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许多教育工作者还没能重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还没有完备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生命教育融入综合教学活动设计,通过主题教学、生命意识文本的解读、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策略等多种主题阅读形式,以达到引导青少年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是大学生基于自身体验形成的对生命的体认和理解,包括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生命意义、生命责任和死亡意识六个方面.大学应从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以生命关怀为指导理念实施和改革大学德育,培养大学教师的生命情怀,建设充盈生命气息的学校文化等方面努力,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与我国长期缺乏生命教育有关。生命是人的诸种价值形式中最基本的形态,没有生命的存在,就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基于这点,我们必须关注和尊重个体生命,倡导生命教育。尤其是在生命意识日益凸显这一现实背景下,开展生命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方位的实施和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杨卫东  孙传通 《传承》2009,(14):52-53
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升华生命"的目标。高校在实施生命教育要有机地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同时,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是庄子一生的心志所在。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认真地、完全地把生命作为一个客观对象从整体上加以考察的思想家。他的生命观包括形下生命和形上生命两个维度。安生顺死、常因自然而不益生的自然生命观和以君子之交淡若水、名缰利锁、穷通在时命为内容和特色的虚己以游世的社会生命观构成了庄子的形下生命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为庄子的形上生命观。总之,庄子主要着眼于个体的人类生命,其生命观自始至终都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摅怀。  相似文献   

6.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客观上要求军队院校高度重视创生和激扬学员的“生命智慧”。学员“生命智慧”的创生和激扬,又要求军队院校教育主体掌握三项基本的生命法则,即探寻生命之道、编织生命之梦、攀越生命高峰。  相似文献   

7.
向英 《求索》2010,(12):103-105
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命的存在是一个由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所组成的二元结构,生命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处理生命价值问题所持有的根本观念。理解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必须把握个体性与社会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体现为:它以生命价值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主线;它以人的生命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它包括一般的价值观教育和具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它是一项合目的性与合理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它以生命主体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生命价值信念,信仰和理想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政府的责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拷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生命教育在国外发展已相对成熟,但在我国大学生却缺乏系统、规范的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以及人生目标的理性认识,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政府应积极倡导生命教育理念,在行政与制度上确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合法性,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课程,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启动立体化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老子和庄子虽然同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但前者的生命对象指向了社会人群,后者则为个体生命。在老子,生命的运转和安顿法则只能时时对天地精神亦步亦趋;而庄子的生命观总体上追求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状态。天地精神是为老、庄生命观的共同祈向。与孔子、孟子视生命只能从属于社会并认生命最终的价值将在社会中得以显现和判定不同,老子和庄子把对生命的哲思延伸至广阔的宇宙自然之中,生命最终的安顿只是遵循自然而然的原则而已。自然,是为老、庄道家生命观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邓刚 《求索》2023,(6):81-88
生命哲学是20世纪法国哲学的重要主题。柏格森通过“绵延”“生命冲力”等概念揭示出从物质到生命、从生命到意识的宇宙运动。康吉莱姆从科学史研究入手,揭示出生命体的个体性、规范性、独特性,以及生命体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亨利的生命现象学,侧重于生命的体验,从主体的纯粹内在的自我感发体验出发来理解生命。巴巴拉斯在一种宇宙论视域之中,从世界出发来理解生命。柏格森、康吉莱姆、亨利和巴巴拉斯等哲学家,各自以其自身的方式,各有侧重揭示出生命的三重维度:生命体、生命和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