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海娟 《法制博览》2013,(3):134+133
恐怖主义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恐怖主义犯罪需要完善的国内立法和广泛的国际协作。审视我国当前刑事立法现状,有关恐怖主义犯罪的内容尚不完善,仍需进一步健全,以利于更有力地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2.
贾珺 《法制博览》2013,(1):26-29
商业贿赂作为一种极不公正的商务潜规则,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是目前世界各国着力打击的对象。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贿赂犯罪立法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三十年,其中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从最初仅有两个刑法条款到现在多个立法司法解释的出台,我国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正在逐步跟进新形势新情况。伴随利益的驱使,商业贿赂犯罪继续愈演愈烈,因此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的立法规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陈天一 《法制博览》2023,(31):121-123
食品安全与民生息息相关,《刑法》规制是规范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然而我国《刑法》中仍存在现有食品犯罪罪名狭窄、犯罪条文规定不完善、罚金刑范围不明确、从业禁止制度规定不健全等问题,本文通过整理总结我国近些年食品安全犯罪的司法实践,提出了一定的建议,例如,《刑法》可将食品安全犯罪归类为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同时修改罪名,扩大规定范围;完善罚金刑制度;明确从业禁止制度。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食品安全立法的改进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组织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犯罪预防的重点内容,《刑法修正案(七)》第8条对此专门作出规定,立法者将其作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二规定在刑法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之中,但并没有确定具体的立法罪名。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但不包括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法治思想与刑法的学科属性、刑法的法律属性结合起来所形成具体的刑事法治思想,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刑法立法应当与时俱进,切实发挥好保护人民利益的基本功能""刑法立法对性质不同的犯罪要坚决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刑法立法要追求公平正义""刑法立法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罪刑法定原则""刑事立法要加强对公民民主权利、政治权利的保护"。由此,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都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人权保障与惩罚犯罪一直是刑事诉讼的核心,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法》问世激起了人们人权保障的坚强决心,在古代纠问式的诉讼模式下,人权保障成为一种奢望,随着近代人权保障的立法和实践完善,被告的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好的尊重,但由于立法落后和制度缺位,仍需进一步加强人权保障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的有罪必罚观念和犯罪化刑事政策,体现着较强的刑法工具主义色彩,虽有利于社会防卫却有失于人权保障。一方面,预防刑法立法确有预防犯罪之效;另一方面,对于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无适用刑罚必要性的犯罪人判处刑罚并不能发挥刑罚的特殊预防作用,与刑罚个别化和精准说法的要求尚有距离。有效的犯罪治理不能仅靠立法扩张犯罪圈的做法来“堵”,同时也要注意从刑罚限缩上对犯罪造成的社会问题进行“疏”。鉴于当前刑事立法无法满足刑罚限缩的实践需求,因此有必要从实体法上建立和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企业刑事合规制度以及刑罚替代措施,从程序法上扩大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引入暂缓判决制度等,以此应对预防刑法立法带来的犯罪圈扩张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蕊 《法制博览》2015,(4):54-55
在我国几千年的男尊女卑伦理纲常等级观念下男性作为强奸罪犯罪对象的现象并不多见,但近年,同性恋、性骚扰等现象越来越严重,男性性权利受侵害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将男性纳入强奸罪犯罪对象是域外立法的趋势,是社会现状、人权、宪法的必然要求,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以扩大猥亵罪的适用范围,而我国还未将男性纳入强奸罪的犯罪对象,因此在强奸罪犯罪的对象立法完善方面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立法采取附属条文的立法模式,主要体现并分散于《刑法》、刑法修正案和若干司法解释之中。从顶层设计来看,我国现行条文对未成年犯罪人已经足以达到教育、感化和改造的立法初衷,创设独立的少年刑法既无必要也难以操作。少年刑事立法应力戒情绪,防止被情绪化的舆论或者民意所牵制,对于刑事一体化的推翻与重建不能一蹴而就,应首先考虑能否通过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案例的方式予以弥补,而不是依靠单纯改变刑事立法模式以适应现实少年司法的需求。在未成年人构罪问题上,应提高未成年人犯罪的准入门槛,平衡成人犯罪的量刑标准,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制度防治。从具体问题来看,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不应降低,对未成年人不得适用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世界各国的刑法理论研究和立法研讨中,对于犯罪未遂行为均给予一定的刑事处罚。但对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却存在诸多争论。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向来以"主客观统一说"来说明犯罪的理论中的各种问题,但是,对于刑法处罚未遂犯的基本理念,缺乏深入研究。关于未遂犯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上存在着客观未遂论,主观未遂论,和折衷未遂论三种观点。事实上,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涉及许多刑法根本问题,本文从刑法基本理论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探究未遂犯的处罚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