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美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和平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飞 《美国研究》2005,19(4):132-141
2003年10月1日始至2004年3月31日,笔者走访了60位美国学者,同他们就中国和平崛起与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①现将受访学者的主要观点加以综述,并对采访情况做简要介绍。一这次采访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美国学者对中美关系中长期走势的看法。有两个重要事件为背景:一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战略机遇期”这个概念;二是中国学界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并引起中美两国战略界的极大关注。笔者曾参与中国战略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课题研究,这促使本人对中国和平崛起与中美关系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进行了一些思考。中国要实现崛起,只能以…  相似文献   

2.
姜长斌 《美国研究》2004,18(3):141-149
《从解冻走向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再探讨》① 于 2 0 0 4年 5月正式推出 ,该书英文版不久也将在美国面世。这是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中美关系史研究项目的第三阶段成果。1995年春 ,中美两家研究机构着手进行“当代中美关系史”合作研究项目时 ,双方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如今 10年过去了 ,回首走过的路途 ,确实“有话可说”。一 “当代中美关系史”合作项目盘点至今 ,这一合作项目已经完成了三个阶段的任务。第一至第三阶段总共有 19位中外学者参与这一项目的…  相似文献   

3.
浅论中美关系的大环境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缉思 《美国研究》2006,20(1):89-96
中美关系的国际大环境是:“一超多强”的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2005年是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最平稳、最成熟的一年,脱离了“非敌即友”的简单逻辑。美国明确地把中国定位为崛起的大国,视为仅次于伊斯兰激进势力的战略对手。中美双边问题日益多边化,特别是在中日摩擦增加的情况下,中美日三边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台湾问题暂时不处于中美关系的中心位置,有利于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布什主义"的走向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雨凡 《美国研究》2005,19(4):7-24
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以单边主义、“政权更迭”和先发制人式预防战争为特征的“布什主义”,其目的是追求美国的绝对军事优势和美利坚帝国。本文在对“布什主义”的实质,产生的学理背景和社会根源,以及其内在的矛盾和外部的阻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测未来几年美国外交政策走向和对中美关系的可能影响。本文认为,布什的美国远比一个新兴的崛起大国更加危险,但“布什主义”的内在矛盾、美国有限的资源和国内政治制度决定了它的前途并不看好。“布什主义”对中美关系影响有限,美国已开始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并试图通过接触,适应日益崛起的中国,保证其对华政策有双重保险。  相似文献   

5.
王煜 《新民周刊》2022,(6):22-25
台湾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最为关键的问题,要想真正推动中美建交,就不可能回避台湾问题。《上海公报》发布,尼克松成功实现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人们原以为新中国与美国的正式建交会在短时间内“水到渠成”,然而这一等又是将近7年。究竟是什么拖住了两国建交的脚步?在这段时间里,各方力量又开展了怎样的博弈?“水门”堵住建交之门尼克松访华时曾表示要在他的第二任总统任期内实现与新中国的建交。1973年1月,他如愿连任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6.
"中美长期对话"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宁 《美国研究》2005,19(4):152-155
2005年9月27日至9月28日,美国凯特林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行了第19次“中美长期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凯特林基金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上海美国学会等单位的20余位中美学者与会。开幕式上,美国凯特林基金会主席戴维·马修斯(DavidMathews)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顾国良分别致辞,回顾了过去20年来“中美长期对话”对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知识界互相了解所做的工作。与会者主要围绕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有趣的时代:美国应如何处理中美关系[美]傅立民(Chas W.Freeman,Jr.)著王柏松王在亮译2018年1月出版/98.00元本书为尼克松访华首席翻译、美国著名外交家、中美关系专家傅立民最新力作,是一本讲述中美建立正式关系前40年取得的进展和对未来40年前景预测的书。在本书中,傅立民提出了一个未来几十年都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问题:在财富、权势、声望都在向中国转移的时代,中美两国应该如何管理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4月 3日至 5日 ,“面向 2 1世纪的美国和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国内的 1 0 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得到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和南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处的大力协助。会议收到论文 5 0多篇 ,分大会学术报告和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进行 ,包括主题发言、评论、提问和讨论等环节 ,气氛十分热烈。中美关系是这次研讨会的重点议题。与会者对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进行了回顾 ,并展望 2 1世纪中美关系前景。会上的有关讨论反映了中…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在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确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同时,规划了未来几十年中国发展蓝图和与之相应的外交战略。中美关系在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从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出发,希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然而,从美国的"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来看,对华战略中的负面因素增强,中美关系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不过,综合世界格局变化和美国战略调整等方面因素,中美关系仍然存在一些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王俊 《美国研究》2022,(6):152-156+8
<正>2022年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50年来,国际形势、世界格局以及中美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2022年11月19日至20日,中华美国学会主办,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联合承办了2022年中华美国学会年会暨“尼克松访华50周年:世界秩序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形式,分别在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腾讯会议三个会场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