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幸瑞星 《世纪桥》2023,(6):14-17
文章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对象,旨在厘清与精神富裕等的不同,通过对比论证研究方法,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界定。文章认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幸福之路,有着独特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须从领导主体和依靠力量这两个维度中探寻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三元 《探索》2022,(5):14-27
共同富裕的基本问题是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其价值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构成共同富裕的表现与确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与未来理想社会相比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但内在一致的是共同富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要求,包括以人的需要的不断丰富与满足为实质性内涵、以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有为具体目标、以人的创新创造能力为真正的财富、以人的自由时间为发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这体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客观性与主体性、规律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形态。新时代一方面需要引导全体人民形成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正确观念,并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另一方面需要增强人民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致富本领,以勤劳创新一起缔造共同富裕,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的全面发展引领与促进共同富裕,从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担当。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生成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逻辑,缩小贫富差距问题导向的现实逻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逻辑。其主要内涵是,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为现实依据,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以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为思想引领,以全面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为动力支撑,以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为政策托底,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背景下,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巩固了党执政兴国的群众基础,标定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生态产品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维度,深刻思考绿色发展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哲学逻辑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绿色发展是美好生活的现实基础,它摒弃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弊端,具有辩证统一性和内在超越性,并通过绿色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执政方式为美好生活奠定经济、文化和政治基础。美好生活是绿色发展的根本价值旨归,美好生活的丰富内涵与绿色发展具有哲学的内在一致性,创造性劳动是联结二者的实践中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以新时代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明确回答新时代现实的人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人,而实现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逻辑路径是沿着以实干为创新的理论逻辑和以实干为动力的实践逻辑展开;最终逻辑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有助于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的经济性、共同性、渐进性从不同维度促生了共同富裕的伦理精神。道德是经济关系的反映,共同富裕最基本的是经济富裕,共同富裕的经济性揭示了道德深厚的物质基础。关切人是伦理学的基本使命,共同富裕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个人,而且在精神生活上尊重每一个人,共同富裕的共同性关切了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尊严。渐进性共同富裕具有的民族必然性进一步激发了共同富裕的民族进取精神。加强对共同富裕伦理精神的探讨,理论上对于深化共同富裕的价值合理性研究,实践上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实现美好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福军 《前线》2022,(5):9-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基本内涵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内容。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需要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从理论维度来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要求;从制度维度来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从价值维度来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实践维度来看,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内涵做了进一步阐释,赋予其新的时代元素。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特征的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目的性、过程性和世界性,这五个方面是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要点。新时代共同富裕不仅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裕,是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是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回应,共同富裕的时代新内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高质量的现代化,从而推进共同富裕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征程上,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厘清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逻辑关联,主要体现在必然目标、本质要求和发展动能三个层面。回顾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历程,深刻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主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方略,一是统筹共建与共享,在全民族共同参与中推进共同富裕;二是统筹物质与精神,在对美好生活向往中推进共同富裕;三是统筹生产与生态,在全方位协调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四是统筹和平与发展,在全方位协调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这些实践的顺利展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创新了共同富裕的实现形式、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凸显了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进一步规划了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强调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保证,以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新时代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理论建设》2021,37(3)
自由是人类的普遍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所指。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自由秩序基础上,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正义性统一的自由秩序基础。马克思主要从认识自由、劳动自由、社会关系自由三个维度阐明了自由的基本内涵,从主体上看体现了自由主体对精神束缚、物的支配、压迫关系的突破。立足当下,寻求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当代启示,需要坚持其批判与建构范式、推动其创新发展,揭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世界价值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人的需求(需求侧)和社会发展(供给侧)之间矛盾的历史变迁。需要结构维度,从物质文化需要上升为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价值维度,从追求物质精神价值上升为追求审美价值;需要发展维度,从追求人的基本发展上升为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美丽中国建设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从供给结构维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从供给价值维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科学发展的价值需要;从供给发展维度上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支撑。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解决需求侧和供给侧矛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美好生活是解读中国的当下与未来的关键词。理解何为美好生活、美好生活何以实现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马克思的美好生活思想是理解当代中国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维度。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私有制度、异化劳动、资本统治是制约美好生活的三重桎梏。要真正实现美好生活,必须以满足现实的人的需要为起点,以构建自由人联合体为手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解读马克思的美好生活思想,有助于指导当下中国的美好生活实践与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李剑 《新视野》2023,(2):121-128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新科技革命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变量。基于新技术对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结构的全方位冲击,新科技革命滋生出混生性不平等、主体性危机、个体心灵失序、价值共同体衰微等问题,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秩序两个维度均影响着共同富裕(共同幸福)的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应立足马克思主义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辩证理路,以平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主体性为价值依据,着力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秩序重整,超越资本和效率逻辑对技术进步的主导,规训技术力量回归其本原使命,使之真正堪当共同富裕实践的强劲助力,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筑造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周泉刘同舫 《探索》2022,(5):165-176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的本质需要,是在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精神生产力和精神创造力,使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上达到积极进取的总体性状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丰富性受制于物质发展的整体状况,它既以物质生活繁荣为基础又能促进物质生活的发展,并在物质发展条件的制约下呈现出自身特性,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只有在人的本质需要及其历史发展的总体性状态中才能得到合理阐释。立足人的本质需要和现代化的实践发展,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进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及怎样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问题,为谋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循。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蕴含多层价值追求,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最低价值追求到解决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都内在表征着中国共产党在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中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价值追求,生动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品格与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层面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正确认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致力于在新时代背景下开拓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这是现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劳模精神对塑造劳动者品格,培育"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劳动氛围,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从其生成逻辑来讲,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其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其理论源头,传统的劳动精神文化为其提供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实践基础、理论源泉、文化传统三个维度对劳模精神的生成逻辑进行考察,不仅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还实现了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农村文化礼堂发展的旨归。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视域审视当前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状况,总体上已取得较大成效,但还存在个体发展差异大、教育功能发挥不够、乡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和农民文化自创空间尚待扩充等问题。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应在乡村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从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土文化守正创新和推进全民共建四个维度开拓发展路径,为打造农村精神文明高地、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助力。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21,(2)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建党百年的重要实践成果,是迈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前提,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夯实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同时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育人材料,深化了思政课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应积极融入时代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脱贫攻坚精神,以其促进美好生活理论实践教育,不断丰富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教育主题。  相似文献   

20.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效衔接,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客观需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表现为二者具有一脉相承的战略目标、相互耦合的战略原则、交织融合的战略内容和前后相继的战略时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