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其规模小、人数少、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等特点成为目前世界上数量较多的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是介于股份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之间的一种公司形态,兼具资合性与人合性特征。资合性要求股权自由转让,资本自由流动。人合性要求公司的建立应以股东间的相互信任为纽带,注重公司成员之间的信赖程度和成员的稳定。因此,资本的流动、股权的转让不如股份有限公司自由,各国公司立法多以法律规范对股权转让予以适当的限制。我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就对股东优先购买权进行了规定和限制。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国立法对于股权外部转让限制大多在同意权制度与优先购买权制度之间择一规定,而我国公司法和台湾地区公司法则是重复规定了两种制度,这样对于公司人合性的维护固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对于转让股东的利益而言却是极大的不利。优先购买权制度对于对外转让限制过于宽松,并不能很好的维持公司的人合性而同意权制度对于剩余股东必须强制购买该股权而言又过于严苛,相对而言指定购买制度能够弥补一些同意权制度的严苛和优先购买权制度的过分自由。  相似文献   

3.
吴家球 《法制博览》2023,(36):55-57
有限责任公司属于我国重要的公司形式之一,具有规模小、运转灵活等特点,与股份有限公司相比其特点主要是人合性兼资合性。但是由于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法律用语存在模糊性,导致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件有所增长,对司法审判提出挑战,且不同区域法院关于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存在一定冲突。虽然公司章程中规定了股权对外转让的限制条件,但股东基于对财产的所有权,能够进行股权自由转让,如果股东股权转让和公司章程限制条款发生冲突,很容易造成纠纷的出现。因此需要积极加强对有限责任公司章程限制股权转让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其理论正当性进行分析,对其司法适用原则予以明确,这样能够使司法实践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4.
股份公司的股份转让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影响重大。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的“原则自由,例外限制”可能限制了人们对商事组织形式选择的范围等问题,因此建议在《公司法》下一步修订中,应对股份公司类型进一步细化,对股份公司章程限制股份转让做出系统规定。允许“双非”公司通过章程对股份转让作出限制一方面是尊重公司自治的体现,另一方面相对稳定的股权结构能够减少公司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具有显著经济意义。同时,股份转让的限制应当在初始章程中确立。当公司股东违反章程限制,将股份转让给第三人时,应适用《民法典》中的无权处分——善意取得制度解决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规定的股权转让制度废止了原来股东向股东以外的第三人转让股权由股东会决议的内容,使得股权转让回归了私权利的本质属性,同时立法者出于充分尊重这种私权利,增加了第72条第4款:"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使得在实践中股权转让纠纷的案件不能达到司法上的统一,本文对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的规定进行分析,结合实践中股权转让纠纷的现状,寻求更全面完善的股权转让制度,望与广大学者分享,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宗泰 《法制博览》2023,(24):60-63
设立股东优先购买权中转让股东“反悔权”的合理性引发了诸多争议,本文从三个层面对于转让股东“反悔权”正当性予以证明。首先从法益衡量角度,通过利益法学的“利益解析”与“衡量展开”方式,证明了“反悔权”中诚实信用原则与意思自治、公司人合性与交易自由两对冲突法益时立法取舍;其次从法规效果角度,探究法规所产生的应然效果与实然效果,利用经济学效率原则证明“反悔权”的有效性,并分析近五年有关判决,说明“反悔权”实践效益;最后从实用主义角度,允许“反悔权”能够有效保障“同等条件”未形成统一认定标准的情况下转让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有限责任公司相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较强的人合性。《公司法》中"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条文充分体现了立法者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赋予的高度意思自治的权利。当然,该授权性权利的行使并非毫无限制。但现行《公司法》对哪些事项属于章程自治的范围以及章程对这些事项自治限度等并无详文规定。其中,《公司法》第72条中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是否有权限对股权转让做出相应规定,该规定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等系列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文规定,故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04,(1)
《大宪章》是英国贵族兵临城下迫使国王颁布的宪章。在它的63条条文中明确 规定: 1.宗教自由。 "根据本宪章,英国教会当享有自由,其权力将不受干扰,其自由将不受侵犯。" 2.城市自治与自由。 "伦敦城,无论水上或陆上,应享有其旧有之自由与自由习惯。其他城市、州、 市镇、港口,余等亦承认或赐予彼等以保有自由与自由习惯之权。" 3.保障全国臣民的自由。 "余等在上述牧令中所公布之一切习惯与自由,就属于余等之范围而言,应  相似文献   

9.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激励纠纷频发,但涉及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范较少,本文选取有限责任公司实股激励中典型的对股东自益权的限制角度进行分析,对比司法实践中的不同判例,认为可对股权激励协议先进行劳动法视域下的考察,排除公司对激励对象单方面限制的不公平条款,再以合同法进行规制。在对股权激励自益权的限制中,以尊重当事人契约自由为原则,突破合同约定为例外。  相似文献   

10.
梁辉 《法制博览》2023,(25):59-62
《公司法修订草案二审稿》第八十八条第一款,明确了未届缴资期限转让股权的出让人应向公司债权人承担补充出资责任,但现行法缺失了该语境下出让人向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后自身的权利救济,故本文予以讨论。股权出让人承担补充责任后取得向受让人追偿或者相应股权的权利。出让人应依规定行使追偿权实现其相应的利益;在受让人经催告后无法清偿或无法全部清偿债务时,出让人有权取得相应的公司股权,股权取得程序上应当尊重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此外,股东除名制度和新增的股东失权制度为出让人承担责任后取得公司的股权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两合性,股权转让中的优先购买权制度应运而生。依学界通说,此制度旨在保障封闭公司的人合性、保障老股东的既有利益,进而保障公司的运行效率。但针对优先购买权能否部分行使的问题,于现行法律无解而于理论实践有争。依立法精神与价值导向,对此问题,公司章程有明确规定时,应从其规定;公司章程未有规定时,股东不能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12.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资合与人合性的特点,而人合性的特点就决定了必须要对股东转让股权的行为进行限制,因为这是保障公司健康运行所不能缺少的。另外我们也可以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公司章程来更好地规范股权转让行为。虽然公司法对股东转让股权的条件和程序做出了规定,但还不够明确和具体,这势必会影响到部分股东的正当权益,甚至是公司的健康发展。正因为这些不足,所以在实践中往往不能真正保护股东的权益及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合同法》第八十三条对债权转让中现实之债的抵销问题进行了详实的规定,然未来之债适用该规则进行抵销时则遇到诸多困难。从债权转让的各个当事人的利益博弈中应当树立以保护债务人利益为中心的立法原则,享有未来之债的债务人应当享有抵销权益。当然,该抵销权行使亦应符合相应条件。  相似文献   

14.
张云霄 《法制博览》2013,(5):284+270
公司法第72条涉及股东的对外股权转让,其他股东的同意权和优先购买权及权利行使要求等相关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公司法第72条的立法目的、价值追求以及其后蕴含的法理基础,剖析了该法条的进步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的强制执行是股东因偿还债务需要而发生的股权强制转让,但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执行仅做了原则性规定,加之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特点,在执行的方式、股权的价格确认以及如何保障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等颇多问题仍需要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6.
赵淼 《法制博览》2013,(6):50-52
股权优先购买权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一项重要权利,目的在于维护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和封闭性。然而对其法律性质和效力公司法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导致实践中对于侵犯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案件如何处理没有统一的判案标准。对于股权优先购买权的性质问题,本文不作探讨,因为权利性质属于纯法理上的问题,而效力问题才是关涉权利行使的法律后果和当事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股权优先购买权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认为现行法下,无论是合同法、公司法抑或是其他法律法规都没有给股权优先购买权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影响给出合理解释,因此有必要重构股权优先购买权的效力,为法律的补充或修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肖大燕 《法制博览》2015,(2):209+208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继承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因有限责任公司存续期间股东死亡而发生继承人继承股权的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司法》第76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规定突破了以往的继承客体,由单一的财产性权益继承扩展到包括股东资格在内的权益继承,是对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保护的一大进步,也为办理股权继承公证提供了法律依据。下面笔者就股权继承的法律依据、理论基础以及在办理公证时应当审查的重点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诚实信用原则在私法领域被视为"帝王条款"。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的规定确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法中的地位,《合同法》第六条也对此作了规定。本文在对诚实信用原则发展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外法律观点的对比,进一步讨论了它在现实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李兴 《法制博览》2013,(9):215-216
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其产生的社会根源,竞业禁止制度亦是如此。竞业禁止制度的产生,有效地限制了竞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体现了有民法"帝王条款"之称的诚实信用原则。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企业将一些不合理竞业禁止条款强加给劳动者,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权,损害企业利益。这些竞业禁止条款不但没有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20.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执法机关再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自行判断行为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的自由做出行政决定的权利。烟草专卖行政管理中的自由裁量权是烟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烟草专卖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应依据合法、合理等基本原则进行实施。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设立自由裁量权的初衷是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行政过程更加公平、公正;行政处罚更加符合情理。所以,在当前的执法实践中,如何认识自由裁量权,如何更加有效的行使自由裁量权,如何制约自由裁量权是能否真正实现执法"规范与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