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整体政府”已经成为当代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新理念和国外行政管理研究的热门与前沿领域。目前,国内对整体政府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整体政府”已经引起了我国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为了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深入,文章对国内“整体政府”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综述围绕三个方面展开:整体政府基本理论、国外整体政府改革实践以及我国整体政府相关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整体政存研究的现献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关于"政策试验"研究的议题主要集中在"政策试验"的类型、过程和功能等三个方面。从政策过程的视角来看,"政策试验"研究不仅能有效刻画中国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而且还能补充扩展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谱系。"政策试验"问题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立场客观化、内容精细化、方法多元化这三个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3.
英语学界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极权主义分析模式(1940-1960)、现代化以及多元论分析模式(1960-1970)和国家-社会分析模式(1980-).本文对各个分析模式不同的理论预设和学理指向作了尝试性的考察,并抽绎出这一衍变过程对汉语学术界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可能具有的某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党自主性是现代化进程中政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命题。政党自主性是指政党基于其意识形态偏好拥有自主的愿望和自主的能力。政党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政党对国家政权的自主性、政党对社会的自主性以及政党的组织和意识形态自主性。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自主性建设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执政党的自主性建设,有利于实现执政党的政治功能并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5.
外交的进步性绝不是自封的,而是社会性的。中国外交的进步性、化解中国威胁论,不能仅仅求助于和平友好的政策宣示,而必须基于具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国家自主性是阐释外交政策的有效理论工具。国家自主性不仅涉及行动能力问题,而且涉及自主地位问题。国家自主性的基本类型及其自主地位性质决定着外交的性质。国家自主性包括权力主导型、制度主导型与观念主导型三大理想类型,不同类型的演进决定了一国外交进步的基本趋势,但外交的进步性还离不开合法性的认可与嵌入性的支撑。建国以来,中国国家自主性在国内经历了从权力主导型到制度主导型的演进,在外交上经历了从绝对自主性到嵌入自主性的转变。正是国家自主性的历史性演进,促进了中国外交嵌入性和观念合法性的平衡增长,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具有厚重历史透视和鲜明时代内涵的研究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经历了从中华历史通史章节内提升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课题,到初步建构其基本理论框架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再到应用性专题研究和综合性理论研究相结合且以应用型研究为主的过程,依次体现了其从兴起、发展到深化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重点、热点和亮点,但也分别存在着不足,未来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需要更多各领域各学科专家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民事习惯法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则必须向更深的研究领域和更高的研究阶段发展。通过历史与现代、理论与实际、立法与司法三方面的回顾,我们发现当代中国民事习惯法研究的发展在于:当代民事习惯法的研究,研究的专门化、精细化以及立法与司法的同步三方面。民事习惯法受到关注代表了对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发展路径选择的反思,而这些进一步的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为中国法治的发展提供了其“本土意义”。  相似文献   

8.
30年来国内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得到蓬勃发展。呈现出研究的跨学科性、研究类型的多样性、所研究民族在地域分布上的南多北少、学者研究习惯法的业余性和兼职性、法律多元主义观点的认同等特点。存在着诸如具体实证研究不足、未形成固定研究团队、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和不足。总体来看,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前景广大、领域广阔、可深入探讨的问题颇多,研究者任重道远,也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
政治信任是一个有着强烈现实关照和理论根基的研究领域。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根本动力和主要内容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论的分析仅仅停留在西方思想的引介阶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信任理论的挖掘和分析十分欠缺;在研究方法方面,许多学者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实证的,尤其是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政治信任问题,但是在样本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观点论争方面,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研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观点趋同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政治信任研究仍然处于思想积淀不足、理论分量不够的"研究领域初创期"。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只有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加强学科融合,深化对理论元问题的剖析,加强对中国本土信任文化的挖掘,才能推进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研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NGO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在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NGO如何扩展自主性,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从南海义工联这一个案来看,其成长与发展过程显现出"双向嵌入国家与社会之中"的典型特征。在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特定关系结构下,NGO扩展自主性的理性选择。但是,这种双向嵌入的NGO自主性扩展方式,隐含着因与国家的"强联系"而削弱与社会的"弱联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成功政策。而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曾经提出并使用过“民族自决”的民族政策。考察中国共产党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变迁,可以使我们客观的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民族问题,以及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以来,我国经济法研究领域僵化的模式被打破,思想的解放,经济体制的转变,带来了经济法研究方法的大繁荣,各种研究方法不断出现,成果颇为丰硕。本文尝试总结目前国内的主要经济法理论研究方法,并尝试运用管理学研究方法构建经济法理论研究的管理学分析方法模型,试图从新的视角来分析经济法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图景发生了整体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把“能力建设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这一新的时代课题推到了前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专门、全面和深入地研究能力、能力建设、能力建设的目标与方式、能力建设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等问题,以及创立能力建设理论,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围绕能力建设,从规律性上探索当代中国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发展空间、发展力量、发展机遇和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4.
依据《罗马公约》设立的国际刑事法院,是当代国际法制从威斯特伐利亚法治模式向自由法治模式转变的重要标志,转变的同时有关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规则对传统国家主权理论提出了挑战,引起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问题的审视。国际刑事法院设立以来,对非缔约国主权的影响问题、与国内普遍管辖权的协调问题、对刑事豁免权的态度问题凸显,这也是中美等大国拒绝加入《罗马公约》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国家主权冲突,以具体的案例为证,揭开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既有研究主要从对实践模式的梳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治理理论、社会资本以及社区自治五个方面展开。这些研究除了表明研究者的学术旨趣之外,还展示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实践所体现的理念变迁和制度变迁。文献述评显示,人们已清晰地看到了城市社区建设的困节点,但尚未找到切实可行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村民自治中的问题应当通过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中将村民自治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由于主客观原因,新疆被迫"自立",从此走上"地方自治"的探索道路。其间经历了专制的"自治"、借鉴的"民主自治"、联合省政府等阶段。这种从自发到自觉的地方政权治理模式与"地方自治"理论中的各要素具有高度近似性,最终基本达到"本省人治理本省"的高级形态,为新中国建立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及其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二是符合特定国家国情的、具有特定国家特色的、作为特定国家的现代化模式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由于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两者被有意无意地完全混同了起来.但是,准确揭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却是我们有可能对正在进行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客观而恰如其分的评价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认为,只有加强和改善党内学习,才能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才能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在学习内容上,他认为首先要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其次要通晓现代经济学知识,再次还必须具有法律、科学技术和历史知识的素养。在学风建设上,江泽民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学风建设总原则,他还号召全党发扬“挤”和“钻”的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的60年实践历程显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转轨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必经阶段和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新阶段。在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中,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采用制度、政策创新等不同的改革策略,促进社会结构优化,推进社会资源配置均衡,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不断转换必须面临的时代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