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毛泽东写下了诸多调查研究的光辉篇章。他以独特的实践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可以说,善于进行调查研究,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根基。面对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面对领导活动的发展、变化,学习和领会毛泽东的调研艺术,对现代女领导科学决策,实施正确领导,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当中国现今的的女性从历史深处走来之时,总不免带有许多历史的痕迹——“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家庭角色的层层束缚,致使走上领导岗位的女性遇到诸多困扰。如何培养自己的战略意识,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毛泽东的调研艺术对女领导扬长避短,发挥主体优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成功,与他善于识人、用人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朱德等在井冈山的革命活动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同盟者,结成革命统一战线,使革命力量找到了一个新的集结地和出发地,对中国革命的全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下列几个视角:从伦理道德出发;在政治上从资本主义与新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政治关系出发;在经济上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出发等。但统领这一切的是他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观。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之一。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认识主要是从战略高度上进行的。他对资本主义认识的重大改变,是一种大的战略调整;策略因素是毛泽东认识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战略和策略的双重交错是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认识的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下列几个视角从伦理道德出发;在政治上从资本主义与新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政治关系出发;在经济上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出发等.但统领这一切的是他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观.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之一.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认识主要是从战略高度上进行的.他对资本主义认识的重大改变,是一种大的战略调整;策略因素是毛泽东认识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战略和策略的双重交错是毛泽东对中国资本主义认识的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董必武——从南湖到开国大典毛泽东。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活跃,善于思辨;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毛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十分重视知识分子问题。他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一系列精辟论述,是对马列主义知识分子问题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党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学习。在这方面,毛泽东为我们作出了典范。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一、从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远发展中,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为探索中国自己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毛泽东率先垂范,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从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远…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非常关心妇女解放事业,在许多文章中讨论过这一问题,内容丰富而广泛。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思想中三个基本观念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其思想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一 毛泽东同志一生关注中国革命事业,虽有过许多关于妇女问题的言论,但基本上没有专门论述,几乎都是在研究讨论中国革命的全局时涉及的。然而,当我们详细系统研究过毛泽东同志的文章之后发现,他虽然没有专门讨论妇女的文章,但却有一个共同观念,即他总要把妇女和妇女解放事业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10.
1947年7至9月,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相继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是中原地区,尤其是中原南部的大别山地区。担任此任务的刘邓大军能否在大别山建立根据地,是能否顺利实现战略反攻目标的关键,也是影响解放战争整个战局的关键。邓小平在创建大别山根据地中表现出了大智慧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实现战略转折、推进中国革命进程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过程中,邓小平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敢于担当;具有全局眼光;善于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邓小平在创建大别山根据地中表现出的杰出才能,为以后登上更大的历史舞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我党坚持调查研究的典范。他的调查研究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毛泽东一生重视调查研究的原因主要有:湖湘文化的影响、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人生抱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开国领袖毛泽东凭借其高超的领导艺术,卓越的领导魅力凝聚了数以万计的将士矛口百姓,取得了中国革命扣建设的不断胜利。毛泽东的领导艺术,蕴含了他深邃的思想、坚实的理论功底、高尚的品格、超凡的智慧、丰富的学识,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本文试图从其领导艺术的特点出发,重点探讨其宏观运筹的领导艺术、统筹全局的领导艺术、凝聚人心的领导艺术、刚柔相济的领导艺术,挖掘其领导艺术的深刻性、创新性、丰富性,提炼其领导艺术的精华,感悟其领导艺术的真谛,为领导者更好地进行战略决策、创造性地处理复杂矛盾、提高领导艺术和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哲学思想特点在于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扫清思想障碍,而且为这种“相结合”作哲学论证;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理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中,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己指出:“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不懈探索,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了一支最广大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是人民的好总理。他同毛泽东、邓小平等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是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实践家。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之一,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伟人毛泽东拥有深厚的农民情结,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的中国农民观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土地革命是中国农民独立自主之路;教育农民是中国农民进步与文明之路;发展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民富裕之路。他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一系列研究和探索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创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理论,并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政权。这种国体理论是毛泽东善于和勇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实际的一个创造,它体现了毛泽东在国体问通上的根本观点。历史已经证明,这种国体不单在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中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即使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研究和探讨毛泽东的国体思想和理论,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会议记录看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发言次数最多,时间最长,针对当时中国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论断,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具体标准,提出秘密环境下党组织应建立全国交通网。这是这次紧急会议提出的挽救中国革命最符合实际、最具体、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反映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重大转折关头的过人胆识和探索精神以及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投身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并作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也在实践中锤炼出了鲜明的革命风格。他既善领兵打仗 ,又能谋划国计民生 ,既有地方工作经历 ,又有主持中央工作的经验。无论在什么岗位 ,他都能立足整体 ,胸怀全局 ,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在地方工作 ,他顾全大局 ,勇挑重担 ,为中央分忧 ,能为全局胜利作出自我牺牲 ;在中央工作 ,他能够总揽全局 ,从大局着眼来观察和处理各种重大问题。邓小平的大局观是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反映 ,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学习邓小平的这一品格和风范 ,对搞好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