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文化价值取向、社会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学德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德育实效性成为困扰中学德育的难点之一。对中学生进行有效、有魅力的教育,成为党和国家对中学教育的呼唤。当前德育一个很大弊端是"假、大、空",脱离中学生生活世界,空洞、枯燥,缺乏生活气息,使思想道  相似文献   

2.
统观当前我国大、中、小学的德育现状,会发现在德育教育的诸种问题中,德育衔接一直是人们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德育衔接中不仅德育目标、德育要求、德育内容等方面存在着错位或断层,而且缺少整合与统领德育的理想价值目标.改变这一现状的着力点在于小学、中学、大学的德育教育都要培育公共精神并以此为价值目标,并从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层面、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上培育公共精神,为德育衔接创设良好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3.
传统高校德育目标的政治性和工具性制约了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德育内容的理想化和空洞化影响了其育人作用的体现,空洞说教或灌输式教育方式致使德育效果不佳。高校德育与人文教育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相容、教育功能贯通,因此,可以从教师、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德育评估制度等多方面强化人文教育,突破高校德育困境。  相似文献   

4.
金伟 《理论月刊》2003,1(9):128-131
教育信仰的缺损严重影响了当今教育活动,反映在德育教学中同样如此。德育教师的教育信仰如何,决定了德育的效果。德育教师的教育信仰,应集中体现在道德信仰上,对德育价值的高度认同上和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上。德育教师对道德信仰的坚定性成为德育教师教育信仰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情感冷漠、情感焦虑和情感郁结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一体化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实践中的情感问题在呼唤着情感教育.大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离不开教育。高校德育的正向效果也离不开情感教育。通过分析情感教育对德育的影响和当前高校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在德育中有效运用情感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中学德育研究会是中国教育学会直接领导的中学德育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第二条本会的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和组织有志从事中学德育研究的人士,进行中学德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而献。第三条本会的主要任务(一…  相似文献   

7.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重大变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及时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一教育方针,是中外教  相似文献   

8.
赵新春  孟庆恩 《前沿》2006,(10):83-85
当前我国中学德育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新的形势下,中学德育低效由诸多因素所致。德育主体性的忽视;德育方法的滞后;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脱节;德育的基本途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都影响着德育的效果。中学德育必须在创新中实现超越,走出低效的峡谷。  相似文献   

9.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历来为人们所重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中学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加强数理化与外语等应试课程的教学,相对地淡化了德育;另一方面,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使大中专学校只盯着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 ,围绕高校培养人才中的德育地位问题 ,从德育首要地位的确立、全方位实施德育内容、新时期德育方法探索等三个方面 ,进行了分析阐述 ,强调学校教育中的德育首要地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中学与大学德育衔接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增强大中学阶段德育针对性和完整性,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养成和德性生成。在论述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衔接客观必要性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基本现状与主要问题及根源,并就如何走出中学与大学德育衔接困境提出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2.
张岩  刘越 《前沿》2012,(20):177-17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培养现代化人”这一新型教育目标的提出,原来德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传统德育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已显露出疲惫与缺陷,德育的方法和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主体素质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德育的实效性得到无法进一步提高,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人性化教育,是适应于现代社会、现代人发展的趋势与发展需要,是现代德育深化发展、成效提升、持久生命力获取的必然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2月9日,中学德育研究会召开在京常务理事会,研讨并通过了该会1995年的工作计划要点。陶西平、贺允清、金东、司锡龄、孙学策等10余名同志出席了会议,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的李云虹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中学德育研究会1995年的工作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组织建设。在不断健全中学德育研究会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各专业委员会的筹建工作。一是将于3月份成立“共青团工作委员…  相似文献   

14.
秦红岭 《前沿》2007,(3):91-94
信仰教育的弱化和缺位、认知式德育与信仰式德育的失衡是当前高校德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的重要原因。为克服这一问题,应确认信仰式德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地位,使学校德育过程实现认知导向与信仰建构的有机统一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李书省 《前沿》2012,(4):33-34
江泽民德育思想的形成,是继承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德育思想和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精华是江泽民德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江泽民德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荣辱观教育中德育网络的构建符合学生品德形成规律,符合信息时代品德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少年荣辱观的现状迫切要求德育网络的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形成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主体性理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及“文化人”假设的理论等充分显示大学德育创新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当前大学德育弱效的原因有德育价值不可选择、德育内容远离生活、德育过程缺乏沟通、德育评价简单划一等。因此大学德育创新的原则策略在于坚持发展性原则,促进德育目标的重申与反思;坚持开放性原则,加强德育内容的整合与选择;坚持互动性原则,重视德育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坚持规范性原则,追求德育评价的优化和实效。  相似文献   

18.
2010年2月5日光明网刊登福凹的文章,武汉市汉南区纱帽中学初一学生周继承发现,寒假作业多了一项“德育作业”。在这份“德育作业”清单上,学校要求学生首先从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亲友做起,同时让学生走进社会,看望军烈属、福利院老人及留守儿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写好心得,学做“爱国者”、“志愿者”。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与大学德育的契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是公民意识培养的最基本的手段,大学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大学德育不等于公民教育,大学德育本身还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公民教育要融入大学德育之中,使之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学德育要在坚持高标准的德育目标前提下,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孟小佳 《前沿》2010,(11):193-195
基于“理想教育”的中国家庭教育和基于“目标教育”的美国家庭教育在教育方式上有很大差异,本文重点分析了基于“理想”和“目标”的中美教育方式在智育,德育,以及在金钱,社交和性健康教育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