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2009,(9):F0002-F0002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的江汉平原,毗邻中国中部特大城市武汉。全市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人。  相似文献   

2.
《政策》2009,(2):F0002-F0002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打造武汉城市固.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9市构成的“1+8”区域经济联合体,是湖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3.
《政策》2009,(5):F0003-F0003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西邻省会武汉。1983年8月被批;隹设立省辖市,现辖四个县级区。国土面积1504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  相似文献   

4.
《政策》2009,(3):F0002-F0002
武汉篇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汉江在此交汇,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该市现辖13个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人口858万人。  相似文献   

5.
《政策》2009,(12):F0003-F0003
潜江篇 潜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全市面积2004平方公里,人口100.66万。境内坐落着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和由16个国有农场组成的农场群。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全省工业经济先进单位”、“全省最佳信用县市”、“湖北省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  相似文献   

6.
杨发维 《政策》2009,(4):F0003-F0003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现辖一市一县四区,国土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55万。黄石素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之一。该市先后荣获全国百强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政策》2009,(8):F0003-F0003
咸宁地处鄂南,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现辖4县1市1区,国土面积9861平方公里,人口288万。是中国著名的温泉之乡、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境内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宫山、三国赤壁古战场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8.
《政策》2009,(6):F0003-F0003
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因东汉孝子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现辖1区3市3县,总人口525万,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该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公路密度居全省之冠。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刁莲、焦湖藕、吉阳大蒜等名特优农副产品在国外享有盛誉。汽车机电、盐磷化工等产业具有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应分为两个阶段,实现“两个率先”,达到绿色GDP、节能减排、节水减污、节地造地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等5项具体指标,选择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还应做到:变观念、强改革、重机制、缓称“极”等四点。  相似文献   

10.
肖安民  赵炜 《政策》2008,(1):23-26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如何正确认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深刻内涵,及其对武汉城市圈、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8,(10):1-1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湖北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标志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我省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活动.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湖北富民强省步伐的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08,(4):1-1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从改革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的重视和支持,为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力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等方面为中部乃至全国提供有益借鉴、发挥示范作用,决不辜负中央的厚望和重托。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作为21世纪初期中国的六大改革新区之一,其试验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体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特色路径。不同于东、西部试验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生态安全是“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试验的基本取向,也是“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难点所在。武汉城市圈在发展中,要做到城城一体化与城乡一体化“双化并进”。在中长期走向上,武汉城市圈要确定三大重点走向,率先建设生态城市群,加快“五个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08,(3):21-30
时间:2008年1月21日上午 地点:省委办公厅5号会议室 主持人:吕东升(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5.
黄泽夫 《政策》2008,(4):12-21
刘善桥——着眼于体制机制的创新 主要观点:建设“两型社会”应着力建立三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产业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市场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是推动区域合作发展的首要前提,信息化是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助推力量,信息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升级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完善社会综合服务职能的现实途径,信息化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加快武汉城市圈信息化建设,整合区域信息,实现区域信息共享,因其紧迫性、先行性和系统性,理应成为区域融合和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把观念更新放在首要位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集群、大力推广应用包括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和落后技术,力争在“两型湖区”生态建设上率先突破,在学习借鉴沿海新区经验中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是推动区域合作发展的首要前提,信息化是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助推力量,信息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升级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完善社会综合服务职能的现实途径,信息化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加快武汉城市圈信息化建设,整合区域信息,实现区域信息共享,因其紧迫性、先行性和系统性,理应成为区域融合和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法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昕  向敏 《长江论坛》2010,(1):31-35,39
法制创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法制视野中的“两型社会”强调以最少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通过法律来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法制创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保障促进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创新执法体制,建立环境资源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完善环保信息公开机制与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环境资源法治观念,坚持以法制创新为先导,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世纪行》2008,(6):43-44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