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与把握,即关于人的哲学,既是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时代赋予历代哲学家的重大课题。马克思在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条件和具体生成过程进行了历史的探索与考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但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过程、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来揭示人的本质特性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是人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的理性表达。在数字化时代,随着虚拟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人类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种基于认识、分析和解答虚拟实践问题的虚拟思维方式应运而生。但是,人类思维的这种变化,并不是对实践思维方式的否定,而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单纯实体型思维,并为实践思维方式的进一步丰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践平台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征,只有自觉地把它运用到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研究之中才能科学地理解人的属性准确地揭示人的本质,由之才能建构真正传达出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人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浅析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论述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理解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解。事实上,马克思的论述不是对"人的本质"的定义,而是揭示了人所表现出的善恶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社会属性决定的;马克思的观点不是环境决定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密切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与此相应,他的哲学的创立也经历了从历史理性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过程.所以,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作为类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作为群体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应从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出发,来理解人的价值为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类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然要求重塑个体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新形象,人的价值观念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要讨论"人的价值",我们不可避免的需要研究和回答"人何以有价值"的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只有理清人的价值与人的本质之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科学提出人的本质思想,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发展的、社会的、实践的。这一思想基于现实的人的辩证关系,在超越性、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自由性方面发挥一定的可能性意义。它不仅在理论上实现对人本主义的超越,具有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其论述包含着丰富和深刻的内涵。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个体本质是通过人的实践性、人的社会性、人的需要表现出来,这对于我们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纵观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一直贯穿其中,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不断成熟和完善的一个过程。基于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进程,对其关于人的本质思想进行梳理,参照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经历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转变内在逻辑顺序,进而对马克思早期人的本质思想发展做现实地、科学地探讨,对当代凸显的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等人的问题的根本问题做一整合。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然要求重塑个体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新形象,人的价值观念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要讨论“人的价值”,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研究和回答“人何以有价值”的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在人的价值与人的本质的关系之中去找答案,只有理清人的价值与人的本质的关系,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有关人的价值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站在人的角度上展开,通过对宗教的批判从深层次上批判现实的不合理性,敞开了他对人本质的复归的尝试和批判理论的现实转向。马克思肯定了宗教产生的现实基础,却没有对这种现实性给予承认,而是以此为契机打开了他批判社会现实的道路,促使了他向哲学的终极任务——人的解放——的全面进军。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主要参照,并以对人本质的复归与批判理论的现实转向为中心线,并对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理论意义展开具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人性问题是哲学史上发生最早并且争辩最激烈的问题.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日生日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人性和人的本质是涵义不同的两个概念.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正确理解有关人的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前人的关于人是抽象的、空洞的和思辨的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本质的论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扬弃了费尔巴哈人类个体的玄想,剔除了费尔巴哈的个体和类的观点,超越了黑格尔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的思辨观点,从而突破了个体和类的旧框框,从人的类本质转向了社会本质。人的本质是社会本质的科学论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历史意义在于对人的本质做出了具体的历史的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1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工程巨大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基于实践思维方式来思考这一工程,必须把握好方式方法,即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方法———实事求是;必须落实于具体实践,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基础———生产实践;必须借助于价值指导,即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理性标准———核心价值;必须落脚于人的发展,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诉求———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上的法人与现实生活中的团体不是同一的,法律上的法人是法律运用法律思维构造的人,因此法人在法律上是抽象的人、规范意义上的人。法律借助法人制度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团体进行符合法律要求的规制,以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8.
人的属性是有别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界定的。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人的三大基本属性均有着文化的指向:人的自然属性表现的是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文化诉求;人的社会属性实则文化的社会生活层面;人的精神属性是文化的本质特征。由此得出:人的存在是文化的存在。人的文化性的衍生是通过人的符号化与人的精神自由性两方面表现出来的,人的属性有着文化学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从人的对象性活动、社会关系及需要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认识人的本质是人发展的前提、主体需要和终极目标,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实践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变革社会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先进文化,促进人精神生活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践法学着眼于法律的行动世界,它摈弃了一切两极化的思维方式,主张在法律行动中克服主体与客体、自发性与构造性、现实性与理想性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从而使得人们立足于现实进行法治谋划。这是一种中介化的思维方式,它的最高体现是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