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青年学科自创建以来,经历了学科初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末)、学科反思阶段(2000年至2014年)和学科重建阶段(2015年以来)等三个阶段,其间发生过两次大的转进。第一次转进发生在学科反思阶段,学科建设的重心从青年学科的元理论和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对青年现象、青年发展和青年问题等研究,逐步实现了社会科学理论与青年主体之间的有机结合,标志着青年学科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第二次转进发生在学科重建阶段,学科建设的重心重新转回到青年学科元理论和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的大方向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青年学科,并在此方面取得了理论上的显著发展。主要包括:明确了青年学科重建的意义、合法性和依据;明确了新型青年学科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学科属性、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基本理论范式;明确了新型青年学科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等方面。在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青年学科建设将继续沿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青年学科这一大方向展开,并且在探索青年学科的核心概念、逐步完善青年学科研究的基本理论范式并应用于实践、重构青年学科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厘清青年学科的学科范畴和学科边界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中国内地青年研究状况综论︵之一︶●陆建华曲力秋许多内地学者认为,学科研究意义上的青年研究,是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不久的80年代初开始的。在这之前很久就有关于青年问题、青年工作(主要是有关共青团工作)、青年运动历史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多以政策研究或工...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于1980年代,是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而逐步成长的。近年来,社会学视角的青年研究迅速发展,在青年研究领域中占据主导性位置,社会学取向的青年研究往往引领着青年研究的主流走向。社会学对青年研究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研究方法上,同时也反映在研究主题上。"80后""90后"群体研究、青年群体的社会分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与社会融合、互联网与青年文化和社会参与、社会变迁冲击下的新婚恋观和行为等是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青年研究学科建设问题,始终备受研究者关注,近年来这一话题更引发诸多讨论,在基本理论、概念框架、范式方法、学科构想等方面,逐渐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在中国青年研究走过百年历史之际,青年学作为规范建制的学科,也终将见其成为可能。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青年研究在学科化方向上,还有一段路要走,特别在基础研究方面,亟待做出新的建树,以夯实青年研究学科建设之根基。学理问题,可谓学科根本之根本。青年研究需要学理支持,对学理的理解决定着青年研  相似文献   

5.
青年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当今学科林立、界限模湖,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协作的情况下,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来开展青年研究,是创建马克思主义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年科学的重要条件。其中,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对青年研究提供帮助。而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研究青年,就形成了青年社会学。本文拟就青年社会学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青年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技术还不够重视,以致青年研究的成果大多还处在一种经验描述的阶段上.为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青年研究在方法上应注意以下几种关系.一、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关系青年研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政策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的矛盾比较突出,我们既要反对急于功利的实用主义又要反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内地青年研究的未来展望1学科化的道路将是漫长的,也是有希望的。1)解决好青年研究的综合性与独立的学科地位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形成开放式的青年研究知识体系。在这方面,学者的自觉意识正在形成。2)经验研究的重要性将被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这样的研究将与青...  相似文献   

8.
1.从整体上研究青年,把青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从文化的范畴来考察青年,这可以避免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性,高度综合地把握青年的发展规律。从整体上研究青年文化现象的着眼点在于整个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诸多的社会文化因素。从整体研究青年,要求从剖析青年文化的基本结构、内容、功能出发,从而掌握青年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方俊  肖峰 《中国青年研究》2013,(2):24-29,35
青年研究对青年问题的关注,离不开对青年的"客观"认识。各种青年学的学科建设中存在的方法论问题,也需要找准青年研究的切入点。现象学对方法上"明见性"的追求和对生活世界的关注,正好满足了青年研究中探寻青年本质的要求,这些方法有助于找准青年研究的切入点,并对各种青年学科的合理性提出支持和质疑。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动态     
冯云翔认为青年研究的学科建设不能囿于共青团这一狭小范围,也必须改变过去在各级团校教科书及讲坛上创造青年理论和学科的情况,而只能在社会化形态下进行学科建设.哲学意义上的"青年本质"问题完全无济于现阶段的青年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的青年研究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影响其深入发展.(一)10年来随着青年研究的迅速发展,青年学科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据统计,目前初步形成和正在创建中的有关青年的学科已达22门之多,已形成一个庞大的青年学科群.其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学科之间缺少明显的界限,重叠严重,交叉重复.例如,关于青年群体问题,青年学、青年社会学、青年心理学、青年行为学都在研究.虽然各学科尽量注重选择自己的研究角度,有的侧重从青年群体发生方面研究,有的侧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有的侧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中国青年心理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种进展是经两种途径展开的:青年科学领域将其做为学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为机构主体,着眼于社会现实需要特别是共青团青年理论工作的实际,所进行的纳入青年学科群中的研究;发展心理学领域将其做为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以国民教育大学心理系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为机构主体,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计量法,对1979年至2018年四十年间中国大陆最具代表性的四种青年学术期刊中与台湾青年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从载文数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学科类别、核心作者群、被引频次的分析中了解台湾青年研究现状。发现已有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台湾青年研究关注度不足,缺少跨学科交叉研究,实证研究相对缺乏。对未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提升对台湾青年研究的关注度,加强台湾青年研究的多学科研究取向,更加注重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发展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对中国青年研究类的14种学术期刊的主要指标进行归纳梳理,通过分析这些期刊的学术规范现状和学科影响力,以及网络传播利用情况,从量化的角度总结中国青年类学术期刊的发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就业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关于青年创业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八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结论。但目前的研究在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理论、研究的学科分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今后的研究应重视和加强对青年网络创业、NGO对青年创业的辅助和创业文化等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青年角色过渡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角色过渡问题是青年理论研究的一大盲区。本文认为,青年角色过渡问题研究既是青年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现实问题的需要。文章就青年角色过渡问题的把握,影响青年角色过渡的因素,以及青年角色过渡问题研究需注意的若干方面,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与动态     
陆建华撰文谈国际青年研究的方法论主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青年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专业性学术研究的成果,离开专业性学科研究成果的青年研究几乎不存在。二、青年研究总是与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联系在一起,青年研究从来不是独立的,而是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心理的联系在一起。三、各学科的青年研究成果,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方法上看,对学科知识体来说,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反过来青年研究成果对各学科本身知识发展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纵观国际社科动态,青年问题研究始终是焦点,而丰富多变的青年问题本身也不断向各学科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北京青年论坛》创刊号)  相似文献   

18.
周润 《青年论坛》2014,(2):65-68
研究青年的本质,是青年学之逻辑起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为研究青年的本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青年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二者是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青年学学科视阁下对青年本质的研究关键在于要从一般意义上青年的本质属性背后探究青年的特殊本质属性,即“日益突变”的自然属性,“渐趋拓延”的实践属性,“日渐成熟”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基础,实践属性是中间环节,而社会属性是前两个属性的制约条件.青年的三个特殊本质属性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青年学元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学元理论研究是促进青年研究专业化、学科化的基础研究。作者通过对我国二十多年来青年学元理论论文的述评,简要总结和分析了前人的成果,以推动青年研究的新发展,奠定青年研究明确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20.
论青年观     
所谓青年观,指的是关于青年这一客体的最一般认识。在纳入学科范围之前,这种认识往往是感性的,具有较多的非理性成份。一旦进入学科范围,它就成为方法论原则的重要体现。从研究者个体来看,青年观总是直接指导着具体的研究过程,它的影响是实实在在可以把握的。那么,青年观之于方法论原则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