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坐小车已成为政界官员身份的象征,于是引发车轮下腐败的话题,老百姓颇有微词。近闻深圳市、大庆市成功地进行了车改尝试,人们翘首以待的车改终于有了开创先河者。车轮滚滚令人堪忧在中国,官方的车队已成一大社会景观,车轮滚滚,风尘仆仆,引人注目。购车数额令...  相似文献   

2.
在任人唯贤的背后(中国封建社会腐败与反腐败斗争初探之二)──中国封建官僚的选拔(上篇)姚树治在探讨中国封建社会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时候,不能不震惊于腐败行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然而,透过层出不穷、千奇百怪的腐败行为的表象,不难发现掩藏其中的政治、经济、法...  相似文献   

3.
人文荟萃     
□“削权养廉”才是治本之策旅美学者傅红春为中国反腐败开出的药方是:削权养廉。“高薪”难以“养廉”。中国官员的腐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正常收入低下。而且,“高薪”的标准如何确定?以中国媒体公开报道的官员腐败案例,金额动辄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再高的“高薪”也填不满他们的贪欲。“严刑”也难以“养廉”。任何投资者,如果有高回报诱惑,那么再高的风险,他也会铤而一试。对中国官员来说,腐败是立竿见影、实实在在的收益,严刑却是有很大的机会可以逃脱的。中国官员的腐败,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权力太大。所谓“削权…  相似文献   

4.
腐败,古已有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中国、外国,它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沉疴顽疾。历史上的王朝轮替,政权变更,很多都是由于腐败的原因。腐败,使一些政权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腐败是当今社会肌体上的一大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生活,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中国仍存在一种似乎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的腐败,这种腐败就是集体腐败。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反腐败。中国的腐败势力也在反击反腐败。两者斗法,几多回合,于是,在沙场上踏出了不少的怪圈。怪圈一:如果把腐败比作脓瘤的话,那么,用以割除脓瘤的手术刀,却长着锈斑和病菌。反腐败要靠法治。执法队伍是惩治腐败的执行力量。然而,某些执法部门却是腐败的重灾区。司法腐败,已经跃升为中国腐败的一个方面。这个结论,有以下实践支持:一、司法腐败,人数多。《北京晚报》9月15日公布:“本市三年查处686名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处理处级以上干部80人。”司法腐败在首都还算是较轻的,如果是在辽宁、海南公布统计数字,那更会吓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多年来积极推进腐败治理,加入了国际反腐败公约,并建立了与许多国家的反腐合作。中国的反腐不断取得了“新进展”,也得到了“国际透明组织”的认可。中国治理腐败具有三个方面突出的特点。中国反腐成绩斐然,特点鲜明,但治理腐败的方法,仍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话说当今中国,老百姓最痛恨的,乃是腐败;国家最头痛的,乃是治理腐败。何也?盖因腐败涉及面广,牵扯人多,危害性大,如不彻底治理,遗患无穷。  相似文献   

9.
洪振快 《廉政瞭望》2011,(11):66-67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腐败的官员,却没有不腐败的衙门。如果说有官方机构不腐败的话,那大概只有一个——晚清的中国海关。  相似文献   

10.
腐败总是同公共权力密切相关。权力的特性决定了权力走向腐败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具有一些共有的规律和新的特点。权力腐败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政治、伦理、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维本质,权力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有其显著特征和严重危害性,权力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权力腐败一直是个祸害。古人也曾为纠治权力腐败动过脑筋,像中国古代有御史制度的创立,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学说就诞生于制约权力腐败的思考。但是,权力腐败问题并未因此解决,由此造成的社会弊端仍然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12.
以阶级为底片,用人民做镜头,把焦点聚向腐败,用决心和智慧按下快门去为腐败拍一张“全家照”。面对这张相片,我们感受到的是腐败的狂妄、嚣张和可悲。   在腐败大家族中,没有约束的权 力使腐败家庭“蓬荜生辉、异彩纷呈”,并呈现出“勃勃生机”。权力是腐败家庭实施腐败的工具。贪官是腐败家族的主体,整个家族都由他操作运行。如果说失去制约的权力为腐败家庭作了“保护伞”,那么贪官就是撑“伞”者。在这把“伞”底下,官官相护,官匪勾结。缘于此,腐败才顽固至极,“生机”无限。金钱是腐败家族中最活跃的成员,敛财是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与新华社《半月谈》共同组织实施的对50位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的问卷抽查显示:腐败成为专家眼中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认定这一问题为’当今中国第一位问题的专家比例达到42%,远远超过其他被列第一问题的总和。专家们认为,腐败与反腐败之间的较量在进入90年代以后日益激烈,党和政府以强大的行政力量和司法力量不断与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作斗争,极为艰难但进展显著,但腐败行为依然有蔓延趋势,不断被媒体披露出来和未被披露的大案要案每每对整个社会形成极大的震动,腐败问题已成为影响某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心稳定的隐患,历史与现实清楚地表明,以权钱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腐败现象是激化社会矛盾、恶化干群关系、毒化社会风气的总根源。据报道,其它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各界视腐败为当今中国之头号问题,包括去年年底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对中央党校部分地厅级领导干部学员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和去年末零点调查公司针对社会公众所做的调查。腐败: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如今正在世界性反腐败潮流中展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就是中国国有企业特有的民主监督形式———厂务公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国企掀起了一轮令企业腐败无处藏身的中国国企的“阳光行动”!拒绝“阳光”,必然导致国企腐败西方社会学家亨廷顿曾说过,“拒绝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同样道理,对中国国有企业而言,“企业拒绝‘阳光’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腐败”,以致使一些本来好端端的企业一夜之间宣告破产,使一些本来很有前途光环耀眼的企业家一夜之间成为囚徒。请看以下实例:追求专权,知名企业终破产。原河北省石…  相似文献   

15.
腐败,被西方学者们称之为“政治之癌”。腐败不仅殃及社会,同时也殃及腐败者自身,殃及他的家庭和亲人。腐败者在给社会肌体造成损害的同时,也使自己染上了毁灭家庭、吞噬亲情的恶性病毒。一人的腐败,极易演变为全家的腐败1998年初,号称“中国烟王”的褚时健栽在了自己垒筑的“红塔山”上!1979年,褚时健任玉溪卷烟厂厂长。10年后,玉溪卷烟厂成了中国利税第一行业5 烟草6 中的第一企业,年创利税200亿元。1995年,当褚时健得知上级将派人接自己的班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自己现有的支配权变成永久的所有权,否则自己太亏。当年7…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理论修养,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成长阶段的地位变化,深刻认识到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并从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两个层面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预防腐败思想。他主张从加强马列主义修养、坚定无产阶级立场,党员加强自我审视和自我批评,强化公仆意识、提倡艰苦朴素、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来预防腐败;从司法独立、党政分开、分配制度、民主监督等方面提出了预防腐败的制度建设思想。这对当今我国的预防腐败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腐败的类型也在不断演化。那么目前中国的腐败类型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构性特征?又是什么因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结构性特征的差异?腐败的两副面孔:自体腐败与交易型腐败腐败一般被定义为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在这个比较宽泛的定义下面,腐败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足球历来为国人所诟病,但近来足坛反腐的步步推进,却让国人刮目相看,这至少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足球长期落后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足坛自上而下的普遍的腐败。这一点,与中国不少地方不少领域的情况是一样的。尽管足坛反腐还未有穷期,但在这个腐败的“重灾区”中已经表现出来的反腐勇气及其有效举措,却给予人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当前老百姓最痛恨的就是腐败。少数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巧取豪夺,个人利益至上,把人民的利益置于脑后,从根本上直接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近几年来,党中央先后揭露并果断查处了陈希同、王宝森、胡长清、成克杰等高级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这充分说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同腐败现象犹如冰炭不能同器,水火不能相容。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等这些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7,(11):78-78
中国国家预防腐败局目前正式揭牌,现年59岁的监察部部长马驶出任该局首任局长。马驳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预防腐败工作。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形势,为深入推进预防腐败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需要,是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需要,是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