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棘丛兰综观中国画体之演变 ,乃人物牛马盛于前 ,山水花鸟盛于后。宋《宣和画谱》将中国绘画的种类定为十门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记画》则确定为十三科 ,虽繁简异趣 ,参差不同 ,然错综比类 ,大体可归纳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画种。人物画是中国绘画的最早形式 ,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和彩陶纹样上 ,可以见到中国人物画以线造型的应用。秦汉之前的绘画 ,从表现方式来看 ,大多是以人物图案为基础 ,并带有中华民族早期的朦胧审美情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绘画的表现方法上逐渐呈现出规律化倾向 ,特别是卷轴画的出现 ,使中国…  相似文献   

2.
晨曦中芦苇边出牧的马群;蓬松高竖的鬣鬃,昂扬不屈的头,潇洒纷扬的尾,奔放有力的蹄,令人想起杜甫《房兵曹胡马》里的诗句:"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这,就是三十五岁的李卫平画笔下的马.他依稀记得,自己从小就喜欢画画,尤其爱画顽皮洒脱的动物.爸爸妈妈告诉他,曾有一幅作品拿到莫斯科去参展.可命运偏偏不依从他的志趣,十六岁初中刚毕业,赶上了"文革"大动乱,由于父母的  相似文献   

3.
谷丫作品     
《创造》2015,(8)
<正>谷丫,云南宜良一农村妇女,从来没有学过画画。从2004年9月至今她已画了3000余幅风格各异的图画,其中有许多酷似浩瀚的"星空"、"云海"等符号,从考古学的角度上看,她的画中有很多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包括雷波纹、太阳纹、饕餮纹、云纹等,这些同类型的纹饰在画中很多部位都得到充分展现。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曾对谷丫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引起各界关注。有人称它是第二个"达芬奇密码"。  相似文献   

4.
宋玉麟 《江苏政协》2010,(Z1):48-49
建明从青少年时起就对画画有浓厚的兴趣,他的同乡前辈和启蒙教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家郁文华先生,见其自幼爱画,常有涂鸦,并有志于画道,因此于1971年介绍建明拜我父亲为师。我父亲一直对建明抱有很大的期望,认为他虽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12)
<正>5月14日至26日,台湾知名作家刘墉"水云氤梦"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60余幅画作,亦是其首次以画家身份在大陆举办个人画展。刘墉集作家、电视主播、新闻记者、演说家、教育家、慈善家于一身,以致他的文名总是大于他的画名。"我一直是那个画画的刘  相似文献   

6.
邂逅“老树画画”,始于微信。某日有友人转发朋友圈,名曰“老树画画”。但见画中一眉目模糊、头戴礼帽、身穿长衫之人物,辗转于红尘之间,或喜或嗔,时雅时俗。更配以数行小诗或文字,读来感觉口角噙香,紧要处总惹得我抿嘴莞尔。“不必装作孤独,也别说你悲伤,你去看看山河,从来都是那样。”老树的诸多诗画之中,最让我喜欢的莫过于此句。其实老树的所有诗句都透着禅意深深,令人回味久久。正如我的一位老师所言,“老树的画,留白之间,文章韵味无穷”,在我看来,老树的诗,平白之处更耐人寻味,真正是“会心处悠然一笑,妙处难与君说”。因为喜欢,所以在追看“老树画画”的所有  相似文献   

7.
刘志成 《世纪行》2010,(4):14-15
<正>采访钟国伟常委缘于一次偶然。4月中旬,湖北省政协常委、省民盟副主委、湖北经视高级编辑、副总监钟国伟陪新上任的湖北经视总监张建红女士来省政协办公厅,我为本刊纪念湖北省政协成立60年专栏向他约稿。他说:我们钟家与民盟,与政协,那真叫是有缘。我父亲与我都是民盟盟员。我奶奶是武汉市政协委员,我父亲钟惠然连任五届省、市政协委员,我已  相似文献   

8.
正谷丫,云南宜良一位普通农村妇女,从来没有学过画画。从2004年9月至今,她已画了3000余幅风格各异的图画,其中有许多酷似浩瀚星空、云海、远古纹饰等符号……有人称它是第二个"达芬奇密码"。一位农村妇女为何会突然能够绘画,诸多的评论只能联想到天外来客或神灵附体,无人解读这些画作所传达的与人关联的精神诉求。在经过了一些科学机构大费周折的研究之后,最后的所谓解释认为发生在谷丫身上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淮北领头羊"、"苏北第一区",徐州市铜山区站在转型发展的前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建设"国家级生态区"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铜山样本"。顶层设计为生态文明"留白"画里有山有水,不过,山是荒芜的、水是黑色的、天空是灰蒙蒙的。这是20世纪末期在徐州市铜山区广为人知的一个小朋友的画作。当老师问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画画成这样时,小朋友回答,因为他看到  相似文献   

10.
<正>李泽圃是我的父亲,他一生从事工艺美术的设计及美术教学工作,是天津早期报业、艺术、印刷业的设计发展人。他出生于1893年,名李润英,号泽圃,祖籍天津市河北区十字街。父亲自幼喜爱绘画人物。1909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天津北洋官报局,学习美术、雕刻、印刷。家父曾讲:报局除考试文化课以外,还要求每人画一张风景  相似文献   

11.
由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引发的公众讨论是一个重要的公共伦理事件。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是人们在"人对动物是否负有、以及负有何种道德义务"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对人们用来证明"人对动物不负有道德义务"的几种常见理据的批驳,为人们认可并接受人对动物的道德义务扫除了重要的理论障碍。不伤害动物是人对动物负有的一种初始义务,这一义务蕴涵三个伦理内涵:伤害动物的有错推定论;伤害动物者承担举证责任;即使能够获得伦理辩护,伤害动物也不是人的一种权利,而只是一种被允许的行为。在对人的义务与对动物的义务发生冲突的场合,应遵循三条权衡原则,即自卫原则、基本利益优先原则和伤害最小化原则。人们对野生动物与对驯养动物的实际义务是有差别的,对前者的实际义务主要表现为不干涉,对后者的实际义务则主要表现为关心其福利。推动动物福利立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父亲章乃器与"七"这个数字有缘,一生转捩点常与"七"有关:1927年创办《新评论》杂志,1937年以"七君子"举国闻名,1947年创办港九地产公司,1957年划为"右派",1967年写下自传《七十自述》,1977年逝世。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16日,家住湖北省丹江口市凉水河镇农民范顺来可谓是"好事多多":镇上动物防疫人员刚为他家的1头牛、4头猪、20余只鸡免费打完春季防疫针,农技服务中心的技术员又跑上门,为他家的5亩柑橘"把脉问诊",免费进行柑橘病虫害普查和防  相似文献   

14.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纤细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滋润着学生心田。面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享受学有所获的快乐,老师们可积极引导学生"读——思——编——演"课本剧。用"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发挥"语——文——剧"的系统效应,打开语文课改一扇窗。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我把表演形式分为以下三种。一、自述性表演——平实中见生动翻阅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哪册教材,我们都能看到科普类说明文的踪影。比较经典的就有《麋鹿》、《神奇的克隆》、  相似文献   

15.
海世梅 《人民公安》2024,(Z1):28-30
<正>云雾笼罩远山、群山环绕村庄、溪流穿过山谷、乡野焕发新绿……在细腻的笔触和精巧的构图里,一幅意趣生动又不失硬朗壮阔的《山村春早望远岫》跃然纸上,定格下新年山村的美丽景象。这是吴祝宁最近完成的画作,一如既往延续了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表达。“画画,画的是内心。内心对美的追求,决定了画出来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我收藏画(主要是精美印刷品)约有万余幅,常读画及其读后感,常读常新。近读宣传画部分,被一幅题为《爱国首先要知国》宣传画所吸引,整个画面是一只巨手拿着一本蓝色封面的巨书《中国近代史》,背景为浮雕式历史事件及其历史人物群体形象。睹画思情,思爱国主义之情,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7.
感悟生命     
臧跃军 《创造》2006,(7):110-113
古往今来,为画之人可谓过江之鲫,但不外乎可分两类,一种用心灵作画;一种用笔墨作画。臧跃军无疑是属于前者。读臧跃军所画之牛,无论是数十米的长卷,还是尺幅小品,无不洋溢着一种高扬的生命意识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朱德庸 《今日广西》2008,(19):65-65
每个人都有一次童年。画漫画刚满20年的我,以前有两种题材从来不碰:一种是动物,一种是小孩。不画动物是因为我太爱动物了,以至于无法在它们身上开任何玩笑;不画小孩是因为我太讨厌小孩了,以至于我根本排斥画他们。  相似文献   

19.
<正>这幅"画"至今犹在眼前1924年的秋天,陈灏珠出生在香港。他读的小学民生书院是教会办的学校,接着在同为教会办的香港名校培正中学读了一年初中。父亲陈国伦看  相似文献   

20.
孙立极 《两岸关系》2010,(11):46-47
<正>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胡适一生颠沛起伏。台湾是他的初始,也是他的结束——1893年,两岁的胡适随母亲探望到台湾任职的父亲胡传,短暂两年的团聚日子,父亲教他识字、为他启蒙;1958年,胡适从美抵台,就任"中央研究院"(简称"中研院")院长,4年后,心脏病猝发离世,安葬在"中研院"对面的山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