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瑜 《法制博览》2015,(7):250-251
网络司法拍卖自2012年出现以来,在全国范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网络司法拍卖中流拍现象时常产生,情况不容乐观,与当初的理论预想相差甚远。本文将主要对网络司法拍卖中流拍出现的原因进行浅析,同时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
司法拍卖是法院执行工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线下司法拍卖具有佣金高、透明度低等弊端,拍卖过程不公开、公众监督不得力,因此极易滋生腐败。而网络拍卖平台具有公开、透明等优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暗箱操作,司法拍卖网络化已经成为司法拍卖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司法拍卖网络化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网络司法拍卖的实践创新,推动了立法改革和司法创新,但是在司法拍卖主体性质、救济权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笔者认为网络司法拍卖较之于传统司法拍卖模式,应定性为公法性质,并从救济权角度分析争议来的改革契机。  相似文献   

4.
拍卖行业与浙江法院这次争议的首要焦点是法院利用淘宝网提供的网络平台直接拍卖是否符合当前的法律法规,其实质是人民法院是否有权自行组织强制拍卖的问题。未来立法不妨明确赋予法院司法强制拍卖权。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2012年3月修正了原来的刑事诉讼法,它对原有的侦查与监督方面的条款作了较大的改动,本文从新刑诉法的视角说明侦查监督司法实践的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黎波 《法制博览》2015,(6):261+260
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涉及专门性问题的民事案件日益增多,所以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越来越依赖鉴定人出具的鉴定意见,诉讼双方对鉴定意见的争议往往成为案件审理的关键。2012年修改后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8条规定明确了鉴定人出庭制度及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但这条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部分当事人随意启动鉴定人出庭程序,人为制造诉讼障碍,浪费司法资源,损害司法效率,或者当事人对权利行使不规范,如拒付、少付鉴定人出庭费用等。  相似文献   

7.
郑惠敏  王阳 《法制博览》2013,(1):159-160
逮捕剥夺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刑事强制措施当中最为严厉的措施。行使逮捕权应该本着谨慎的态度,但是目前我国逮捕率较高,在司法实践当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对逮捕必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笔者从新刑事诉讼法的背景下出发,对逮捕必要性审查进行系统地论述,以促进司法实践工作更好地展开。  相似文献   

8.
正《全球警务》(Global policing)一书系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法学院犯罪学与刑事司法教授本·鲍林(Ben Bowling)和加拿大约克大学犯罪学和刑事司法教授詹姆士·谢普蒂基(James Sheptycki)于2012年撰写,由赛奇(Sage)出版社出版。该书中文版于2014年由华东政法大学倪铁副教授翻译、法律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
计雯妍 《法制博览》2013,(9):110-111
依照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196条的规定,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人可以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受理后,经过审查,区别情况处理: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作出拍卖、变卖财产的裁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申请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0.
2012年3月14日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的规定进行了全面修改,是较为全面的改革和完善,体现了我国人权保障逐步完善的过程以及我国正当程序理论研究与刑事诉讼程序设计、配套制度司法改革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