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成为统治人们的精神枷锁 ,以至使人类走上了一条不能持续发展的道路。人们真正从理性上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是在全球性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已经出现的今天。然而 ,要真正按照这种理性认识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还需要做出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实践业已成为人们认识价值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新视野。在生态实践中人与自然间存在着客观的价值关系,判断这些价值关系的是非标准在于人的需要。同产生于人的虚假需要、过量需要和冲突需要的否定性价值关系不同,生态文明是生态实践中肯定性价值关系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能够满足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人与人和谐与全面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从价值视角来审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关注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基本思维方式。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传统价值视野片面强调人类的主导作用,使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失衡,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世纪,人类应以多维价值视野重新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平等和谐地发展,从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我们党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丰富发展涵,对发展问题的全面深化和创新。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在断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中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的持续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不断入和研究可持续发展,唤醒人们的责任意识,是我们全面落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曾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否“落后就要挨打”。如今发展已是中国乃至全球的共识和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此时,我们面对的已经不是不要发展,而是怎样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实质就是当前人与自然关系及由此…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立法及其伦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作为"后危机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国内关于引导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表明:低碳经济呼唤立法。发展低碳经济,立法是保障也是关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上,就成为低碳经济立法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历史走到21世纪,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空前巨大的成就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空前严重的危机令人困惑地纠缠在一起。而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尖锐化。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两种基本看法——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各有利弊,只有实现二者的价值整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留下一个适合于后代居住的地球。  相似文献   

8.
杨国英 《工会论坛》2007,13(6):126-12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重新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和意义及如何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不但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而且揭露了异化是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原因。在改革开放中,我国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10.
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世界性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思人类活动给自然带来的负面结果。中国传统的和谐法律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内涵。发现“和谐”法律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契合点,有助于我们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中营造自由的生态氛围,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公平价值理念,在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中塑造人与自然的良性发展秩序,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新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永远也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人一旦产生,就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影响着自然界的发展和演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叶以来,在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压力下,人类对自身行为进行了反思,把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凸现在世人面前。实际上,在人类的演化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状况始终是人类生活样式的标尺,或者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函数。在不同的人地关系的影响下,人们面临的生态环境状况是不同的。 一、农耕文明:从敌人到榜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第一种形式是人与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膨胀的压力,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也面临困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迫切任务。为达此目的,首先要求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转变观念,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与社会有机统一的自然观、人类持续发展的新观念、资源价值观和环境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人与自然发展的冲突,是人类自身的行为造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循环经济是防范和解决人与自然矛盾与冲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生态的角度深入地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对人类与自然的异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一理论对当今人类如何摆脱环境危机的困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的加剧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最为重要的两种理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存在根本性的分歧。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比较剖析,得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缺陷,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优越性,进而得出我们应当作出的价值选择,即应当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指导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和谐社会视域分析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构建,是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必然要求。和谐生态伦理思想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平衡,寻求自然、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基础的意义。人与自然本应是和谐统一的,由于人们片面地掠夺、开发自然资源,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反省自身,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吸收古代先哲和各门相关具体科学研究的积极成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要求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确立为一种有机统一的道德关系,而"整合"的思想凸显了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性。我们与世界是一个多元的有序的有机整体,就需要整合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理想的生态环境。我们需重点把握治理的方位,整合生态破坏和治理之间的关系——整合人类自身与自然其他物种现状及数量的对应关系、人的欲望与对自然的控制、人类的权利和对自然界的义务,从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自然是人类的根 ,是人类的栖息之所 ,人类要维持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持续存在与发展 ,就必须把握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内涵要想使人类在发展的进程中不存在发展的“极限” ,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节制自己的发展实践 ,约束人们对自然开发 ,向大自然索取的方式与限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开发自然 ,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 ,生活条件日益优越 ,但同时也对自然造成了空前严重的伤害 ,使人类自身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因此 ,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 ,我们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设法使人类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