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定人员“心理因素”对指纹检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印被称为物证之首,历来被广泛用于司法实践,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证据.在实际检验中,可能将事实上同一的指纹认定为不同一,也可能将不同一的指纹认定同一,还可能出现既不敢认定,又不否定的局面,造成指纹鉴定出错或者难下结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现场提取的指纹变形、重叠、模糊、残缺等各种客观原因,以及鉴定人员本身的检验水平、经验等原因外,心理因素的干扰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拟就该问题作出分析如下:1.心理因素干扰产生的原因1.1 案情对鉴定人员心理的影响案件发生以后,随着侦察工作的开展,案件信息也会通过侦察员传递给刑事鉴定人员,特别是在送检过程中,通过侦  相似文献   

2.
存疑案件赔偿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疑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有罪而作撤案、不起诉或宣告无罪的案件。对存疑案件应否赔偿,目前有“否定说”、“折衷说”、“肯定说”三种观点。“肯定说”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体现了“疑案从无”的理性选择,有利于加强对被告人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刑事犯罪案件一经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涉嫌犯罪的人即被确立为犯罪嫌疑人。而在侦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原被确立为犯罪嫌疑人因证据不足暂不能认定,也不能否定,久立不决,甚至不侦查、不起诉,也不撤案的现象,导致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数年乃至长久不能摆脱犯罪嫌疑人身份的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对刑事诉讼法理解上的不一致,导致实际操作中的不依法办事。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通知原批准逮捕…  相似文献   

4.
一直涉案打印文件言语人的同一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案打印文件言语人的同一认定,即打印文件撰稿人的认定,这是新时期文件检验面临的一个新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一起跨世纪侦查的重大案件为主,阐述了从涉案打印文件言语特征(形式)和思想内涵(内容)两方面成功认定案件嫌疑人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文章认为,只要满足相关条件,以现代语言科学有关理论为指导,根据打印文件言语特征,认定案件嫌疑人是可行的,也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正> 1987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1条第4款规定,对犯交通肇事罪后自首的,可酌情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规定结束了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关于自首制度是否适用于交通肇事案件的长期争论。但是,因公安部《城市交通规则》第58条规定了驾驶车辆发生事故时,"必须立即停车抢救被伤的人,并报告附近的交通民警或公安机关听候处理",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7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的交通警察,听候处理"。因而使得交通肇事案件的自首的认定比其他案件复杂,自首的标准难于把握。司法实践中人们的认识和做法很不一致。继交通肇事案件不适用自首制度的观点被《通知》否定后,又出现了另一个带普遍性的倾向,即认为"只要肇事者不是在肇事后当场被交通民警等人员抓获或被群众扭送有关机关,而是主动向有关机关报案,听候处理的,即应认定为自首投案",因而对大多数的交通肇事案件都认定为自首,出现了从否定自首的极端急转为大部分案件都认定为自首的极端。而前一个极端自悖于刑法总则关于自首的规定,后一个极端则有悖于交通行政法规赋予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应履行的法律义务的规定,因而都是不尽正确和有待改进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婚姻法解释(三)》首次规定亲子关系诉讼中的推定规则,该规定结束了长期以来各界关于能否适用推定认定亲子关系的争论,将亲子关系诉讼中的事实推定上升为法律推定.然而,观察三年来亲子关系诉讼中推定规则的适用状况,发现裁判者对其适用范围、适用条件以及原告范围等问题理解不同,导致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现象频现.对此,既要在理论层面使裁判者明确亲子关系诉讼中推定的逻辑结构和法律效果,正确处理推定与亲子鉴定在亲子关系认定问题上的适用关系并合理配置双方当事人的程序性权利义务;又要在民事立法层面建构完善的亲子关系推定及强制认领制度,保障亲子关系诉讼中推定规则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证据是刑事案件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和依据,对认定事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刑事审判阶段,通过证据的证明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逻辑推论的过程。由于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天然的逻辑关系,证据被视为认定事实的前提,司法机关对事实的认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诉讼中收集的证据。如果作为推论前提的证据不充分、不具有真实性或不具有法律上证据的意义,由此得出的结论(法律事实)也必然会出现错误。  但是,证据的证明并不是—个自为的逻辑推论过程,刑事诉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程…  相似文献   

8.
在民事诉讼中,有关亲子关系认定的案件占了一定比例。但是,亲子诉讼不同于一般财产争议型的民事诉讼,这突出表现在举证责任的区别上,假如亲子关系认定存在争议,是否可以强制当事人进行亲权鉴定,是司法理论和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 经二审合议庭审查,认为一审判决主要事实已经查清,只有某些次要事实、情节不清,只需要作相应的调查核对加以弄清即可作出判决的案件;或者上诉人对主要犯罪事实并无异议,只对定性量刑提出意见,且原判决认定事实虽然并无错误,但定性量刑确有不当,在提审被告人或听取公诉人、上诉人意见后,即可以原审认定的事实为根据予以改判的案件,以及虽然有某些影响定性量刑的情节,原审法院未予调查认定,或者认定有错误,需要重新加以调查认定,而又不必开庭审理的案件。对这几类案件,二审可以采用庭外调查讯问的形式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91,(5)
亲子关系是指直接以血缘为纽带而发生的父母子女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父母和子女相互享有法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定的义务。亲子关系鉴定即是根据人类遗传学的理论和实践,即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来分析、研究各种遗传特征,进而判定“可疑(假设)”的父(母)子女之间的亲生关系。由于这类案件常与财产继承或子女抚养责任有关,所以又称亲权鉴定。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广州中院审理判决了"许霆在ATM机(即柜员机)多取款"案,由于许霆被认定盗窃金融机构,一审判处无期徒刑。案件公开后,引发了网民、法学专家、律师、社会公众等的大讨论,有认为根本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同胞认亲案件鉴定中的风险.方法 在一例同胞关系鉴定中,采用常染色体STR检测系统及X染色体STR检测系统进行基因型分型,并用ITO法计算全同胞指数及统计共有等住基因数和全相同基因座数进行判定.结果 在该案例中,常染色体STR分型结果与X染色体STR分型结果均提示被检验同胞之间并非其声称的全同胞关系,在排除其中非全同胞个体后,对剩余全同胞进行基因型分析从而反推出其生父母基因型,并与被认个体进行基因型比对后得出排除结论,即被认个体与被检验同胞之间不存在生物学全同胞关系.结论 对于同胞认亲的案件,若无父亲和(或)母亲参与,鉴定人应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检测系统(常染色体STR、X-STR、Y-STR、mtDNA等)综合分析,从而对被检验同胞所声称的“全同胞”关系进行验证;也可用ITO法计算全同胞指数及统计共有等位基因数和全相同基因座数进行判定,这样可以互相印证鉴定结果,降低误判风险.  相似文献   

13.
何为疑罪?简言之,就是“认定无据,否定无理”。日前,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一起三年前的案件做出终审判决。涉嫌因报复行凶,杀害一名12岁男孩的犯罪嫌疑人陈鸣终被宣判无罪。  相似文献   

14.
李归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35):119-120
刑事直诉案件中的"问题案件",是指经审查起诉,被检察机关认定为证据不足或不构成犯罪,因而被不起诉或被撤回的案件。本文认为,问题案件集聚直诉程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对侦查阶段的存疑案件如何处理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因为检、警两机关之间就问题案件的处理达成了一种变通处理方法——撤回案件。  相似文献   

15.
高捷 《法学》1982,(11)
科学的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是案件的侦查、审判活动中切不可少的重要证据,它对弄清案件事实真相,澄清是非,揭露犯罪,认定作案人,起着独特的作用.尸体检验鉴定书这一作用的发挥,主要靠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对尸体鉴定书有正确的理解、评价与合理使用,做到不贬(不贬低其政据价值)、不夸(不夸大其作用)、不苛(不苛刻要求).从当前司法实践来看,正确使用尸体检验鉴定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刑事审判工作中,量刑畸轻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要表现之一是不该适用缓刑的适用了缓刑.比如,抢劫罪的最低法定刑为三年,缓刑的适用对象则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审判实践中既非未成年人,也不具有其他法定减轻情节的被告人被判处缓刑的不在少数.表现之二是不该认定为从犯的认定为从犯.比如,在团伙盗窃案件中,对被雇佣参与到盗窃犯罪中行为积极主动且多次参与的被告人认定为从犯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正当防卫与互殴之间的互斥关系,互殴的认定往往被视作否定正当防卫的根据.在司法实践中,互殴认定存在着更注重被害人的法益损害结果而忽视其先行为、轻易否定行为人防卫意图等问题,其原因往往根植于理论上对于互殴认定标准的不统一.就互殴认定标准的现状而言,理论界可将互殴的概念归纳为起到价值指引作用的抽象认定标准,而实务界则多表...  相似文献   

18.
庭审案件事实认定程序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 《法学杂志》2008,(1):38-41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庭审案件事实认定的顺序与侦查程序的证据调查顺序基本一致,均以被追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作为开端,"口供作为证据之王"仍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审判中立的基本要求以及证据认知的基本规律,使案件事实的认定易于出现偏差,甚至影响到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革除以上弊端,调整被告人口供在事实认定中的顺序,提升其他证据在案件事实认定中的位次,构建具有层次结构的案件事实认定的证据调查体系,使案件事实认定程序符合证据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案件事实被"证明"、"解读"和"串联"不断递进的逻辑思维顺序,从而提高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下称《司法解释(四)》)第11条,明确了口头变更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原则。《司法解释(四)》出台前,关于口头协商变更劳动合同是否有效一直存在争议,各地法院与仲裁委的裁判标准也不统一。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劳动合同不是普通的民事合  相似文献   

20.
一、刑事案件证明标准反思近几年来,刑事案件尤其是死刑案件冤假错案一再发生,错案的发生各有各的原因。有的是过于相信鉴定结论,在案件存在疑点时仍不加核实,深信不疑;有的是在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时勉强定案。甚至在被告人翻供后仍执意认定有罪;有的则是将只能证明案件存在(即被害、被奸、被伤、被抢等)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