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萌 《中国监察》2012,(10):62-63
1生活里常听人说,某某人很善良。这就如同说天空的清澄,草地的干净,大海的宽阔。是呵,善良的人的心胸,是一尘不染,单纯无邪,容纳万物,永远保持孩童天真的。即使遇到恶人坏事,他们也总是往好处想,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用理想的金砖建造精神的圣殿。有朝一日这圣殿坍塌了,上了当吃了亏都浑然不觉,还在检点自己的不足与过失。善良的人就是这样可爱。由此我懂得了什么叫善良:善良,就是一股无污染的暖流,在心底畅快自在地流淌。所以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地,抵过黄金。"2善良的人没有害人之心,没有占有之欲,没有窃名之想。善良的人只有助人之心,只有感恩之意,只有怀旧之想。善  相似文献   

2.
5月19日14时28分。一个举国上下扼腕悲痛、永生难忘的时刻。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山崩地裂,8.0级大地震,至今夺去了34073人的生命,245108人受伤,无数个家庭从此支离破碎,无数的家园变成残垣断壁。5月19日,时针再一次指向这个黑色时刻。悲怆的警报声划破南宁上空。南宁人默默低下头,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向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悼念。山河也为之动容,苍天也为之落泪。地震之后,全国多个省市相继下起了雨。  相似文献   

3.
法诺之美     
法诺是美,理性与正义的美。美是天成,亦是真心,铁面的一边用温情诉说真谛,用人文呵护,用和谐拓印,用诚信奠基,用一心皈依信仰,美的触发,与旁无关。法诺性本善,奉献的道路,蜿蜒求索。不惑视听,不迩馋邪,用公心诠释着对法律的忠实,对人文的关爱。法诺性本智,以"诚"为号,谱写着法诺人努力篆刻的正义之史。不欺不诈的诚信之碑树立着不倒的威名。法诺的每一步,是诚信的每一步。  相似文献   

4.
腊梅     
正寒枝清瘦,掌心托雪。一脉幽香相约,腊月姗姗而来。腊梅,花非花。她是唐诗,是宋词,是文人的吟唱,是农家的清欢。这个季节的薄暮时分,常有雪光顾,窸窸窣窣间拨弄出天籁之音。雪一来,灯影就黄了,风景就动了,天地仿佛瞬间笼罩在重重梅影之中。推门,天地苍茫寒凛;临窗,满眼风絮乱舞。独坐雪夜,品茗、翻书、玄思、禅  相似文献   

5.
人似飘萍     
马从春 《江淮法治》2012,(23):55-55
喜欢苏东坡的《卜算子》,因了上阕"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一切孤寒和寂寞,便似有了寄托。夜深难寐,再读《卜算子》,仍觉得此句最好。移目窗外,月亮悬在天际,柔光轻洒,有朦胧缥缈的架势。几只夜鸟扑翅的声响,大得惊人。狗们闻声狂吠。一个寂静的夜,就此撕开巨大的裂口,所有的梦吞了进去,直到天明。  相似文献   

6.
江鸟 《江淮法治》2014,(3):59-59
正光阴流转,岁末将至,当新年的气息丝丝缕缕靠近眼前,心便有了方向。回家过年,是一次亲情的回归,是一次人性的回眸,是一座生命的里程碑。不在乎路途有多遥远、多坎坷,心向往的是在这温馨和睦的节日里,回到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那种氛围之中;回家过年,是对故乡的一次朝拜,对生命的一种瞻仰。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有亲情的地方,才是故乡。家和故乡,总能让人幸福回味,让人心生暖意,哪怕只是呆上一天两天,再出发之时,心也不再虚空。回家的列车,让窗外的景色瞬息万变,而家却永远定格在心田。飘飞的小雪,凛冽的寒风,连绵起伏的群  相似文献   

7.
楼下种了一棵桃树,三株梅花。种树人都知道,桃木容易生虫。梅雨季节,我发现树的主干有蛀虫打洞的迹象,由于忙,没顾上理它。过了夏天,树干四周大多被镂空,原本蓬勃生长的桃树开始凋落、枯萎。没想到的是,有一天,突然发现紧邻桃树的那株梅花也有了蛀虫。这株梅古朴苍劲,有枯木逢春的意趣。然而,生命力很强的梅花,却也生虫了。于是,我拿来剪刀和锤子,深挖不止,直到在靠近根部的地方,才把蛀虫挖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我调到立案庭后,工作岗位并不在立案窗口。一日,窗口的一位同事因为要参加单位的活动,我代他值班。通过一天的接待,见识了百态人生。一对老夫妻,大概60多岁,精神还挺好的。纠纷的起因是老太太的银行卡被盗刷,他们来告银行赔偿损失,老大爷陪着来办立案手续。初步审核材料,是借记卡纠纷。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9,(8):4-17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创造的。他也充当了人类的老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但最高的天神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了宙斯。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予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罗米修斯却想到了个办法,用一根长长的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类。火,把腥臊化为美味,把寒冷变成温暖,把黑暗变成光明,把危险变为平安。人们对火的利用开启了人类文明的伟大进程。火冲破黑暗,为人类带来光明。然而,火,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遏制火魔,福祉人类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小桥,流水……妈妈挑着沉重的担子走过,一滴汗落进水里,嘀嗒一声,便滋润了整个季节。牛哞,在黄昏的田野中响起,长长一声,好像在告诉我们,又将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外公吧嗒吧嗒地抽着大烟,火星在夜里像是空中的星星,眨呀眨的。苍穹之上,繁星闪烁,银河明亮如水,划过天空,就像,就像舅舅家养的大白鲢,悠然地游过天际。旁边的点点白光,不正是它的鱼鳞吗?我兴奋地指着天上的北斗星,妈妈,看,那像我们家的勺子吗?妈妈的巴掌拍了过来,轻轻地。妈妈笑着说,不能用手比,将来要生女儿的!中秋赏月,一家人的乐事。妈妈对我说村里的传说,如果拿盆水映着月光,能看见嫦娥在月亮上翩翩起舞。广寒宫一片繁花似锦,吴刚玉兔桂树下对酒而歌。终究不敢去尝试,害怕,童话像午睡的梦一般,一个转身便碎了。岁月流逝,我枕在童年的梦里,酣睡……  相似文献   

11.
半杯茶     
陈耔澐 《检察风云》2013,(13):88-89
就这样一个凉凉的夜,我想她。系着层层思念的心,腾飞不起来,似掏空了的牛油果,心没了,却沉重。好几个这样的夜晚,我记挂她。虽然她不会知道。就是这样一个个凉夜,我的眼帘印入《翠竹伯劳图》,一丛青竹和红叶高高在上,笔法秀劲。那灰白而挺健的羽翼,是怎样的一种思想慰藉啊!在这寂静的夜晚,仿佛画中的伯劳发出呼唤。但愿这叫声飘向她的笔端,飘过她的笔画。我想她,想她那样无微不至地描画。  相似文献   

12.
尽管时至深秋,但酷热的天气仍然热得让人喘不过气。一路上硕果累累的丰收盛景,让烦闷的心情荡然无存。见到董新民主任已是上午时分,他满头大汗地赶来,不好意思地连声道歉。看着这位朴实无华,直言豪爽的北方汉子,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他,1970年4月生,中共党员,农民技术员职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随后,董新民支书对笔者介绍了村里的基本概况。善定村座落在洛川县土基镇东南  相似文献   

13.
刘琴 《江淮法治》2013,(16):59-59
在那里,我找到了一个世界,一个让自己的心灵宁静无扰,快乐的、自由的世界。越学越觉得开心,觉得工作和生活都更有滋味。原来,梦想开始的地方,是幸福的天堂。小时候,父母常和我说故事,说起古代的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皆通。懂事后,看着古代仕女图中的女子抚琴的样子,听着古曲中古筝那美妙的声音,很是向往。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这一愿望渐渐被生活的浪潮冲淡了。多年后,有一次,我和友人去外地游玩,在参观一文化景点时,看到一架古筝摆放在展厅,我走上前,手指不自觉地轻抚琴弦,声音很是好听。  相似文献   

14.
自由评弹     
像城管那样管官有位名人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中国人需要管。但在下以为,中国的官员更要人管。而用城管的方法管官员,或许值得一试。先说城管的号召力。最见功力的是在节假日,从集镇到京城,只要城管一声令下,全民皆管。倘若像城管管城市那样,令出必行,并让老百姓主动参与,官员们可能会变得谨慎起来。  相似文献   

15.
梁衡 《政府法制》2011,(18):16-17
我一直认为,从性格方面研究伟人的成功,是人才学和政治学的内容之一。伟人成事,个人意志第一,决不受情的束缚,这是其大别于常人之处。能翻天覆地,必先要能翻过个人情面这一页。常人受常理、常情的束缚,往往过于自律、自责,作茧自缚。伟人则不顾常理、不管常情,在别人无法理解、茫然、犯傻、妥协的瞬间,就一掌打下,一招制胜。简言之,敢于翻脸,而毫无自愧。  相似文献   

16.
致敬红树     
你见过红树吗?那是怎样的一种植物,走近她们,你才会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火红火红的生命,什么是顽强不屈的人生,什么是生命的高贵。她们,曾经是和我们一样,平凡地出现在人世间,也和我们一样,爱做那些春去秋来、冬去春来的梦。她们,曾经是和我们一样,平凡地生活在人世间,娇嫩着应该的娇嫩,安稳着应该的安稳。她们,曾经是平平凡凡地生长在陆地上的有花植物。一年年,花开花谢,安安静静。然而,有一天,桑田沧海,她们从陆地来到了海洋的边缘,斗转星移,她们已在潮间,在泥滩。  相似文献   

17.
那一天,是9月29日。那一天,传来一条重要消息:中央政治局建议,十八大11月8日召开。那一天,我正乘坐一辆军车,奔驰在茫茫的青藏高原上。这条消息犹如一股暖流,给各族群众带来无比欢欣,给深秋的高原带来阵阵春风。我原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名汽车兵,打算国庆节前夕从北京回老部队探望。我之前所在的汽车连要派车送一批爱心物资,给不久前受灾的藏北高原的一个牧区。得知这一消息,我当即要求一同前往,得到了部队领导的批准。我坐的是上士班长权胜利的车,他二十五六岁年纪,热情稳重,技术娴熟。  相似文献   

18.
谈感恩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追求幸福的过程,也是一种利人利己的责任。每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有众人的鼎力相助,否则,就会一事无成,甚至一败涂地。中外历史上很多英雄豪杰,成在"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败在"离心离德,孤家寡人"。可见,感恩其实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不求回报的自觉和奉献。一个真诚、坦诚、忠诚的人,是知恩图报之人。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当感恩成为一种人性的自觉,一种健康的心态时,我们的身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生     
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虽然,我们也曾辛勤耕耘,但总有一些东西我们一生都不可能得到。我们与其一厢情愿地追逐那海市蜃楼般的梦幻,倒不如踏踏实实地收获身边的每一份真实。我们要记住的是:人,  相似文献   

20.
朱永华 《法庭内外》2013,(10):44-44
据报道,江西省修水县农民梁某挖出一根长24米、直径1.5米、重80吨的疑似乌木。消息传出后,有预测称这根"乌木"价值数亿。虽则"乌木"的性质和价值尚待确定,但围绕其所有权的争论却已展开。据称,当地政府已通知梁某,树木应当归国家所有,这使梁某及其亲属"难以接受"。从央视的调查看,即便是法学界,亦对此认识不一,分化严重。"乌木之争"的本质,是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的冲突。然则,"乌木之争"的实质,不在于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救济,而是如何界分二者边界的问题。确实,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区分,是一个亘古的难题。一般而言,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是对立的,所以才会导致利益拉锯。然则,二者又是统一的。有德性的个人利益,就是公共利益;真正的公共利益,当然包含个人利益。当然,何谓"有德性",实践中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