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央为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国民经济的调整起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国民经济方面的严重困难,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起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起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八字方针的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后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大战役,也是实现经济工作指导思想转变、走有中国特色道路迈开的第一步。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是针对当时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为摆脱经济困难而提出来的。这个方针的形成又和端正经济工作指导思想、探索现代化建设的新路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抓大放小”是我们实现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之一。无论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还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中央对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的方针都是一致的,正确的。必须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型企业,放开搞好中小国有企业。通过坚持“抓大放小”方针,逐步做到“大企业强,中小企业活,劣者遭淘汰”。  相似文献   

6.
《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1期刊登了林蕴晖、高化民同志合写的《“不要四面出击”是个战略方针》一文(以下简称《战略方针》),认为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规定的“不要四面出击”是个战略方针。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不要四面出击”是个策略方针。探讨“不要四面出击”是个战略方针还是个策略方针,必须首先明确战略方针和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时期财经工作方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少史学著作习惯把抗美援朝时期的财经工作方针概括为“边打、边稳、边建”(或者称“边抗、边稳、边建”) ,并且把“国防第一 ,稳定第二 ,其他第三”等同于“边打、边稳、边建”。笔者以前也曾接受这种观点。近年来 ,根据有关文献 ,笔者对抗美援朝时期财经工作方针进行了研究 ,认为上述观点是不准确的。  一、抗美援朝开始后 ,“国防第一 ,稳定市场第二 ,其他第三”的财经工作方针是怎样提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 ,中央人民政府就把经济恢复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上。 1 95 0年 6月初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  相似文献   

8.
深刻领会依法治国方针全面提高女领导干部素质□卢秀珍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是指导今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方针,中国妇女作为国家建设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调整起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李富春与国民经济调整的起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初李富春开始觉察“大跃进”中的问题,主张冷热结合、全面安排各方面建设,并最早提出整顿建议和六字方针;经过周恩来补充,六字方针正式形成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针对初期调整的徘徊局面,李富春又提出“退够”的主张,为国民经济调整的起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邓小平同志论述国际法原则,处理国际关系的文章中,最为醒目的是邓小平同志在处理国家间主权争议,国家内领土统一等问题时提出的“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的方针,这一方针,给国际法观念注入新的内容。本文拟就“一国两制”“共同开发”方针的国际法意义试作论述。 一、“一国两制”“共同开发”方针对国际法原理的体现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形成国际关系。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章、制度就是国际法。国际法在国际交往的实践中产生,也在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发展。五十年代,随着新独立国家的增多产生了新  相似文献   

12.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要从今年起再用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于赵紫阳总理所说的上述精神,有些党员和干部没有很好地理解。有的同志竟误认为,中央所以提出还要继续调整,是因为三中全会以来,“八字”方针未能得到贯彻和落实。我们认为,有的同志之所以产生这种认  相似文献   

13.
坚定不移地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以下简称“依靠”方针),是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把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保持和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企业改革的深度推进,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主人翁地位出现了弱化与虚化倾向,这种反差不仅仅是因为产权关系、经营机关系及劳动关系发生变更使一些人在实践中产生了错误认识,而且尤其与一些领导干部主观上淡化“依靠”方针不无关…  相似文献   

14.
陈煦  苏峰 《北京党史》2008,(4):19-23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国民经济再次出现违背客观实际、急于求成的冒进倾向。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及时发现这种倾向,推动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这次调整不仅较好地解决了1978年出现的“洋冒进”,而且初步克服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及以前经济建设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克服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这不仅在当时为恢复国民经济和搞好综合平衡作出了贡献,而且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岳巍 《前线》1959,(21)
一、高速度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党和国家可以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指导国民经济保持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经验,都充  相似文献   

17.
李鹏总理在全国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郑重地重申:“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不仅重申了我国一贯的原则立场,更表达了我国政府的坚强信念。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在尊重客观现实、尊重客观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和制定的。因而具有科学的根据,这个科学的根据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8.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下简称“双百”方针),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的转折关头,为适应科学、文化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提出的,有着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苏为鉴”,艰辛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成果之一。然而,“双百”方针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多有起伏曲折,呈现出一个很大的“之”字形。因此,回顾研究“双百”方针的历史命运,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于我们更加坚定、自觉地贯彻实施这一方针,推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了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工作"八字方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之一,从实际出发,对"八字方针"的形成以及对国民经济调整起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易欣 《新湘评论》2004,(10):60-61
1961年1月。在经历了三年的“大跃进”以后.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调整。为了切实执行这个方针,系统解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邓小平领导和组织中央书记处、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派出11个工作组,分别到北京、上海、天津、太原、吉林等地的工矿企业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