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特区党风》2002,(2):42-42
据《学习时报》报道,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2001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就深入学习、正确领会、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了重要报告。胡锦涛在讲话中对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问题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可以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和创新,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为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开辟了新领域。全面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问题,十分重要。1.这一论断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完全一致马克思主义关于非无产阶级群众入党问题的基本观点有:第一,党员的阶级成分不是影响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高度重视和坚持党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无产阶级政党领袖一贯坚持的。但又认为只强调党员的阶级出身,…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党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自觉为党的纲领而奋斗 ,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当前 ,这一工作尚处于试点阶段 ,我们要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总要求 ,积极探索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要注意坚持一个标准 ,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要按照“三看”原则 ,把握好考察内容 ;要落实“长期考验”的要求 ,严格发展党员程序 ,把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落在实处 ,从而推动党的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正确地认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象,关注阶层分化而涉及的全体社会成员利益格局的调整,关注由此而带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生活习惯、行为规范和人生观的变动。在这深刻的社会变化中,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角度来研究“代表人民利益”与“新的社会阶层”的关系,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新课题。一、“新的社会阶层”属于人民的范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首先是农村、继而是城市,社会阶层发生剧烈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  相似文献   

5.
刘健伟  赵超阳 《探索》2002,(6):109-112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针对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呈现出的特征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在“激荡”、“碰撞”中确保社会观念“多样化”条件下西指导思想“一元化”;竖持以人为本,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竖挣物质利益原则与精神激励原则并重;着重抓好三个重要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向创新要效益;与精神文明建设、法制教育、遵德养成和心恶理咨询结合起来,发挥整合威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一是消灭党组织建设“空白点”,巩固执政基础的要求;二是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三是新社会阶层中优秀人员实现入党愿望的迫切要求;四是世界政党发展经验、教训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称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表述准确、科学、合理。“建设者”概念的提出有其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并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治上先进与落后 ,是对人们政治态度的总体概括。革命斗争时期 ,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 ,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待革命的态度。从静态角度看 ,这一分析方法同时也是判断人们在政治上是否先进的标准 ,即阶级分析标准。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三看”是我们党继阶级分析标准之后在新时期提出的又一科学标准 ,也可概括为阶层分析标准。作为“三个代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理论成果 ,其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雷健 《四川党史》2003,(1):45-45
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面临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做到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创新机制,改进方法,是各级党组织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应围绕“四个适应”,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整体水平。一、适应农村经济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需要(一)积极调整培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要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巡回讲授,请当地懂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对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结构调整技术等各类增收技术知识进行培训,解决生产上存在的突出…  相似文献   

10.
汉斌 《党建文汇》2001,(12):29-29
一、关于财产问题。今天合法的财富拥有者,不能等同于旧时代的地主、资本家。他们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他们的出现是改革开放路线的成果,他们也是改革开放路线的受益者和拥护者。承认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扩大我党的群众基础;吸收其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是增强我党的阶级基础。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要以这一部分人为先导,而不是将他们划入“另类”,打入“另册”。  相似文献   

11.
“职团体系”是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一大创造。长期以来,“职团体系”是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与墨西哥社会各阶层进行利益表达与政策输出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革命制度党实现其对主要社会阶层进行整合与控制的重要途径。“职团体系”一度被誉为革命制度党成功的重要条件。可是,这一体系并没有按照设计的那样平稳地发挥作用,随着执政时间的推延,它反倒成为统治集团的“软肋”,  相似文献   

12.
新社会阶层是在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伴随社会分化而产生的新社会力量。新社会阶层是一个政治概念,但它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新社会阶层具有同其他阶层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这一阶层的社会特征,有利于我们在统战工作中以正确的理念和积极的行动,引导这一阶层合理、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并将这一社会阶层纳入到和谐社会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3.
利益整合是政党的一项基本功能。目前,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复杂化给党的利益整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坚持法律在利益调节中的首要作用,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利益整合优势,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利益诉求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增强党的利益整合功能,统筹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不仅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而且对我们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最根本的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去,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而言,当前除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外,还应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确把握江泽民“七·一”讲话精神,确认目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劳动性,符合党的基本纲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他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织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面对国内社会阶层构成重大变化而作出的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并特别指出,“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在党的文献中首次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地位予以肯定,对于广大新社会阶层的成员是极大的鼓舞。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和发展,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转型在继续进行,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还在影响着新的社会阶…  相似文献   

18.
焦文重 《学习论坛》2003,3(3):16-19
“两个先锋队”的科学论断是对我们党的先进性做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概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体现了时代的本质特点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两个先锋队”的表述不会淡化党的阶级性 ,更不会否定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两个先锋队”建设 ,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19.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必须澄清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疑虑 ,如正确认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明确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地位没有改变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是把党变成“全民党” ,也不是向社会民主党演变 ;新的社会阶层也是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勇华认为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最广大人民”这一概念,“人民”或“最广大人民”是一个政治和历史范畴,它们的外延及结构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在传统社会,“人民”就是指或主要是指传统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我们习惯上所称的劳动大众;而在现代社会,“人民”就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几个阶级阶层,还应包括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因此,“最广大人民群众”是一个动态的非固定的、其内涵和外延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演进着的范畴。切莫把它凝固化,即凝固在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