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董旭峰 《法制博览》2023,(24):94-96
我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解释》均未明确规定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案件中各类人员回避决定权的归属,也未明确规定同时多位不同类型人员回避决定权的归属。本文从解释论及立法论的角度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颖 《法制博览》2015,(5):69-70
本文以小额诉讼的概念、建立小额诉讼的必要性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我国现简易程序的利弊,总结制度实行中面临的困难和窘境、以及我国民事诉讼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进一步分析了民事小额诉讼程序在各个方面应当改进或变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并非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但附带民事的处理结果,却可能成为刑事和解的重要依据。由于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本身相对简单、法律依据过于笼统,导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成为目前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笔者试以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为例,就刑事案件中多见的共犯陆续抓获后附带民事诉讼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峰 《法制博览》2023,(23):95-97
本文首先研究与探索民事“执行难”问题的表现以及其危害性,之后剖析在民事诉讼案件当中产生“执行难”问题的原因,最后基于立法完善的角度提出相应策略,用以切实助力解决我国民事诉讼案件当中的“执行难”问题,推动我国社会法治化建设水平与质量得到提升,达到切实保障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参加。简易程序案件的出庭要重点对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的保障和法院审判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如何贯彻简易程序案件出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完善办案机制、简化庭审程序、加强对审判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苏佳 《法制博览》2013,(2):173-174
送达是连接司法机关和当事人的重要桥梁。我国将电子送达方式以立法形式直接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是我国立法对送达制度的完善,这将有助于民事诉讼效率价值的实现,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同时也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但是电子送达作为传统六种送达方式的补充,也有其局限性。本文将在分析我国现行民事送达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民事电子送达的建议,以期我国民事诉讼能够更好地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在我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我国法制建设的推进,调解这项具有东方特色的制度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从现行调解制度存在的弊端分析,我国的调解制度中案件适用范围过于宽泛,采取调审结合的模式且调解无具体期限的限制,法官集审调权力于一身,会有滥用调解权的隐患,并且缺乏对法院民事调解的有效监督。本文是对我国民事调解制度完善提出的一些粗浅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春东 《法制博览》2015,(7):212-213
为保障民事诉讼活动的公正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回避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对于与案件有某种特殊关系、可能妨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应将其排除在民事诉讼活动以外。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适用回避制度的人主要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自然人。然而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与案件存在可能妨碍案件公正处理的特殊关系的是一个机构,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此情形下,该机构中的任何一个有资格参与诉讼活动的人均不宜再参与该案件的诉讼活动。这就是所谓的集体回避。例如,一个以某法院作为被告的案件,依《民事诉讼法》确定的管辖原则,该案件又应由该法院管辖。这就出现了我们俗称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的问题。因此,该法院作为一个集体来回避案件的审理,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将以法院的集体回避为核心,浅要论述民事诉讼活动中的集体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若一 《法制博览》2022,(6):127-129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完善与修正,特别是在现如今社会发展复杂度不断提升的环境下,民事纠纷情况也有所增加,这也加大了民事诉讼案件的发生率,证据提供是民事诉讼案件之中重要的构成部分,而且其难度也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事纠纷案件处理.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本文则就《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展开了探索,希...  相似文献   

10.
肖烨 《法制博览》2022,(13):46-48
自由心证制度对于提高法官办案主观能动性,实现裁判的公正,提高办案质量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自由心证制度的适用是顺应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表现,也是应对经济高速发展下大量复杂的纠纷问题以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的有力工具.我国民事诉讼案件众多复杂,自由心证在民事诉讼的适用也存在着需要进行规范的问题.本文将对自由心证在我国民事...  相似文献   

11.
在行政与民事争议交织的案件中,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现行解决争议的有效方式。但是,通过对实践中一些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例的考察,在涉及到一些行政登记类行民争议交织案件时,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模式相较于单纯的民事诉讼往往更显繁冗,甚至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做出互相矛盾的民事与行政判决。为了突破这一困局,可以对行政、民事争议的连接点进行分析,判断案件的性质然后决定是否有必要将该两类争议合并审理,如此不仅可以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同时也可达到案结事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周晓梦 《法制博览》2023,(24):145-147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牵扯到了债务问题,其中占比最重的是一债务多债权案件,即一件民事诉讼案件中出现一位债务人和多位债权人的情况。债权人对于所属债权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民事诉讼法中的参与分配,对这一类问题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制度本身仍有一定的缺漏,本文就制度的问题做出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绵 《法制博览》2015,(6):13-15
诉讼模式的探讨已经成为民事诉讼法领域争鸣最盛的话题之一。本文就诉讼模式之争鸣与发展展开探讨,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各诉讼模式及其成因,并对未来诉讼模式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在我国民事诉讼司法改革之时,完善诉讼模式制度,促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辰 《法制博览》2013,(11):150-151
2012年8月31日,我国民事诉讼法经历了全面的修改,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改结合社会审判实践中为及时解决面广量大的民事纠纷的需求,根据一些地方的试点探索并借鉴国外良好的做法,就适用简易程序的部分案件设立了小额诉讼制度。笔者针对当下民诉法中小额诉讼制度的立法背景、所体现的法律价值,并通过比较法分析方法以论证小额诉讼制度设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将小额诉讼制度与国内现有的普通程序、简易程序,以及实践中被广为采纳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速裁机制等进行比对分析,挖掘小额诉讼制度的比较性优势,  相似文献   

15.
姜英超 《法制博览》2015,(8):130+129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完善,证券市场中的侵权行为也愈演愈烈。而我国现有民事诉讼制度关于证券领域的民事赔偿缺乏明确规定,无法有力地处理证券市场上的各种纠纷。本文通过对美国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的优劣势分析,将中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与其进行对比,结合中国当前现实因素,提出了改革中国诉讼代表人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民事上诉制度在我国的民事审级制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几经修改,特别是今年的修改值得关注,但我国的民事审级制度还存在着不足,在民事上诉制度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针对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制度存在的缺陷,应当依据我国具体国情,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民事上诉制度,完善我国现行的二审程序,建立有条件的三审终审制,不断完善我国的民事上诉制度。  相似文献   

17.
郝秀梅 《法制博览》2013,(2):102-103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检察监督在民事诉讼执行中有其合法性与合理性,民事诉讼在执行中也应当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支持以及检法之间的对立等因素的影响,检察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在实践和理论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法律监督的"阳光"有助于维护民事裁判执行的合法性与强制执行性,有助于维护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权力没有制约,会滋生腐败,需要尽快完善我国的检察监督机制,保障国家权力的廉洁性和权威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8.
简易程序具有迅速、简便的优点,但是体现诉讼效益原则的同时,也产生了弱化权利保障的问题。对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未成年人案件来说,在比较缓和的法庭中进行审理,迅速、及时终结诉讼程序,都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但是我们也需完善指定辩护制度,赋予未成年人选择权,切实做好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民法与民事诉讼法同等重要,二者是明显的辅助关系,缺一不可。在深入分析民法典时代中民事诉讼以及各种法律合体的二元分立关系模式过程中,还需要渗透到融合民法典时代发展特征中展开多元化分析,讨论其制度发展过程中的某些体系化、绿色化以及实用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民事诉讼制度以及民法更迭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些改革是对我国原有刑事简易程序存在诸多弊端的完善,有利于有效发挥刑事简易程序的自身优势。然而,现有简易程序的某些修正在实现一定价值追求的同时,也同时暴露出与一定诉讼价值相悖的消极弊端,需要引起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