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是“理”与“力”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法学发展史上,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真正解决了“法是什么”的问题,实现了法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对这个原理的坚持和发展,是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要求,是繁荣我国法学研究的要求。 一、研究法的内容与形式之理论和方法论前提 科学地认识法的内容与形式,诠释“法是什么”的问题,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法学原理为理论望础,我们认为,关于法的一般理论认识有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2.
罪刑冲突论     
在我国的法制建设、特别是法学研究中,法学博士、硕士已成为学术中坚和学术新锐。为促进法学繁荣,我刊特辟法学“博士、硕士文选”专栏,以反映法学博士、硕士的学习收获和研完成果,欢迎踊跃惠稿。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 ,利用多媒体开展法律教学是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这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进行一场深刻的革命。作者认为 :在教学理念上要实现五变 :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师生共同探索” ;变“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和课外读物并重” ;变“以课堂为中心”为“课堂与课外并重” ;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变“以学会为中心”为“以会学为中心”。教师要以问题教学模式为基础 ,灵活采用情趣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 ,学生要主动地采用“五I学习法” ,从而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及其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 ,都是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新证据学”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围绕证据法学的一系列法学理论成为了国际运动的重点关注对象,领导着英美法学证据理论产生了一系列变化,由证据可采性规则转变为了证明过程.我国的证据法学发展过程中,曾经一度将证据作为法学研究的中心,但是当“事实信息理论”为代表的证据法学理论被提出,我国证据法学的研究重点转移,未来发展基本趋势表现为从“证据”法学走向“证明”法学.本文首先阐述了英美证据法学的发展与新证据法学的兴起,之后分析了我国证据法学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站在全局性角度分析了我国证据法学的全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法学的基本结构》一文,提出了生态法、生态法学的概念,但该文在正确地将生态伦理的生态利益观和生态权利义务观作为“生态法学”的立论基础的同时,又错误地把生态法学立论的基本概念简单地推广到了“生态法学”的实证领域,并错误地将“生态法”的法律关系主体从人类扩大至一切生命体。因此,本文主张“生态法学”应当回归于传统法和环境法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6.
人物     
《中国律师》2013,(1):85-85
10月20日.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杨晓林被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授予“科研资料贡献奖”的特别奖项。杨晓林律师专注于婚姻家庭法领域.自2008年创办《“家事法苑”婚姻家庭法律资讯简报》坚持至今,开设审判动态、典型案例、理论探讨、立法动态、律师视点等栏目,每天搜集中国婚姻家庭法律领域最新信息动态,以此搭建与律师同行、学者、法官及媒体等业务研讨、正当交往的桥梁与平台,效果良好,受到律师、学者、法官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7.
《中国检察官》2007,(10):75-75
“刑事诉讼法修改可能以修正案的形式出现。”刑事诉讼法研究会2007年年会上,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卞建林透露说,“原定今年10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审议可能也要推迟”。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编辑部与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黑龙江省法学会协办的第三届“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23日在哈尔滨召开。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共有30余人,提交学术论文20余篇。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为“转型社会中的国家与法”,具体围绕着转型社会中的俄罗斯法治变革、俄罗斯宪政制度、民事法与行政法的发展、司法改革以及前苏联法对中国法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一、转型社会中的俄罗斯法治变革问题俄罗斯国家的法治变革现状是中国法学界始终期待洞察的一个问题。在本次研讨会上也同样成为与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情况下,以共同富裕为目的,基本经济问题和经济关系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和资源由市场配制的经济运行体制.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真正以权利为本位的和以法制为本位的经济,它对法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法学研究应与经济学研究紧密结合马克思曾指出:“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在这里,马克思揭示了法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而我国过去的法学  相似文献   

10.
论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形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对集体所有权主体的基本认识 (一)对集体所有权主体的传统认识 集体所有权主体是集体所有权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以往由于我们对集体所有制认识的局限,也影响着我们对集体所有权主体的认识。按照以往理论,集体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因此,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当然就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或“集体经济组织”或“集体组织”。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写道:“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权是指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组织的财产所有权。”①《中华法学大辞典·民法学卷》写道:“集体组织所有权又称劳动群…  相似文献   

11.
繁荣法学必须抓住核心问题法学的繁荣,首先会碰到目标问题:法学向哪个方向繁荣。如果说法学的价值可分为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那么,法学繁荣的目标是双重的:在学术方面,改变法学落后状态,出品伟大的法学巨著,创造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元的社会主义法学体系或法学流派;在社会方面,既要创造性地为我国法制发展指明方向和开辟道路,以充任国家法制决策的“思想库”,又要促进现代民主法制观念在全民族文化观念和心理结构中的形成。而这些目标的核心,在于最终确立现代法治观。它包括:(1)法的主导性和至尊性,即法在社会主义社会控制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法律诊所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一种法学教育新模式,已成为世界法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其最大特点是借鉴医学院学生的临床实习手段,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践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技能。知识产权法律诊所既是知识产权法律实践训练平台,也是知识产权公益事业的法律服务平台。有必要通过创新运行模式及服务功能,实行产、学、官、研合作,搭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法律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邓小平同志“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战略指导思想,推动我省法学理论研完的开展,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繁荣法学研究为己任的《山东法学》问世了。《山东法学》是山东省法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法学专业理论刊物,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  相似文献   

14.
礼法关系是中国法律文化的根本问题。每次大变局都会重新审视礼法关系,然变革初期的礼法之辩后期多转向话语之争,最终诉诸权威决断。造法变、曲法常、毁法易、无法终的自反性法律现象固然与社会结构和政法体制的掣肘密不可分。但法律缺乏严密化学术论证,所依法律思维、所用法律方法、所凭法律知识缺乏理论性也是重要原因。在法治中国背景下,必须构建发现和转化法律文化的法学范式,才能与当代中国的法治相沟通。管子的实质法学范式和商鞅的形式法学范式能为理解礼法合治传统提供一个例证式解释框架,启发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内在视角的规范化思考,也能为打开法治中国之“国情”的规范结构提供法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法教义学”这一颇具德国色彩的法学用语及其研究取向,在中国法学界并不为人所知。但是,随着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的推进,法教义学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包括法理学和部门法学的整个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法教义学坚持对于法律事业的内在态度,是一种典型的“法学内的法学”。从国外大陆法系经验看,法教义学是法学的正宗。围绕法教义学在中国这一主题,基于学界在此领域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法教义学在我国的形成、发展、相关学术争议及未来走向问题,做一个学术通览式的考察,由此展现出法教义学在我国的宏观发展脉络。研究表明,像在我国这样成文法传统的国家,如欲发展法学,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法学知识体系,必须要认真对待法教义学。  相似文献   

16.
信息开放存取中的版权问题及图书馆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存取(OpenAccess)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馆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和学术作品通过开放的互联网络为公众免费、无法律和技术障碍自由地获取和传播而提出的一项版权解决方案,其目的是打破目前由于科研信息的封闭交流和有偿使用所造成的信息获取的不平等,促进科研人员之间及其与公众之间的学术信息交流、提高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的利用率和实现国家科学文献的永久保存和利用。本文从开放存取运动的策源地——美国的版权法中对"政府作品"版权除外规定的分析入手,围绕开放存取所涉及的版权问题,分别介绍了美国有关开放存取的立法活动、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应和目前国际学术界提出的几种替代解决方案,并据此提出图书馆界可以考虑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珅 《法制与社会》2011,(18):183-188
互联网产业,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服务业。我国法律对互联网服务业务有着严格界定,按照服务内容类别的法律分类,可分为时政类新闻信息服务以及非时政类资讯服务。非时政类资讯行业作为互联网线上传播平台,已经迅速发展为一个成熟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但由于缺少主管部门和专项法规的管理与约束,非时政类资讯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本文从非时政类资讯行业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法律环境,运营情况。存在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同时也从法律的角度对规范当前非时政类资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集体所有权的享有形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农民集体所有权的实质是一定范围的全体农民集体直接享有的所有权,是把集体意志和利益同集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有机统一的所有权。那么,以怎样一种所有权形式才能反映这一实质呢?这便是我国民法界面对集体所有权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一、所有权形式与类别的简要回顾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所有权是个历史的范畴,“在每个历史时代中,所有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面发展”。各种不同的方式即是所有权的不同形式、类别及其法律特性的表现。回顾所有权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有两大系统,即罗  相似文献   

19.
姚兵  刘继泉 《法制与社会》2013,(28):235-236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才对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思想。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其的重要。高职教育也是我国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我国社会建设培养高级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方能取得相应的成效,可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栽体,时于我国高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 谈及中国古代法的结构形式,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诸法合体”一词,法学界大多都视之为“中华法系”的一大特点。这一观点最初由谁提出,笔者未及洋考。但自一九八○年张晋藩先生在《法学研究》第四期将其列为“中华法系”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并加以阐述以后,随着人大本《中国法制史》的出版和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中国法制史》(以上二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