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纽约大学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斯蒂芬·科恩2007年用俄语在莫斯科出版的一本新书,书全名为《问题的问题:苏联为什么没有存在下去?》,认为苏联末期,党政军各界精英纷纷疯狂地侵占国家财产,已无心维护苏联,叶利钦虽没有政党也没有军队,但能利用公开性和精英的愿望瓦解苏联。苏联可以得到挽救吗?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 ,是 2 0世纪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 ,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什么存在了 74年的苏联会在顷刻之间分崩离析 ?为什么曾经拥有强大军事实力、足以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会这样很快瓦解 ?为什么曾经在经济文化建设中取得过辉煌成就、在二战中打败过法西斯德国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竟然毁于一旦 ?为什么具有近百年历史、曾经拥有 1 80 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会丢掉政权 ?对这些问题 ,持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为了更深入地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 ,全面了解俄罗斯各界对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3.
民众的不满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的解体?迄今为止,这个复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为什么大多数苏联问题专家没有思考苏联民众不满的本质和意义呢?为什么观察家们如此迟钝于怀疑苏联体制的可行性?为什么他们对少数人的下述观点无动于衷,即苏联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沙土之上,而且到1989年,其体制已经表现出了开始解体的...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11日至12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会晤。这是去年11月美苏日内瓦最高级会谈以来,两国首脑的第二次会晤。世人对雷克雅未克会晤寄以愿望,然而结果表明,由于分歧太大而没有能达成任何协议,甚至未确定下一次美苏首脑会晤的日期。对此,人们感到失望。与今年首脑会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去年11月的日内瓦最高会谈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包括今年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谈的协议。  相似文献   

5.
苏联顾问在东欧:一个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之后,随着东西方冷战思维的形成和冷战的加剧,随着苏联东欧政策的根本转变,一大批苏联顾问出现在东欧地区.他们为什么而来?他们的到来给东欧各国造成了什么影响?本文拟根据近年来解密的俄罗斯档案材料,对二战后苏联派遣顾问到东欧地区的经过、动机与影响进行剖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什么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认真总结其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本身的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与会者的第二次会晤1968年8月25日17点至18点30分在莫斯科麻雀山的会客室里举行。参加第一次会晤的同志,除勃列(?)涅夫外,都出席了。苏联方面有柯西金、波德戈尔内和卡图谢夫。柯西金:我们想向大家通报一下迄今为止事态发展如何。我们苏共方面准备了一份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可能在上面签字的协议书草案,其中包含了我们昨天谈到的问题。我们没有把它正式转交给代表团。但是,比拉克知道此文。我把它宣读给诸位(记录是听宣读原文时作的)。  相似文献   

8.
南书房     
刘胜军 《南风窗》2010,(17):96-96
<正>《苏联的心灵:共产主义时代的俄国文化》【英】以赛亚·伯林著亨利·哈代编潘永强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7月版本书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等苏联作家的几次著名会晤的记叙,也  相似文献   

9.
我很注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首先感觉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戈尔巴乔夫要提出新思维?苏联为什么要搞改革?在去年下半年多数人还认为这是个策略性的改革,现在已经不大听说了,基本上都认为是个战略性转变,是苏联要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是很同意这一看法的。今天的这个时代已不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了,而是科学技术里出政权。如果苏联再不花大力气发展科学技术,只是把钱花到军费竞赛上去,再想争霸、想搞军备竞赛,到二十一世纪比美国落后得就会更多,美国在经济上就会把它拖垮。但总的来讲,《改革与新思维》一书里面强调对时代的认识,对战争的认识,如对核战争的认识就变了。形成苏联这样的认识的因素很多,我的想法是新思维是个世界潮流。不仅从苏联角度看,其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在放慢,而且整个国际共运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否则,波匈事件、南斯拉夫和东欧各国的改革、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改革以及今天中国的改革又怎么会发生呢?从整个世界潮流看,社会主义的发展已到今天,不仅从本国看,就从整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看,也必然出现这个潮流。这说明国际共运需要再思考、再认识、再发展。戈尔巴乔夫比较聪明,又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提出新思维与改革,其改  相似文献   

10.
正影响俄日关系的既有双边难题,也有外部挑战。俄日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与双方的战略重点和国家利益是分不开的。这次会晤不仅无法解决领土问题,也难以对亚太格局产生重要影响。2016年5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南部海滨城市索契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了非正式会晤,之后两人并未举行新闻发布会,也没有签署任何成果文件。然而,这次会晤,无论在日本,还是俄罗斯,都引发了媒体热议。俄日领导人会晤的动机,双方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会快速升温,领土争端问题有何新的进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徐秀军 《当代世界》2015,(11):43-45
<正>自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至今,金砖国家领导人已举行七次会晤。七年来,金砖国家领导人围绕五国乃至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深入交换看法,不断推进金砖国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在此过程中,金砖国家逐渐从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开创新兴国家相互合作和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些新理念、新方式和新做法,并为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与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具体来说,金砖国家对完善和创新全球治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南风窗》2012,(23):14-14
"目前没有在有关会议期间举行中日领导人会晤的安排。当务之急是日方应切实反省和纠正错误,为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消除中日关系发展的障碍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洪磊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称,亚欧首脑会议暂未安排中日领导人会晤。  相似文献   

13.
曾经以《第三次浪潮》和《未来的震荡》轰动了世界的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前不久接到了一封发自克里姆林宫的邀请信。于是他们夫妇来到苏联参加一次未来学者的聚会。当他登上飞机时,还不曾料到,这次欧洲之行的高潮竟是和掌握着苏联命运的铁腕式人物戈尔巴乔夫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会晤。谈笑风生话世界戈尔巴乔夫的言谈,很快就证明外国报纸的恭维没有错。他反应机敏,为人和善,知识渊博。而隐藏在此后面的,却是政治家坚韧、果断的气质。正如外界所评价的:“他的笑很和善,但他的牙齿是钢  相似文献   

14.
甄静慧 《南风窗》2010,(15):56-60
为什么血液制品在恢复产量后,市场紧缺的情况比以前更严重?为什么医院和正规药商没有药,黑市却总是有渠道拿到货来炒卖?血液制品的问题到今天,早已不仅仅是价格高低、商人造假或血源紧张那么简单,这背后是各种利益在博弈。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3个斯拉夫国家在明斯克会晤,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建立斯拉夫联合体,并首次提出"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存在"。12月21日,11个共和国首脑在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的  相似文献   

16.
轰动全国、偷逃国家税收达100多亿元之巨的湛江特大走私受贿案终于尘埃落定,终审判决。然而,百姓心中的判决却远远没有完结,湛江案件引起的余波仍在回荡。 湛江是我国第一批开放城市,投资硬环境在广东名列前茅,然而为什么改革开放20年,湛江的经济建设却远不如别的地方?为什么湛江走私腐败之风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以至歪风压倒了正气?为什么湛江的黑社会如此嚣张,并且形成了一股难以侵消的势力?为什么湛江花钱买官之风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为什么200多干部卷入走私受贿漩涡,各重要部门一把手纷纷落水?  相似文献   

17.
对腐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感觉防不胜防,乃至灰心麻木? 贪官的悔恨,为什么基本没有伦理上的自省,没有是非对错的反思,而只有对自己 悲惨结局的痛惜沮丧? 而一个具有正常道德感和基本尊严的人,又会不会挪用上亿资金豪赌、面对举报人 多次下跪、包养数十名情妇、容忍行贿的"金主"像唤狗一样对自己召之即来…… 抛开如何制度建设反腐防贪,我们需要面对来自政治伦理的巨大挑战:那种可怕 的、自然而然"想贪"思维的泛滥。  相似文献   

18.
陈统奎 《南风窗》2008,(2):26-29
有人说:"张新实是被迫身披两张皮,前任仇和被提拔表示上级对宿迁工作的肯定,他不能否定必须继承,然而一直跟着前任的调子走是官场大忌,久了会被视为‘跟屁虫’,因此他必须创新,拿出新政绩。"但张则认为,自己作为仇和时代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为什么就不能继续坚持被证明是对的有效的路呢?  相似文献   

19.
在苏联庞大复杂的核潜艇家族中,维克托级攻击型核潜艇或许不是一种名声显赫的潜艇。它没有阿尔法级的全钛耐压壳和无以伦比的水下极速,没有塞拉级近1000米的最大潜深,没有阿库拉级的超级静音本领,没有奥斯卡级摧枯拉朽的导弹武备,但正是维克托级攻击型核潜艇给苏联红海军潜艇部队第一次带来了真正的反潜能力,它完成了苏联造船工业和苏联红海军航海史的多个第一,它在冷战时期与美国海军的角逐中也屡建奇功。它的建造推动了苏联潜艇工业技术的前进,迎来了苏联核潜艇的大发展。维克托级潜艇是苏联承前启后、不  相似文献   

20.
假使包工头真是万恶之源,为什么不取消包工队,实行建筑公司直接对工人进行管理的体制呢?我们该怎样理解建筑行业现行的包工队体制?它从何而来?又为何如此顽固?其实,即使没有了卷款潜逃的包工头,欠薪问题依然会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