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法制观念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论文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隐私权的两种保护形式,并对我国的隐私权民法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健全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立法制度思路。  相似文献   

2.
崔丽萍 《法制博览》2023,(13):31-33
目前,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全面到来,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逐步被数字化记录和传播,虽然极大提升了生活质量,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但也使得公民信息安全受到一定威胁。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可能会导致公民隐私权受到侵犯,大量隐私信息在网络中传播,为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从社会稳定以及立法角度分析,需要完善公民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方案,不断扩大保护范围以及深入程度。基于此,文章就以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为立足点,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隐私权特征以及相应民法保护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为目前网络隐私权保护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霞 《法制博览》2023,(21):51-53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这就使我国人民群众的隐私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网络时代加强对于个人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既可以充分保护我国人民群众的隐私信息,又可以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依据相关工作经验以及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分别探讨网络时代下隐私权的主要侵权方式、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以及具体的民法保护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可使更多法律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所启发,使其在网络时代能够更为得心应手地使用民法条例保护隐私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我国隐私权民法保护现状的基础之上,指出了当前民法保护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外的经验,对如何完善我国隐私权民法保护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隐私权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人身与财产权利,与此同时,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也面临着严重威胁与挑战。网络隐私权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两个层次,并从民法与经济法两个法域出发进行区分保护,从而建立起完善而且适合我国的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6.
隐私权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人格权,对隐私权的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现代文明的标志。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隐私权保护制度。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其中,网络环境中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公众人物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隐私权具有特殊性,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在实际运用各类电子化以及数字化产品的同时,个人隐私也开始逐渐被广泛收集和传播,进而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下。这使得个人隐私权保护难度不断加大,很容易出现个人隐私被侵害的问题,进而对人们正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文章先是对大数据以及个人数据做简要介绍,同时分析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目前存在的困境,并基于此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权的具体保护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万户千家,博客等网站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晒"生活。但近几年,人肉搜索事件频频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安全的担忧,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的思考。从人肉搜索案件中吸取教训,要以人肉搜索对网络隐私权的侵害为基础,探讨网络隐私权的内涵、特征,观察我国现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适用、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建立网络隐私权的责任机制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阶段,互联网行业也成为我国各大行业的主要依托,网络的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互联网应用的过程中,人们的隐私信息也在不断的透明化,而隐私权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益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在人们的网络隐私受到威胁的同时,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已经成为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志方 《法制博览》2023,(10):34-36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都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技术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尽管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人们的个人隐私也越来越容易被泄露。只要使用网络,个人信息暴露的情况就会存在。而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漏洞、管理缺陷或人为故意造成个人隐私被非法使用的概率就非常高,这对我国的隐私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我国既要在司法上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还要在公法领域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进行探讨和研究,如此才能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于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让我国公民能够更加安全地使用网络。而本文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佳 《法制博览》2015,(1):57-58,40
隐私权在全球范围类来说都是一种新兴权利,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关注隐私权。我国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可以看作是我国首次在立法上确定隐私权是我国民事权利的一种,表明隐私权的重要性从立法层面被得以肯定,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隐私权的保护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文章希望通过对隐私权民事法律保护制度进行探讨,为我国隐私权在民法上的保护尽绵薄之力。在对隐私和隐私权作出基本概念认识后,仔细分析了隐私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隐私权的具体内容。接下来就我国当前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规定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我国对于隐私权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存在空白阶段、名誉权保护阶段和隐私权保护阶段三个阶段,分析总结各个阶段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最后文章从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保护建议。第一,在民法典的人格权内容部分明确隐私权的构成及内容;第二,从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两个重点方面进行专项立法,给予当事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个人享有独处和隐私的权利,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其实现和保护必须在社会经济结构的范围内进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平台的普及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可能性。但也为个人隐私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隐私权保护主要针对物理空间和私人领域的保护,在数字时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私人领域和物理空间的边界,个人的隐私已经不再局限于家庭、工作场所,而是扩展到了数字平台中的线上世界,使传统的保护方式难以适应数字平台的发展。基于此,本研究旨在研究数字平台中隐私权保护问题,分析现有法律理论和规则的适用性,并提出对数字平台隐私权保护的新模式和新规则,以促进数字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隐私权益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一个新兴平台,隐私权在网络这一新兴环境中,正受到巨大威胁,也使隐私权保护这一问题再次摆到人们面前。我国对于传统隐私权的理论研究虽多,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隐私权保护不够重视,使得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而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侵权又以许多更新的侵权形式表现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保护现状和国外的保护模式,进而提出我国在网络环境下对隐私权的可取的法律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龙 《法制博览》2013,(2):34-35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仅关乎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在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在性质上,隐私权属于绝对权,其效力范围及于除自身之外的一切人,即任何人均负有不得妨害权利人实现其权利的义务。但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特别是公众人物的个人信息、私生活经常被曝光,没有丝毫隐私可言。为维护个人的隐私权而对簿公堂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基于此,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董佳诚 《法制博览》2023,(15):46-48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现代社会的重大转型,大数据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数字红利的同时,也使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问题变得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对隐私权的影响,剖析我国的隐私权保护机制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从隐私权的救济、公民隐私保护意识以及数据隐私监管等层面提出相应的路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方惠 《法制博览》2023,(25):66-68
随着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迎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流通速度在逐渐地加快,并且信息传播渠道持续增多,在此背景下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刑法》中对隐私权保护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因此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主,明确大数据时代隐私权刑法保护的路径,按照实际情况逐步地更新现有的监管模式,有效地维护公民的隐私权,促进社会的和谐以及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慧君 《法制博览》2023,(24):103-10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从普通的门禁技术到金融业的各种移动支付技术,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几乎无处不在,由此也导致了人脸信息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法案例。基于此,本文对人脸识别信息数据的认定、民法保护相关问题及依法保护人脸信息数据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健 《法制博览》2024,(9):40-4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个人信用状况成为影响人们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但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中并没有明确个人信用权的独立地位,不能完整地保护个人信用权。鉴于此,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与研究个人信用权的民法保护,以期为加快建设个人信用权民法保护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毕钰燕 《法制博览》2022,(10):36-38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占据人们的大部分生活,交流信息越来越方便,信息传播呈现着实时化、多元化以及便捷化的特点.不过互联网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给人类很多挑战,比如公民隐私权的侵犯行为,公民的隐私权在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的,是不可侵犯的,我们应当促进公民了解互联网高速发展中隐私权的侵犯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借助互联网进行人肉搜索,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对错可言,但是,当人肉搜索的力度超越了它自身的限度,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时,人肉搜索就不仅仅是一种搜索方式,而是触犯了法律,达到了违法的行为。尽管我国的民法通则中并没有对人肉搜索侵权行为做出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在民法法域下发生人肉搜索侵权行为时,被侵权者有受保护的权利。就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人肉搜索的内涵,之后就民法法域下的侵权保护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