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反复地阐述他的富民思想: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归根到底就是要使广大人民富裕起来,就是要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包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主义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这些思想观点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历代前贤的富民思想相比较,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具有其独特鲜明的时代特征。研讨邓小平富民思想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富民思想的时代特征主…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雷渊深,胡光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革命。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建军思想,回答和解决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的新...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最突出、最重要的思想是如何使人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保证,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首先要克服各种思想障碍。一是要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过时论,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有的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腐而不朽,垂而不死,马列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过时了。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我校1994年科研工作成果上了一个新台阶。全校教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共152篇,其中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党建研究》等国家级刊物上的有13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有10篇,共出版各类学术专著16本。商志晓的论文《一位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观——论邓小平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入选“全国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宋士昌等的调研报告《欠发达地区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有益探索——从德州地区部分乡村的腾飞看邓小平富民思想的科学性》获“全国党校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入会论文荣誉奖;王立胜的论文《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探析》和杨华生的论文《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获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至今八十年来,世界社会主义有三次大发展: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这三次大发展,都是以思想理论上的大突破为先导: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突破了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论;邓小平的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发展生产思想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公有制设想,否定了传统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三大发展靠的是思想上的三大突破,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同样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革故鼎新的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包括目标、途径和手段三部分,它们分别是共同富裕论、部分先富论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论。 一、共同富裕论 共同富裕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是我国历代领导人所孜孜追求的根本目标,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落脚点,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标志,是邓小平富民思想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明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历史性的决策和历史性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丰富和深化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历史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开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江泽民同志在坚持和继承邓小平关于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这一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创新论的观点。自…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有着科学的联系。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丰富了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8):56-57
富强主要是一个经济的概念。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就是“富国策”或“富国学”,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名著《国富论》在19世纪末的中国亦曾被译为《富国策》。富强首先在于富民,使人民富裕。民富国强,没有民富就没有国强,也就谈不上富强。我国古代先贤早就有“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之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道理,社会主义要创造更高的生产力,使社会财富极大涌流,人民享有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贫穷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思想王界凯,元小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两手抓”的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  相似文献   

11.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谆谆告诫全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他深刻指出:“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是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需要,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需要,是时代和人民对我们全党的要求。延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广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王进“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要思想,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个思想进一步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问题。一、发展的关键是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我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 ,邓小平是以稳健务实的领导风格闻名于世的。他这种务实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他一直强调要发展生产力 ,一直强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能动摇 ,其目的一是富民二是强国。富民强国思想是邓小平改革理论的核心 ,这一思想意味着中国将走上正确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党执政后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在邓小平理论中 ,我们所实行的一切方针政策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以满足人民的要求、人民的愿望为目的。邓小平在其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说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富民强国这一信念使他不知老之已至 ,就是这一信念及他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邓小平得到了全国亿万人民的爱戴。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富民强国才是我们的目标 ,邓小平理论为社会主义正本清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来 ,我们主要是按照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搞了二十多年 ,这种高度集权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生产力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束缚 ,人民生活普通陷入贫穷。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贫穷成了时髦 ,越穷越光荣 ,越穷越革命...  相似文献   

14.
功利主义是以一定的利益标准来评判人们行为正当与否的伦理学说。根据《辞海》诠释,有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也有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巨大理论勇气,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上首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并逐步形成了指导中国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功利思想。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坚持毛泽东功利思想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邓小平功利思想,使其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陈其胜 《世纪桥》2009,(7):15-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改革”、“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怎样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改革动力论、改革性质论、改革目的论、改革方向论、改革条件论、改革战略论、改革方法论、改革评价论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极具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改革思想;邓小平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富民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体现 ,是立足于客观规律 ,即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之上的。较之中国古代的富民思想 ,邓小平富民思想具有巨大的超越性 ,体现为 :“民”的内容超越了古代所指的领主封建、地主封建和封建地主 ,指向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的劳动人民 ;“富”的内涵超出了古代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 ,延伸为蕴涵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 ;最终价值目标则从巩固君主自身的统治 ,转向了以富民为最终归依 ;而构建在客观规律之上的现实性及文明主体自身的实践性较之古代富民思想的欺骗性、空想性来说 ,更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适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系统而准确地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提供了最好教材。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轨迹,有助于我们积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我们的事儿推向前进。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为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认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从这一思想路线出发,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包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进行了深刻的“再认识”,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两大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认为,“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邓小平文选》第三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一贯重视思想文化建设,新中国成立以后,从理论建设、学习宣传、文化建设等多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50年代中后期以来,先后由“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发展到“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而发展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文化大革命”,过分甚至极端错误地强调思想革命的重要性,造成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巨大损失。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活动才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1979年叶剑英同志在国庆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随后邓小平等同志反…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特点及内容方法□李康平邓小平同志在十年动乱结束后“自告奋勇”抓教育,对德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精辟论述,形成其丰富的德育思想,它是对毛泽东德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邓小平同志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运用马...  相似文献   

20.
浅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辨证法思想白春雪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早在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高度赞扬:“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