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本质问题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基本理论问题。相对于传统的法律性质公、私二分的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基于部门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位阶的不同,对部门法进行多层次的本质分类是一个可行的分析路径。部门法首先依其在社会中的基本价值取向的不同分为社会政治秩序法、社会经济秩序法和社会保障法三大类型,环境法属于经济秩序法。作为现代环境问题的法律制度应对,环境法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维护生态安全,是为维护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秩序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提到了法律面前。在依靠传统法律手段不能全面解决日益增多的环境侵害及其污染所造成人身、财产权益侵害时,法律必须对社会生活具有敏锐观察力以及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良好吸收力,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否则法律的生命必将渐渐枯萎。这就是环境法诞生的必要条件,环境法彻底颠覆了传统法律的价值目标、思想理念和法律制度。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法是本世纪带动法学理论发展的最有生命力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3.
按照传统的法学观点,制定和实施环境法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环境的外在价值,确认和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关于环境的社会关系。但是,环境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统一的,两者存在共损共荣的关系。承认和保护环境的内在价值对于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维护其他物种在自然法则面前的平衡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应该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的最好方法是承认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条、环境法的功能、环境法的现实作用、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环境法律规范的性质、现实的环境立法七个方面对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关系的论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法学界对法律价值理解出现偏差 ,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是 :法律价值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以及所属术语上的约定俗成等因素导致的 ,其表现在于法学界把法律价值与法律具体价值 (如法律价值标准、法律价值目标 )混为一谈 ;将经济学中价值理论照搬到法律价值理论上来 ;法学理论界对西方法哲学著作翻译时用词混乱。法律价值再思考 ,是通过语义上来重新界定法律价值 ,即法律价值是主体通过认识、评价和法律实践促使法律适应和服从主体的内在尺度而形成的法律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在内容上是通过对法律价值的属性 ,即法律价值主体性、客观社会性、伦理性、以及法律价值与法律主观的同一性来进一步阐释法律价值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特殊性,使得环境法中的诸多问题在传统法学中难以找到合理性,环境法也因此突破了传统法学的一些条条框框而自成特点。环境法与传统法学的冲撞,体现了当代法学的发展趋势,即立法价值的多元化、公私法领域的交融以及各部门法之间的协同等。  相似文献   

6.
按照传统的法学观点 ,制定和实施环境法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环境的外在价值 ,确认和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 ,因此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关于环境的社会关系。但是 ,环境的内在和外在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存在共损共荣的关系。承认和保护环境的内在价值对于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维护其他物种在自然法则面前的平衡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应该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的最好方法是承认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明确法的保护对象是法学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环境法的保护对象是环境法学的基础性概念,更是环境立法和环境保护实践的重要指引。本文在探讨法的保护对象之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对于环境法这一具体领域法的保护对象的研究,整理出了界定环境法保护对象的五条标准。在考察国外环境法保护对象的立法模式,并检视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关于保护对象立法中所存问题之基础上,结合五条界定标准,对《环境保护法》第2条的完善提出了法律因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法的价值是法和法律制度的重要因素和特质,也是法学理论中的难点问题.法律实践和法学理论的许多同题都需要研究法的价值问题,而法的价值的研究方法制约着法的价值研究的深入.只有通过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阃的关系,坚持主体需要的客观性、阶级性和社会性,采用从主体需要入手的方法,才能正确认识和诠释法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环境法学界,环境权一直被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环境法学的基石范畴,但其推理却存在逻辑上的断裂,环境权本身并不能理所当然地成为环境法学的基石范畴。承担环境义务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唯一出路,书面环境权的规定也旨在确立环境义务。环境义务作为环境法学的基石范畴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是环境法学研究的逻辑必然,并为环境法理论与制度大厦提供建构性支撑。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法学界就法学家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同时,法律职业阶层的形成及作用正成为法学界近年来讨论的热点。为了解法学家及法学流派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法律职业阶层的形成基于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环境,从而深入探讨当前我国法学家的历史使命及法律职业阶层形成的历史契机。我们不妨有意识地回顾一下,罗马法律科学的历史。然后,我们可得出法结论:“没有罗马法学家,就没有罗马法学。”鉴于此,深入了解罗马法学家及法律职业阶层形成的社会政治环境,细致体会罗马法学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将对法学界探讨上述理论与实际的问题提供一个历史佐证和详尽资料。为此,我们翻译了《罗马法律科学的历史》一书中的罗马法学家和法律职业,并希望对法学理论及实践工作者和法学爱好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文化四阶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法文化整体上包括四种形态,即刑法文化、民法文化、法哲学文化和宪法文化。它们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并依次发展,称其为中国法文化四阶段更能从时间上反映中国社会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进程。目前,中国社会处于民法文化向法哲学文化转化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现代化是这一阶段的现实任务,中国公众权利价值观的确立是法哲学文化阶段的根本目标。法哲学文化阶段现实任务和根本目标的基本成就将使中国社会进入宪法文化阶段,宪法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将标志着中国社会法治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以法律的定义、法律的概念、法律的本质、“什么是法律”或“法律是什么”等形式出现的法律本体论追问在中西方法理学史中不绝如缕。近几十年来,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以及文化进化理论等兴起了信息范式并且影响日增,为信息法律观的建构带来启示。它能打通西方法哲学三大法学流派之间的联系,融贯法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事实向度,复兴综合法学或统一法学运动,并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当代中国法学创新事业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从实体性和程序性的机制上有效约束和控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实现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价值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将量刑权的制约问题囿于实体法研究的领域,没有从程序制约这一维度审思制约量刑权的有效对策,所以难以从根本上克减量刑失当的现象。由于我国的国情和法制传统,导致我国的量刑程序改革不可能全盘移植英美国家的独立量刑模式,唯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所倡导的“审判二分法”才是克服“水土不服”的良药。我们应该以此为基点,充分吸收和借鉴独立量刑模式的合理要素,继续发扬大陆法系自身的传统优势,不断推进和完善我国的量刑程序制度改革,建立相应的本土化的量刑程序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对行政法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思想时行政法的价值体系造成破坏,主要表现在新公共管理与行政法存在着冲突,行政法出现了非法律化趋势,行政法的“分化”现象严重,这些都是造成了行政法体系的合法性危机,反思我国行政法学,需要对行政法功能与定位进行调整,充实行政法总论的内容,同时对行政法的基本理论研究也要转变,行政法有必要与行政学再度结合,更加重视行政实务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如何在刑事司法领域实现公正价值,文章从刑罚目的的多元性、罪刑关系的复杂性和刑罚的特性等角度,分析认为,刑法的公正性是一个典型的关系范畴;它在相互矛盾的事物间指"衡平";在界限模糊的事物间指"普遍一致性";在激烈的社会冲突中指秩序、人道与安全.文章还对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定位作了重点分析,针对法理上所主张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见解,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16.
法以自由为目的 ,自由与秩序价值是法律价值冲突的集中表现。自由之于人、之于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由问题不单纯是个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有很强实践意义的问题。自由主义把自由价值当作政府的基本方法和政策、社会的组织原则以及社会体制建构的政策取向。对强调一致性、连续性、确定性的秩序观念给个人和法治所可能带来的负面担心绝非多余。在强调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 ,如何定位法的价值对于 2 1世纪如何建立法治国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法理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地位,虽然自近代以来就不断遭受实证法学者的责难,但要完全排除自然法的影响也在实践中证明了它的不可能性,实证法名家凯尔森、哈特在其著作中也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比如哈特在他的《法律的概念》中公开地宣称要保留"最小限度的自然法"。具有认识论意义的"休谟问题"的提出使我们更深入地接触到自然法的核心,通过"休谟问题"这一线索,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然法的历史变迁,因此,"休谟问题"是值得我们探索自然法理论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长期困扰我国法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如法理学的涵义和冠名问题、法理学与法哲学问题、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问题、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问题、法学体系与法理学的地位问题等。本文提出当前我国法理学学科名副其实,“法理学”更多是英美学界及受英美学界影响的学者所使用的名称,“法哲学”更多是欧陆学界及受其影响的学者所使用的名称,法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具有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在法学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学界对法哲学的理解很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哲学是关于理论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法哲学是法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法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文章运用概念分析法对法哲学内涵进行解剖,明晰了我国当前法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而逻辑地确立了法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0.
法的确定性问题长期众说纷纭。,当代法理学犬师德沃金针对哈特的司法栽量理论而提出包括疑难案件在内的任何案件中都存在一个“唯一正解”,因而受到了代表法律不确定性观点的批判,而更有力的挑战则可能来自当代的“不可公度”理论,但各家的学说实际上乃立足于不同的底盘。法律的确定性意味着法律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这是法治的客观要求,但是现实社会中的法律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将不确定性引入法学理论,开拓了确定性法学理论研究的范围,把法学理论研究引进到一个更高、更广、更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