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文明研究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思潮,跨文明研究必然表现在多个学科领域,渗透在文化与学术的方方面面。本期我再次约了清华大学王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余虹教授、四川大学蒋晓丽教授及博士生谭佳、王积龙,就“跨文明研究”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余虹教授的论文专就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诗学的不可通约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跨文明比较诗学中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也正是我多次提出的“异质性”问题。中国与西方文论代表着不同的文明,在基本文化机制、知识体系和文论话语上是从根子上就相异的(而西方各国文论则是同根的文明)。这种异质文…  相似文献   

2.
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与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在可比性内容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即在于对文学的文化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的强调。国际上曾有人担心强调异质性研究会导致民族化 ,国内也曾有人怀疑这是为学派而学派 ,其实 ,这纯属一种误解。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对于异质性与互补性研究的强调 ,并不是刻意为了与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相区别 ,而实在是不得已而必须为之。这一方面是由于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学科理论本身存在缺口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实语境使然。因而具有着一种学科发展的必然性。兹分述如下。一、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存在缺…  相似文献   

3.
跨文明传播的不对称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晓丽  王积龙 《思想战线》2005,31(5):119-122
当今世界的信息传播以跨文明为主要特征。这种跨文明的传播以不同文明的异质性冲突为背景,存在着传播霸权、不对称传播和只拿来不送出等问题。解决的途径除依靠文明内部经济文化的发展,还必须依赖于跨文明研究与对话,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互补与共存。  相似文献   

4.
谭佳 《思想战线》2005,31(5):123-126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备受研究讨论的现象,典型地体现出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分子追求自身文化身份认同和生存利益的"忧患意识",也从侧面深刻反映了跨文明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深刻性.为避免陷入到由全球化所引发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而导致的"虚拟对抗"的"文明冲突"陷阱中,在文化思想界有必要进行跨文明研究与对话,而中国的比较文学界有能力、更有责任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5.
“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理论由曹顺庆先生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上提出后 ,会上会下都有热烈的讨论 ,其中有支持者 ,也有不少反对意见。一些反对意见或者出于对“跨文明”提法的误解 ,或者是隅于偏见、陷入误区。为了使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健康发展 ,有必要对这些反对意见予以回应 ,对误解进行澄清 ,对误区加以辩正。有学者认为 ,“跨文明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的又一次大扩容 ,使比较文学更加失去了边界。这种观点主要源于对“文明”的误解。的确 ,“文明”和“文化”一样是非常复杂的概念 ,是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但又缺乏明确界定的…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各种新文论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纷纷涌入我国 ,在短短的十几年里 ,西方 2 0世纪的各种新文论基本上都在我国的文论界走了一圈 ,这给我国文艺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开了我们的眼界。这些新理论在引进之中虽说或多或少经过了我们一定本土化 (或称误读 )处理 ,但在实际运用于我们的文学实践时 ,总让人感到有些“隔膜感”。往往在理论和学说的借鉴和运用上 ,忽略了语境的差异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因为中国当代社会面临着与西方社会、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迥然不同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要求 ,具有完全不同的话语情境。例如国内一些学者照…  相似文献   

7.
曹顺庆 《思想战线》2005,31(4):56-61
跨文明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思潮。跨文明研究是一种强调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异质性的研究。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在不同文明的异质性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互补性。跨文明研究以追求一种“异中之和”或“和而不同”的文化理想而区别于全球化思潮。当前可以从3个学术前沿的问题来切入和推进中国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一是“送去主义”或“发现东方和文化输出”的理论问题;二是比较诗学领域中体现出来的异质文明的不可通约性和可通约性研究问题;三是跨文明研究视野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问题。  相似文献   

8.
9.
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的跨文明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把世界看成是由“人—社会—自然”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自然生态、人类文化生态、精神生态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 ,西方文化中的二元对立、人类中心主义、机械自然观是人类生态危机的文化渊源 ,“役自然”的现代工业文明、消费主义是造成生态失衡的直接原因。相反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强调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天和人之间能达到动态平衡 ,文明的创建应师法自然。所以 ,中国文化的自然观对全球生态文化的重构具有重要思想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学的跨文明阐发与全球化生态文化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生态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并且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 ,成为当今社会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性学科。生态文学就是当代生态思潮与文学的结合 ,它是跨学科、跨文明的文学研究 ,批判性、超越性、和解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明春 《前沿》2008,(8):160-165
国内外对生态危机的关注无疑把生态文明研究推到了理论的前沿,对此,有关生态文明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主要就生态文明概念及其内涵的产生与发展演变历程及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梳理,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该文阐述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在论述了建立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大主线为支撑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以厦门市为例对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进行了可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卫涛 《思想战线》2005,31(4):71-75
韦勒克、艾金伯勒、伯恩海默以及中国学派等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上的相关观点勾勒出了一条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的轨迹,而这条跨文明研究轨迹又是沿着两条思路展开的一是寻求不断地超越狭隘的西方中心主义束缚;二是从异质性和互补性来丰富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内容.  相似文献   

14.
15.
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继而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最后展望了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真正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发生的变化,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文明转型。人类最初出现的文明是农耕文明。自公元16世纪始,在西欧逐渐产生商工文明。商工文明与农耕文明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我们理解和主导文明转型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恒山 《人民论坛》2010,(11):19-21
为了真正全面、准确地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发生的变化,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文明转型。人类最初出现的文明是农耕文明。自公元16世纪始,在西欧逐渐产生商工文明。商工文明与农耕文明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是我们理解和主导文明转型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通常区分为不同的文类,各种文学艺术研究通常有其特定的对象,包括针对不同的文类在内。在当代叙事学研究中,旨在打破这种状况的跨文类研究已经出现,以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的叙事学理论进入到过去未曾进入的领域,以之对抒情类作品进行研究的诗歌叙事学便是其重要表现。交流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在作者透过作品与读者的交流中,已经暗含着文类的设定。无论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都表现出对文类、文体的关注,并从不同的标准对此进行区分。从对文类的意义、区分,跨文类研究的形成,诗歌叙事学研究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这一研究进行探讨的目的,旨在促进一种新的研究在理论与作品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世纪跨不跨都要过去。世纪过去,并不等于我们都已经过去了。  相似文献   

20.
越跨     
人生的旅途是一个不断跨越的过程。每一次成功的跨越,身后都会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回首20年的电视工作生涯,令陈敬德聊以自慰的是,他在追求电视艺术真谛的道路上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一支歌。这一支支歌,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回荡着,在呼伦贝尔莽莽草原上回荡着……他的父亲陈标煌,是台湾省赴日本留学,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回到祖国大陆,投身于新中国广播事业建设的高山族无线电工程技术人员。母亲是日本人。父亲回国后不久,便响应祖国的号召,支边奔赴地处偏远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在内蒙古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