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胥加山 《学习导报》2013,(14):54-54
父亲49岁患病前,我从没见他流过一滴泪。即使祖母去世,二哥被水淹死,也没见父亲流过一滴泪。父亲的身世很凄苦,6岁丧父,9岁母亲改嫁,自己跟着祖母相依为命,直至我的母亲出现,他的痛苦人生才有所好转。然而,父亲自患病动过第一次大手术后,他那颗坚强的心轰然倒塌,变得小女人起来,  相似文献   

2.
永恒的思念     
周恩来同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作为他和邓颖超同志的义子,他们对我个人的关怀与教诲使我终生难忘。 我父亲何洛,母亲刘尊一,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曾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和枪杀工人领袖和革命群众。4月13日,我父母和赵世炎同时被捕。4月底,我父亲在上海龙华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我父亲就义时,我还未出生,是父亲的  相似文献   

3.
祖母的寿庆     
1949年10月13日(农历8月22日),是我祖母70寿庆。那天,父亲杀了鸡,买了肉。我当时已14岁,刚刚懂事不久。作为长孙,自然很高兴。谁知正当饭香菜熟时,公路上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粮子(指国民党的兵)来了,何得了!”全家顿时慌做一团。祖母和母亲连忙把菜锅,饭鼎端进柴  相似文献   

4.
1942年6月19日,在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的赤石暴动74位烈士中,有一位最年轻的新四军战士叫邓复生,牺牲时还不满20岁。苏区红孩子邓复生,1922年冬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东肖镇邓厝村一农民家里。他出生时,父亲邓绍裘已过世,家中只有年轻的母亲和年过半百的祖母。三代人依靠母亲种田及伯父邓子恢和外祖父陈槐荣的经济接济,过着艰苦的生活。1929年秋,毛泽东、邓子恢等领导闽西土地革命,"分田分地真忙",邓复生家中也按人口分到田地,但孤儿寡母,缺乏劳力,一年辛苦耕耘,仍不足以糊口。邓复生9岁时,因生活所迫,母亲强忍失去骨肉之痛,  相似文献   

5.
念母亲     
母亲突然患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她在胶东一个县城的农村,踏实地走完了83个春秋,却把我沉浸在了无尽的思念中。母亲个儿不高,身板硬朗,勤劳简朴,脸上常常挂着慈祥的笑容。父亲上世纪40年代参加了人民军队,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才回到家乡。在父亲南征北战的10年间,家中年迈体弱的祖母和年幼的哥哥、姐姐全靠母亲一个人照料着。她理家务,下农田,风里来雨里去,辛  相似文献   

6.
“我出生在德国名城汉诺威,当时父亲正在那里留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1933年,父亲取得了博士学位,便携母亲和我回到了上海。那时我才4岁。”  相似文献   

7.
熊畅苏  周燕 《湘潮》2008,(2):16-20
这是1969年2月17日,我36岁生日时,母亲朱端绶赠给我的一首短诗。 母亲朱端绶是湖南长沙县路口镇人,我的父亲熊瑾玎是长沙县五美乡人。他们都是大革命时期加入党组织的老党员。大革命失败后,父亲奉党中央负责人周恩来的指示,在上海云南路477号经营一家“福兴商号”。  相似文献   

8.
我1913年生于福建省龙岩县江山区同碎村的一个贫苦人家里。我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家中只剩祖母和父亲,有房子两间及祖传下来的造纸作坊一间。刚开始家庭主要生活来源是帮人家做纸、耕田和给人家做短工来维持生活。后来自己做不起纸了,就给别人做,自己与人家合买一条牛来耕种。牛死了之后,就给人家合放60只鸭子和租种地主的田为生活。每年要买半年粮食才够吃,而且每年都要向人借钱。小时候我每天跟着父亲到大山去给人家做纸;7岁至9岁时,就会替父亲放牛;10岁至11岁就领放别人的牛,一年可以赚得几斗谷子的工钱;12岁至14岁就帮助父亲耕田和放鸭子。后来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24):86-87
钢玻璃杯的故事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10.
我1913年生于福建省龙岩县江山区同砵村的一个贫苦人家里.我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家中只剩祖母和父亲,有房子两间及祖传下来的造纸作坊一间.刚开始家庭主要生活来源是帮人家做纸、耕田和给人家做短工来维持生活.后来自己做不起纸了,就给别人做,自己与人家合买一条牛来耕种.牛死了之后,就给人家合放60只鸭子和租种地主的田为生活.每年要买半年粮食才够吃,而且每年都要向人借钱.  相似文献   

11.
一 在山东省诸城、莒县、日照三县的交界处,坐落着一个依山傍水的叫北杏村的村庄,1898年6月14日,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就诞生在这里。王尽美家很穷,是标标准准的赤贫。王尽美出生4个月,他父亲就撒手人寰,家中只有祖母、母亲和他孤寡老幼三口人。  相似文献   

12.
卑微的父爱     
黄健 《党课》2008,(5):104-104
父亲长得清瘦矮小,大字不识几个,人又老实木讷,甚至有些迂腐。他一辈子就喜欢鼓捣村里分给他的那块地,精心伺候着这几亩薄田。而母亲年轻的时候,高挑清秀、端庄美丽。母亲怎么会嫁给极不般配的父亲,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一直是个谜。长大以后我才知道,母亲的祖上是富农,出身不好,只得嫁给了当时一贫如洗的父亲。于是,我很为母亲愤愤不平,对父亲也多了一丝怨恨,甚至不愿意和他多说话。父亲偶尔和我搭话,我也吝于回报一个笑容。  相似文献   

13.
我母亲早逝,姐姐与家里关系不好。长年在外从不与父亲和我联系。2008年6月,我父亲病危时,在医院当着我和两个护士的面口头订立遗嘱,表示死后家乡待拆迁房子归我所有。后来,父亲病情好转,回到家中疗养。  相似文献   

14.
爸爸的嘱咐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莒县北杏村,四代同堂,曾祖母、祖母、母亲、弟弟和我。父亲王烬美对我这个长子非常疼爱,偶尔回家,总要先把我抱进他那温暖的怀里,用带有胡茬的嘴使劲亲我,我觉得脸上痒痒的,便在他怀里又笑又叫,父亲也笑出了声,爷俩笑成一团。父亲不仅娇爱我,更严格要求我。这年春天,奶奶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2,(14):26-27
左太北说,我是1940年5月生的,8月份就开始百团大战。所以我实际上跟父亲就呆了三个月,那时候我刚刚三个月大。我并不太了解父亲。到了1982年,母亲突然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写的11封信给了我,这些信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觉得我有一个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6.
夺枪杀敌记     
1930年,我父亲杨光臣所在的活跃在大别山的一支红军队伍被国民党反动派打散,他也壮烈牺牲了。从此,母亲带着5岁的我,东躲西藏,以乞讨为生,直到1935年秋才回到家乡金寨麻埠区油坊店乡江家岭。  相似文献   

17.
1997年9月20日,著名共产党人廖承志的妻子经普椿去世了。多年陪伴在母亲身边的女儿廖茗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曾写道:“作为经常的陪伴者,我本应该最为悲伤,可令人费解的是,我却十分平静。这是因为,我把母亲的离去,视为她与在天之灵的父亲在离别14年的重新相聚。”女儿的话或许是对廖承志与经普椿夫妻恩爱的最好注解,作为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先生惟一的儿子,  相似文献   

18.
服务于患者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我叫邵国光,今年38岁,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的胸外科主任。我10多岁时父亲就病逝了,最小的弟弟才3岁,母亲是工人,拉扯我和弟弟妹妹5个孩子,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是国家给了我和弟妹们生活补贴,才使我们都完成了学业。1...  相似文献   

19.
张昆弟小传     
《湘潮》1986,(5)
1894年8月18日,张昆弟出生在湖南省桃江县板溪乡一个农民家庭。5岁时,他的母亲便去世了,13岁时,父亲也接着病故。这样,张昆弟便成了一个孤儿。祖母和叔父含泪负起了抚养张昆弟的重担。从7岁起,张昆弟入私塾、高等小学,成绩优异。1910年,因家贫他辍学务农。  相似文献   

20.
张燕生 《求贤》2012,(11):47-47
1955年5月11日,国务院决定在青海省格尔术正式成立青藏公路管理局。天津市根据部薯,选调了23名青年技术骨干作为第一批赴青藏公路参加建设的工作队,任命我担任团支部书记。由于父亲在1935年时因病去世,母亲并未改嫁,组织上考虑到我的困难,找我谈话,由组织上负责照顾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