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玉海 《当代贵州》2011,(25):70-70
读书是一种精神修炼,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充电”。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目不读。”就当今的发展形势而言,读书应该是每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大事。但是,读什么书?这需要我们进行“过滤”和筛选。我认为,读书要结合社会的实践,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2.
李喻 《先锋队》2012,(1):27
始终与人民在一起,是我们党的根本优势和鲜明特征。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这个做法很好。好就好在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读书,不但要善于读一成不变的书本,还要善于读"活"的书本;不但要会读有字之书,而且要会读"无字之书"。这本"活"的书本,这本无字之书,便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有两本书必须要读,一本是有字之书,即书本知识;另一本是社会和人生这一本书,没有文字,即“无字之书”。一个人要想一生有所作为,做出一番事业,只读有字之书是不够的,还要读透读懂“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4.
读好无字书     
秦中 《学习导报》2009,(4):20-20
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要求五品以上的官员.每人必须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身为中郎将常何门客的马周.替其只会舞枪弄棒的主人常何写了一篇文章,得到了太宗的极大赏识,太宗召见他并问及如何读书时.马周说.人要善于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另一本则是无字之书。要了解历史、了解前人的得失就要读有字之书。要了解风土人情、了解社情民意就要深入庶民之中,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5.
读好无字书     
秦中 《新湘评论》2009,(4):20-20
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要求五品以上的官员.每人必须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身为中郎将常何门客的马周.替其只会舞枪弄棒的主人常何写了一篇文章,得到了太宗的极大赏识,太宗召见他并问及如何读书时.马周说.人要善于读两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另一本则是无字之书。要了解历史、了解前人的得失就要读有字之书。要了解风土人情、了解社情民意就要深入庶民之中,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6.
大度读人     
冯骥才 《党的建设》2009,(11):48-48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  相似文献   

7.
王茂华 《学习月刊》2010,(14):24-24
工作是忙碌的,但这不是影响我读书的理由。我喜欢读书,读几本有益的书反而可以给忙碌的工作减压,调整一下我的工作思路。今年上半年,我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感觉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8.
大度读人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学习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与批判并举;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理论与实践兼得;在学习中,他注意文理互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超越自我。毛泽东学习观给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活动的启示是:做系统学习、终身学习的模范;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个读书爱挑剔的老年人,一般的杂志我很难读下去,然而,《当代党员》却让我读出了一些味道。感慨之余,就想拿起笔谈谈读你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梁衡 《学习导报》2012,(3):64-64
这个题目是我读初中时,在《人民日报》上见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引自列宁的话意,说我们谈话、写文章为什么一定要板着面孔?就是严肃的真理也可以笑着来谈。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掉这个题目,因为天天读报,特别是读言论时,看到的仍是板面孔多,笑面孔少。  相似文献   

12.
这个题目是我读初中时,在《人民日报》上见到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引自列宁的话意,说我们谈话、写文章为什么一定要板着面孔?就是严肃的真理也可以笑着来谈。几十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掉这个题目,因为天天读报,特别是读言论时,看到的仍是板面孔多,笑面孔少。  相似文献   

13.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14.
正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说,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  相似文献   

15.
刘西平 《奋斗》2006,(11):64-64
近读《古文观止》,宋朝苏轼的五篇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如一串璀璨的明珠,又使我觉得眼前一亮。尤其是《贾谊论》等论文中关于人才必须善用其才的论述,使人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6.
<正>四书五经,开篇便是《中庸》。朱子在《中庸章句·序》中说到,《中庸》"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我认为中庸并非人们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它的主旨  相似文献   

17.
爱书者说     
那些学富五车者,那些读书破万卷者,都是我所极为尊敬的人。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吸取养料,营造出一座座高楼大厦,供后来的人们居住。而我,仅有的藏书不足千册,所读之书加起来,恐怕也不足一车,惭愧惭愧。但在珍惜书方面,在爱书上,相信我与他们都是一样的虔诚之至。 近年我国图书市场呈极端繁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晋研究员《读〈毛泽东传〉,读什么?》的文章,指出《毛泽东传》可有三读:第一读党史;第二读经验;第三读个性,并说《毛泽东传》有此三读即可。笔者读后很受启发,并由此联想到《陈云传》应该读什么的问题。经过思考,我认为《陈云传》可有以下五读:  相似文献   

19.
龚格格 《党的文献》2012,(4):120-121
《资治通鉴》是邓小平十分喜爱的一部历史典籍。他的子女曾回忆说,邓小平“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特别是《资治通鉴》,家里有两套,其中一套是线装本。《资治通鉴》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应该叫熟读”。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毛毛写道:“父亲特别爱看书,什么书都看,中外古典名著、历史人物传记、时势评论专辑乃至整本整册的二十四史,他通通都喜欢读。在历史古籍中,他最喜欢读的,还是《资治通鉴》。”据子女们回忆,有两个时期邓小平读《资治通鉴》最多,一是20世纪60年代初,一是“文革”中他在江西的岁月。  相似文献   

20.
滕绿凤 《学习导报》2011,(15):55-55
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我,原本不喜欢读党刊,总认为党刊枯燥、乏味、老套。刚开始是被省委组织部黄建国部长的文章所吸引。每次读黄部长的文章,就如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让人精神振奋。后来又读了《新湘评论》的其他文章,让我大吃一惊:党刊竟然能办得如此有魅力。我深深地爱上了她,至今已有8年了。每次从一大堆新来的报刊中发现《新湘评论》,我都觉得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从中收获了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