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党员》2007,(1):17-18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关于主体的理解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引起了不少偏差。有人认为农民是主体,办事情就该农民出钱、出力,在筹集资金时农民不积极交款,就埋怨农民觉悟低。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农村合作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要把“三个代表”的思想贯彻好,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立足农村,牢固树立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好“三农”服务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   一、提高认识,真正树立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的思想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体,具有根植于农村、点多面广、同农民贴近的特点,其服务宗旨就是为广大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 50多年的发展史证明,农村信用社只有立足农村,服务“三农”,才…  相似文献   

3.
王建平 《先锋队》2013,(24):46-47
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推进煤运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做到"职工满意、职工信任、职工拥护、企业和谐"。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思想上尊重职工,政治上代表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行动上深入职工,工作上依靠职工,生活上关心职工;用真诚的态度、宽广的胸怀、开明的政策对待职工;畅通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4.
正为促进团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高效运行,创新发展,真正成为带动职工群众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2018年12月12日至14日,七师一二五团在职工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举办紧缺人才——农民专  相似文献   

5.
1.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问题以往一般都认为,企业领导者如书记、厂长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相对来讲,职工是客体,是被教育者。尽管主体与客体是从区分认识与活动过程的“主动者”和“对象’康说的,但是,在构成现实的认识关系中,这种认识显然不够全面。主体和客体既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地讲,企业里的书记、厂长与职工同时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他们都具有某种双重性。书记、厂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施教者,要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以及职工的思想状况,向职工进行正…  相似文献   

6.
何叔衡和他的女儿萧重周文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烈士,1876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沙田乡杓子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13年,他离开家乡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尔后由一个反封建的穷秀才成长为伟大的坚强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他一向思想开明,追求进步。其所作所为对...  相似文献   

7.
适当地让职工下岗是企业减负增效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但是企业的领导不能把下岗当作“卡”职工的手段。时下,有少数企业的领导动不动就用“下岗”来“卡”他们认为不听话的职工。这不仅极大地伤害了职工的感情,不利于企业形成凝聚力,而且也会造成职工群众对企业深化改革的误解,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职工是主体。没有主体,就谈不上市场竞争。也就是说,职工群众依然是企业的主人。那种动辄就用下岗来“卡”职工的做法,实际上是把职工当仆人了。要知道,把主人当仆人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的领导是…  相似文献   

8.
带领农民群众进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关系到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调产中的作用呢?结合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谈三点粗浅看法。要树立三种意识一是主体意识。要明确农村调产的主体是农民群众,乡镇党委和农村党支部不能认为土地都在农民的手里,农民种什么政府无法干预,对于调产有心无力,无所作为;也不能采取行政干预的办法,依照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要求农民种什么或不种什么,当调产的主体,大有作为。农民要种什么或不种什么依靠…  相似文献   

9.
孙威 《世纪桥》2012,(7):81-82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方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调整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发展的指导意义。绥化新农村建设中要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业发展依靠农民、农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民。突出农民的建设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潜能,真正实现人本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已经快两年了,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主体——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成了一句空话。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中心,重视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把企业职工置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和主体地位。要充分反映职工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民经济道德规范必须是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又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因此,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建设。1、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现阶段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就需要大力培养他们的自主自立、创业创新和争强争先的道德品质。自主自立。这是新型农民经济道德规范的前提原则,它能激发农民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自主自立道德规范,就是要求农民彻底摆脱计划经济时期对行政命令、长官意志的依附心理,具备独立决策、独立选择、独立承担责任、独立享受成果的品格。澧县70万农民,在粮、棉、油传统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  相似文献   

13.
所谓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农民市民化是现代社会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不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英国农民只有3%,美国是6%,日本是16%,韩国是20%。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中,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指标,是衡量农村经济改革成败的标志,是保持农村稳定的关键。一、北京郊区农民收入现状 “九五”期间,京郊的改革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原则,在不断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同时,加大了对农民家庭经营的政策支持力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农民家庭经营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直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据郊区农…  相似文献   

15.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型农民。在现阶段,我认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大力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广大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原动力。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必须做到思想教育要贴近农民群众思想实际、文明创建活动要适应农民群众特点、教育培训活动要结合农民群众需要。  相似文献   

16.
陈都 《世纪桥》2007,(8):37-3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农民是主体。以农民为主体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以农民为主体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形象工程";要增加农民的幸福,不能搞成"害民工程";农民才是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因此,要努力探求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载体。重视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滴人烈士是闽西党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湖洋(今改湖一)是郭滴人出生地,湖洋开明小学是郭滴人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光辉业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湖一村党支部决定在开明小学筹建以郭滴人革命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纪念室,陈列文物、照片、文字资料。争取在开明小学七十五周年校庆期间开放。  相似文献   

18.
韩玉龙 《奋斗》2006,(5):2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九亿农民的福祉,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直接受益者是广大农民,推进主体也是广大农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和农村覆盖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仇维祥 《共产党人》2006,(17):45-4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战场在农村,主体力量是农民,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民群众的“领头雁”,是党和人民的联络员。因此必须重视对他们的学习培养。  相似文献   

20.
《理论建设》2007,(1):37-39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度与政府一致,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落后,这点显得尤为必要。池州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借鉴池州经验,我们认为,政府在推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农民个体与市场、主体内强与外移、农村自主创业与外部支持、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分步建设与长期保障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