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4年1月,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局面形成.在苏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共两党开始了矛头直指封建军阀的北伐大革命.1925年9月至11月初,北伐军先后击败了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军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性胜利.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举世闻名的军事行动,其实际运筹帷幄的指挥者是谁呢?是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非也.原来,此人是苏联著名军事家加仑将军.对此,中外时人都留有评论:“江西战局(指北伐进攻孙传芳)的实际指挥,不是什么总司令(指蒋介石),而是客卿的加仑将军.”“南军(指北伐军)表面上由蒋介石统帅,实际上乃前俄国将军加仑指挥.”  相似文献   

2.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在总结这一惨烈的历史教训时,陈独秀作为右倾机会主义的总代表,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历史真的如此简约和苍白吗?处在世纪末的我们,回眸远眺那段惊心动魄的艰辛岁月,70多年的流逝时光,应已淘净历史长河中的混浊泥沙,还原一个清晰和透明。“陈同志是我们中国革命领袖”1926年9月1日,北伐军攻克汉口后,苏、浙、皖、赣、闽五省联防军总司令孙传芳为阻止北伐军东进,将大量兵力投入江西战场,上海的防务顿时空虚。中共上海区委为眼前的形势所迷惑,于10月24,贸然举行武装起义,刚举事便失败了。次年2月1…  相似文献   

3.
1927年震惊中外的“四·一二”政变,是国民党新军阀发动的一次严重的反革命血腥事件,该事件最终导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彻底失败。而中共党内存在已久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则在客观上帮助了国民党新军阀,麻痹了上海工人阶级和各界群众的斗志,使他们对反革命政变缺乏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如何对付新军阀此重大原则问题上,压制党内正确意见   南方国民革命阵营分裂的趋势,从 1926年 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开始明朗化了。这以前,北伐军虽在两湖地区取得了胜利,但仍受到孙传芳集团兵力来自侧翼的严重威胁。如果他们从江西攻入湖南,北伐军就可能处于被切断同后方联系的危险境地。同时,两湖的军事实权已落在唐生智部控制之下,这里的工农运动又十分高涨,蒋介石要是在江西遭受失败,将难以立足。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处理国共关系时,只能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不敢采取重大行动,到孙传芳部主力在江西被击破后,局面顿时发生变化。身在南昌的蒋介石明白:这不仅是江西局部的胜利而是整个东南半壁的胜利已经在望,整个南中国的政治军事局势已全然改观。   随着政治军事形势日益有利南方国民革命阵营,不少原来属于北洋军阀或地方军阀的...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军进攻江浙之前,战争在两湖、江西和福建三个战场展开,使统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吴佩孚和孙传芳两大军阀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对两湖战场和江西战场,史学界给以了充分的论述和评价,而对福建战场却至今没有专题介绍。为了全面地研究这段历史,本文试图对福建战场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历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5.
1926年9月,北伐军在取得两湖战场决定性胜利之后,不失时机地发动了对江西的进攻,经过两个月鏖战,一举打垮孙传芳的十余万军队,结束了北洋军阀在江西的统治。北伐战争过去80年了,当年沙场上众多的风云人物和他们的故事,至今仍然令人感慨,耐人寻味。孙传芳兵发赣省孙传芳是山东历  相似文献   

6.
胡逸民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反清举事,是国民党的元老。北伐时,蒋介石任总司令,胡逸民是北伐军总部操纵生杀大权的铁腕人物。他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的法官,历任国民党政府江西高等法院院长、中央“清党”审判委员会主席、杨虎城驻宁代表等职。  相似文献   

7.
1926年9月,北伐军在取得两湖战场决定性胜利之后,不失时机地发动了对江西的进攻,经过两个月鏖战,一举打垮孙传芳的十余万军队,结束了北洋军阀在江西的统治.北伐战争过去80年了,当年沙场上众多的风云人物和他们的故事,至今仍然令人感慨,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1926年9月,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背景下,北伐战争胜利推进到武汉。这时,北伐军面临着一个严峻问题:倘若继续北上,东有以孙传芳为首的军阀拥兵20万,西有军阀吴佩孚的部属杨森部2万扼守万县沿长江一带,左右两翼对北伐军都不利。且蒋介石执掌北伐军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金佛庄壮烈牺牲已84年了。长时间里,有一些纪念文章认为,金佛庄死得蹊跷,怀疑极可能是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使的“借刀杀人”计。  相似文献   

10.
1926年冬,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时,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首次来到庐山。除主持召开了一次会议外,蒋介石还踏访了庐山的主要景点和名刹古寺,对庐山的秀美风光赞不绝口,叹为“奇绝”。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对恬淡宁静的庐山萌发“异日退老林泉,此其地欤”的感慨。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冈村宁次任日本侵华部队的最高官员——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这个总司令官在日本投降后受到了蒋介石无微不至的关怀,逃脱了作为战争罪犯应得的惩罚,最后竟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无罪”,放回日本。冈村宁次回国后出版了他在中国战场的回忆录,对他在中国的“侵略业绩”作了回顾,并着重记述了战争结束时他在蒋介石的庇护下“幸免于难”的经过,从而为世人进一步了解蒋介石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甘心认贼做父,一心反共的真实面目提供了绝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1927年震惊中外的“四·一二”政变,是国民党新军阀发动的一次严重的反革命血腥事件,该事件最终导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彻底失败。而中共党内存在已久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则在客观上帮助了国民党新军阀,麻痹了上海工人阶级和各界群众的斗志,使他们对反革命政变缺乏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如何对付新军阀此重大原则问题上,压制党内正确意见   南方国民革命阵营分裂的趋势,从 1926年 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开始明朗化了。这以前,北伐军虽在两湖地区取得了胜利,但仍受到孙传芳集团兵力来自…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来临,八桂子弟兵演绎了光荣的北伐历程,被誉为北伐"钢军"。新桂系为促成北伐,对广州国民政府进行了积极而主动的斡旋。北伐军兴,八桂首举义兵入湘告捷,当居首功;从长沙直捣武昌,攻城略地,八桂子弟勇冠三军;八桂子弟入赣"三连捷"并大破孙传芳劲旅,使孙传芳一举歼灭北伐军的西进战略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14.
北伐军东下是指国民革命军占领汉口、汉阳,包围武昌之敌后,顺长江而下,由湘、鄂两省分途入赣,肃清江西,进军浙、苏、皖,底定东南这一历史事件。在战略上,它与由粤汉、京汉线北上,出河南与西北的国民军会师中原的方略相对立,是北伐战争中重大的战略问题;在政治上,是蒋介石右倾军事集团与武汉革命势力由分歧至分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治上的右倾与军事上的东下同时并进,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为结果,因而,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这一事件的过程中曾对局势进行过认真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些主张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策略相联系,是其全部军  相似文献   

15.
1923年党的“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国共两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1926年,在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之后,开始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在北伐军汀泗桥、贺胜桥大破吴佩孚主力,兵临武汉之时,战局发生了变化。占据闽、浙、赣、苏、皖五省的孙传芳,改变其坐山  相似文献   

16.
申喜平 《湘潮》2006,(8):26-30
1906年农历8月30日出生在湖南省邵东县周官桥乡司马冲村的左洪涛,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左洪涛经恽代英、萧楚女介绍,加入青年军人同志会,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淞沪战场右翼军总指挥兼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亲自出马拜访北伐时期的老友郭沫若,请求他襄助,组建一个类似北伐军部队的政治部。郭沫若会同周恩来、潘汉年、刘晓等,很快就召集了左洪涛、杜国庠等34人。由于组建政治部遭到蒋介石、陈诚的反对,张发奎遂将政治部改为战地服务团。蒋介石、陈诚仍认为“名堂”太大,最后将战地服务团…  相似文献   

17.
周军 《党史博采》2002,(1):30-33
他是孙传芳五省联军军法处长陆翰的少爷,出身于官僚家庭。 他是蒋介石的女婿,同国民党上层有过接触,联系。 他是汤恩伯的智囊人物,曾被汤委任为“第三方面军少将参议。” …… 为此,他在10年浩劫中挂过黑牌,还因“潘汉年、杨帆案件”的株连度过铁窗生活15年。 人们看到的仅是上述显赫的  相似文献   

18.
吕春 《广东党史》2005,(4):43-44
大家都知道民族英雄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在危难时刻挽救了中华民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9年前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1927年春,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孙传芳、吴佩孚等大军阀被南方的北伐军打得落花流水,向北逃窜,投靠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决定派长子张学良统率奉军三、四方面军精锐进入河南,对抗北伐军。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行进到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表示接受美、英、中三国的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广播天皇的“结束战争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为了中国的和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飞赴重庆,与蒋介石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身入虎穴 1945年8月10日晚,当蒋介石得悉日本发出乞降照会的消息后,立即指示其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要他命令日军驻华最高指挥官“维持现状”,“除按指定之军事长官的命令之外,不得向任何人投降缴  相似文献   

20.
随师北伐,军事才干令蒋介石大为赞赏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中国国内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形势高涨,但是南北两大阵营对垒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在以北洋军阀把持的北京政府为代表的北方反革命阵营中,自直奉军阀联合打败冯玉祥的国民军后,北洋军阀形成了三大派:奉系军阀张作霖占据着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和北京、天津地区,加上受他节制的山东军阀张宗昌的军队,兵力有30余万人;直系军阀吴佩孚占据着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及陕西东部、河北南部,兵力约20万人;从直系分化出的军阀孙传芳控制着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浙江五省,兵力约20万人。这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