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众所周知,历史上曾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法律主要是继承和学习英国的法律,隶属于英美法系。英美法系又称不成文法系。但与其不成文法系的法统相反,美国刑法却是成文法,"即刑法由各州议会和国会确定。美国各州都有其规定罪行及其辩护的‘实体刑法’,这些刑法‘法典’均有刑事责任总则、界定特定罪行的法律、界定免除责任和行为正当理由的法律组成"。但是,基于其重视法律实用性的法文化传统,并没有像大陆法系之德日国家和我国一样,在刑法理论上,将刑法划分为犯罪论、责任论、以及刑罚论。就其犯罪论方面,在体系结构、内容编排等方面,与大陆法系以及我国刑法中的犯罪论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刑法中"包庇"的整体性研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包庇"的主体、"包庇"的对象和"包庇"的行为。"包庇"的主体,从解释论的角度看,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可以包括被包庇者本人,从立法论的角度看,应当包括"单位"。"包庇"的对象,各个犯罪的要求有所不同,既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犯罪的人",也可能是特定的违法犯罪分子。"包庇"的行为,在具体罪名中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但都是以作为的方式帮助违法犯罪人逃避刑事处罚,既不同于"纵容",也有别于"知情不报"。  相似文献   

3.
在直接故意犯罪的语境下,以刑法第347条所规定行为到底有没有行为目的,目的是什么为切入点展开论证。刑法第347条规定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具体是指制造毒品的行为,以贩卖为目的走私、运输,贩卖毒品的行为,以贩卖毒品为目的的持有毒品的行为;区别刑法第348条与第349条的关键在于行为目的确认,对运输毒品行为的定罪方面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宜一刀切。在运输毒品犯罪中如不能确实认定共同犯罪人的地位时,可以采用部分行为共同责任的原理进行处理。当一行为同时可以被“法条竞合”的各该法条进行事实上的“想象竞合”评价时,有必要在解释时考虑行为目的,以便对行为进行恰当地区分。  相似文献   

4.
窝藏、包庇罪犯罪主体之立法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刑法第310条规定的窝藏、包庇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且没有针对一定范围内与被窝藏、包庇者有亲属关系的人犯本罪而对其作出任何宽宥规定,这与刑法的人道性、谦抑性以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相悖。应该吸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合理成分,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对现行窝藏、包庇罪的犯罪主体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5.
窝藏、包庇罪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刑法第310条规定了窝藏、包庇罪,其行为对象是“犯罪的人”,相对于通说,应结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全面理解。对于本罪主观方面要求的“明知”,应做到不枉不纵的判断。对于涉及“亲亲相隐”的问题,应提出法律完善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绑架杀人应如何适用刑法的争论 ,剖析了肯定说、否定说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答复”的错误和不足 ,重新论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绑架杀人的 ,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立法根据除了考虑犯罪的严重性以及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的辨认控制能力特点之外 ,实际上还考虑到犯罪的常发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犯罪日益猖獗。我国现行的刑法对计算机犯罪的规定已不能满足打击计算机犯罪的需要。我国刑法中最能体现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是第285条,并且《刑法修正案七》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对计算机犯罪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是漏洞和不足仍然存在。因此,需要对我国刑法第285条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刑法第64条关于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的规定比较模糊,司法解释又无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导致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产生众多争议,不利于刑法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认定标准,即判断供犯罪所用的某一财物应否没收,应当考虑该物在犯罪中的作用大小、该物的使用是故意还是过失、该物是反复使用还是偶尔使用及特殊预防的必要性这四个因素,从而使预防犯罪与保障私人财产权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犯罪对象在刑法理论研究中具有独立性,与犯罪客体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也不完全等同于行为对象。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影响或作用并体现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以及国家行为。  相似文献   

10.
贪污罪常见的犯罪对象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对“公共财物”的定义,结合案例分析贪污罪新型的犯罪对象,从刑法的立法目的、贪污罪与其他财产性犯罪的比较、国际社会对贪污罪的考量等多角度出发,就贪污罪的犯罪对象问题展开研究,应该扩大贪污罪犯罪对象“公共财物”的解释,并将无形财产、财产性利益等纳入贪污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11.
刑法典第三百五十六条规定 ,与刑法典总则规定的特殊累犯有着相拟之处。在当前毒品犯罪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取消该条规定 ,完善累犯制度 ,是社会形势和法律自身对立法者提出的现实要求。故 ,确立“毒品犯罪的特殊累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犯罪既与青春期的心理因素有关,亦与高职院校地位受挫有涉,是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犯罪暴力化、群体化、激情化等特点。考虑到高职学生主观恶性不深、可塑性较强,应基于浪子回头金不换之常识、常理、常情,给予刑法之宽容应对,通过积极出罪、刑事和解、非监禁刑等措施,实现扶正驱邪。  相似文献   

13.
贯穿刑法现代化的思想主线是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融合、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的统一。三大法系国家“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概念结构,体现了刑法现代化的价值理念。犯罪概念的不同立法模式,决定了不同国家犯罪概念内容的差异和犯罪圈大小的不同。犯罪概念的结构体现刑法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应当一致;而犯罪概念内容则体现不同国情,可有适当差别。  相似文献   

14.
收费票据是目前被广泛使用却又与发票有着不同性质的凭证,刑法第209条规定了伪造、擅自制造和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发票的行为及应受罚责。未将收费票据管理制度纳入犯罪客体的范围及未对"持有非法制造的发票"的行为进行界定是该法条在适用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具体表现,为实现有法可依、罪刑相当,对该法条有完善和修改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包庇罪特有的行为方式——作假证明包庇,决定了其行为对象及行为时间的相对确定性:"犯罪的人"只限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不可能包括已决犯,同时"作假证明包庇"也意味着,其行为的时间只可能发生在刑事诉讼程序已经启动生效判决尚未作出前。"包庇"不仅是"作假证明"行为所具有的客观性质,也是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内容。包庇罪和伪证罪存在着一定的交叉竞合关系。我国刑法规定的包庇罪同人伦关系存在冲突,在新的立法规定出台之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刑法》总则第13条"但书"的出罪功能及包庇罪和伪证罪的竞合关系来消解和减少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16.
从犯罪标签理论的角度看刑法第100条的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犯罪标签理论的角度看,我国刑法第100条的规定,违背了犯罪预防立法的初衷。如果遵守这一规定,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经犯罪人"身份,势必承受更多的不利后果,甚至还可能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犯罪后备军",为犯罪人之间纠集同党、结伙成奸在客观上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我国刑事立法在秉承满足国家需要的同时,还应当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的要求,特别是在现代动态社会条件下,需要加强条件预防,淡化对曾经犯罪人的掌控,避免给其贴上犯罪人的标签,以此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虽然《食品安全法》和《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作了新的调整,但是现行的刑法规制不尽如人意。如《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一百四十四条和第一百四十条之间区分标准不统一,容易造成法条的误读,与前置法也不能有效衔接。如果对相关法条进行重构,不仅能解决上述问题,还能明确食品安全犯罪的阶梯关系,与国际通行立法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犯罪是否必有犯罪对象仍在争论之中,而犯罪对象如何体现犯罪客体则少有关注,至于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还无人质疑。犯罪是否必有犯罪对象应从本质与表象的关系等角度给予回答,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犯罪对象已出现"无形物"这一新成员。有犯罪必有犯罪对象,无犯罪对象必无犯罪。犯罪对象对犯罪客体的体现有其特定的前提,犯罪对象体现犯罪客体的途径是状态影响或改变性。  相似文献   

19.
在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实施的合同诈骗中 ,犯罪分子利用相关主管人员在签定、履行合同中的失职行为 ,侵害国有资产 ,国家作为犯罪行为恶果的直接承担者是该类犯罪的被害人。国家在合同诈骗犯罪中属于状态被害人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间 ,其财产被害性更较以往增大 ,须在加强立法、健全管理体制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抓好被害预防。  相似文献   

20.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存在密切关系,但我国学者在研究财产犯罪时,却忽视了上述的关系,以致于在论述财产犯罪客体时大多认为财产犯罪侵犯了财物的所有权或占有权,而论述犯罪对象时却将不能体现所有权或占有权的财产利益等涵盖其中,造成了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冲突.因此,研究当前我国刑法中财产犯罪对象和客体的冲突现状,提出二者协调的意见对于研究财产犯罪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