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新闻媒体、互联网平台与公众三个视角探讨数字传播时代新闻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数字传播环境下,平台在新闻媒体的利益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过度保护新闻版权的方案则可能伤害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已将除单纯事实消息以外的大部分新闻作品纳入版权保护范围,因而扩张新闻版权并非必要。虽然平台可以利用合理使用制度与避风港规则进行抗辩,新闻媒体仍然能够以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对侵权行为提请确认与规制。而对于增加新闻媒体权利与互联网平台义务的规则设计方案,如新闻出版者邻接权与“过滤器”条款,则需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加剧相关各方权益失衡的后果,以及对公众信息接近和表达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冠华  李寒 《政府法制》2014,(16):52-52
自媒体时代的爆料人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线人或传统媒体的新闻爆料人,他们将爆料信息在本身就匿名的网络或微博上发布,通过粉丝转帖或@他人等方式引起媒体或政府关注,这些爆料信息不会经过专业媒体的把关,而且爆料信息涉及范围也非常广泛,覆盖反腐、食品安全、政府职能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21世纪新闻传播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论述了新闻教育机构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的几个重要问题。文章认为,改变新闻教育观念是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前提。新闻教育必须实施通才教育,从单学科教育转向多学科综合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从单技能教育转向素质技能综合教育;必须实施高科技教育,从廉价教育转向高投入教育。文章指出,加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基础。政治强、业务精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教育的目标;多学科交叉“信息模式”是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模式。文章强调,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新闻传播教育必须改变目前“重理论,弱实践”的状况,才能适应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吕怡然 《检察风云》2010,(20):62-63
当今是多媒体时代,也是媒体多的时代。媒体非常多,与过去相比,无法想象。现在的信息传播。就好比是空气流通。到处都是信息在流动、信息在传播。所以信息的传播者,或者说我们的职业新闻人,本身也就不时地成为新闻,“被”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5.
在战争时期,爱国主义情怀使媒体从业人员自然的站在本国的立场看待战争、报道战争,从而带有维护国家利益的色彩,而这与追求公正、客观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往往使传媒处于两难的境地。本文从媒体的战时报道行为入手,对爱国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表现及其冲突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媒介传播时态下的“微政治”:基本认知与中国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媒体作为典型的媒介传播正在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技术力量深刻地塑造着后传统社会的生态与情境,并将人类带入了微政治的全新时代。微政治不是传统的阶级政治,它是以网络传媒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力量嵌入并塑造的社会;是将普通人的日常事务纳入政策关切,从而带来治理结构转型的一场政治社会运动。微政治也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变迁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主要是围绕“官报”的产生与运作的一些话题,官文书和官报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新闻检查的严格控制使社会信息闭塞,思维活动僵滞,所谓的“民报”也只能是“官报”的翻版,民问非法小报实在微不足道。古代新闻传播的狭隘传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近代社会的愚昧落后,也给中国新闻事业的现代化进程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如何从阴影中走出来,踏上新闻现代化的康庄大道,是当前新闻学界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日益凸显。本文主要探讨新闻传播具有的导向功能、育人功能和保证功能等三个功能,为我们把握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了一种借鉴和指导作用,从而增强我们对新闻传播行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虚假新闻是目前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顽疾。本文简要概述了虚假新闻的危害:不仅损害了媒介自身的公信力,损害了受众的切身利益,还给被报道对象产生极大的危害;同时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采访作风漂浮、新闻职业道德修养的缺乏和媒介竞争的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并提出了防治虚假新闻应采取的措施,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自律与完善新闻监督制度的他律结合来规范新闻媒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指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见台、新闻电影等大众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行为新闻传播则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发布、新闻传送等各个新闻活动过程。新闻自由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基于人民的委托所享有的依法自由从事采访、写作、发表、出版新闻作品并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论新闻发现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闻发现的含义和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发现做了简要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的新闻,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新闻是什么呢?她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变动了的或变动着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消息新闻的画面。消息新闻的画面情节具有不完整性,具体从两方面讲。  相似文献   

13.
玉朋 《法制与社会》2010,(6):223-223
编辑是组织、审读、挑选和加工作品的工作,是传播媒介工作的中心环节。广播是借助声音传播信息的媒介,就某一具体栏目而言,广播新闻编辑在从事编辑活动的时候,主要依据单篇新闻的重要程度或内容的组合形式来进行加工编排。编辑人员在对稿件的编排过程中既是该新闻产品的产生者之一,同时也是新闻传播中的把关者,对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律、高质量地传播信息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对广播新闻质量的优劣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本文根据实践,认为广播编辑应具备以下素质,才能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媒体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彭莉  马宁 《行政与法》2004,(12):102-103
我国目前只是依靠零星散见的法律条款和新闻政策来调整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这就造成了新闻诉讼纠纷案例的激增。而尚无新闻法,使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与公民的权利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失衡。所以,为了公平起见,使媒体市场走向良性发展,国家必须加快出台新闻法,以保障媒体乃至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监察》2016,(4):4-5
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这种新闻用简单显见的文字或机械的录制手段将客观现象或事实记录下来,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客观现象或事实组成的一种信息,而这种信息自身要求它具有迅速的传递性和扩散性。鉴于时事新闻的这种本质属性,如果对时事新闻予以著作权保护的话,势必会妨碍时事新闻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因此我国著作权法明文将时事新闻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这也完全符合《伯尔尼公约》所规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新闻立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煜虹 《行政与法》2003,(12):87-89
新闻传播活动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涉及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任何国家都需要通过适合本国情况的新闻法规范这一重要领域的活动。我国新闻法制建设历史悠久,特别是建国后进行了大量修订和补充工作,但是始终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的新闻法,这与我国日益蓬勃复杂的新闻传播事业,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情况不相适应。我国新闻立法进程缓慢的问题主要在于认识上的偏差,要适时、顺利的出台和实施新闻法,必须从法制意识和对新闻自由的理解方面寻找原因,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18.
媒体虚假新闻的危害已是人所共知,对其打击也是长期不懈,然而虚假新闻却讨而不绝,伐而不灭,认清其产生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制止其的传播是有必要的。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体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受众接受传播者所传播的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以传播效果为中心的,而受众的接受又是传播效果得以实现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受众接受的重要性入手,指出: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受众不单纯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器,也不是信息的主动的制造者,而是一个能够自由地面对信息的制约者与反馈者。因此,作为传播者的新闻工作者既不是受众思维的完全的控制者,也不是完全顺从于受众的谄媚者,而应该是一个能够控制信息的舆论引导者。由此我们得出,新闻传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立足受众,为受而传,以报道真实新闻事实为基本前提,以关注受众的需要和利益为基础,引导受众从单纯的对利益的关心和追求升华到理性认知的层面,从而实现健康、有效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梁来庭  吴昊 《法制与社会》2010,(32):207-20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随着农村管理事务不断扩大,权钱交易机会增多,涉农职务犯罪呈现上升趋势。本文以合肥市一起典型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为视角,解析此类犯罪的主要特点、剖析此类犯罪产生原因,并从检察机关打防结合、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