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刑事责任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化祥 《政法学刊》2005,22(3):59-61
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刑事责任定义上,基本上是比较的含混的观点,这此观点不能揭示刑事责任的本质特征,又不能解释刑事责任和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密切关系。刑事责任是犯罪行为人用生命、肉体或人身自由等其他资格为消除犯罪恶害,恢复社会宁静,应付出代价的份额。犯罪是一种法定条件的满足,刑事责任是一种评价过程、裁量过程,直接决定了刑罚的种类和轻重。  相似文献   

2.
高瑞琴 《政法学刊》2011,28(3):41-44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关于该制度的规定。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有别于非精神病人,该制度的设计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实践中,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理论和实践操作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种冲突需要从制度、工具和文化三个层面解决。  相似文献   

3.
王忠民 《河北法学》2004,22(7):106-108
刑事责任分类问题是刑事责任问题的"枝叶",对它的认识有助于对刑事责任的把握。思考中国本土文化,挖掘有价值的文化内涵是激扬刑事责任生命的催化剂。单(前、后)足刑事责任与双足刑事责任的分类是以犯罪行为人涉足犯罪行为的"深浅"为标准所作的程度类别分类。这种程度类别分式在立法上是得到表现的,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没有直接实施犯罪客观构成要件的行为,但对犯罪的实施起一定作用的人,可以构成从犯或次犯。根据一般规则,他们的责任是派生的,并从属于实施犯罪客观构成要件之行为者的责任。如果不加以限制,该规则就会导致一些极其无价值之无罪判决。为给那些甚至在直接实行行为人因某种原因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间接地参与犯罪的人定罪,英国和澳大利亚法院都采用了一定的原则或者策略。有一些案件中的论理好象要否定一般规则,但大多数权威人士虽然接受一般规则,但却又劈出一块作为有限的例外。在英国法中,主要例外是无辜代理之例外。澳大利亚法院则更为慎用这一策略,而力求通过协作行为原则定罪。本文坚持认为,在某些案件中,追究刑事责任的一个更好的基础,是因果关系这一基础。导致一个无责任者实施犯罪客观构成要件的人,是主犯而不是次犯。除此之外,他们的刑事责任所要求之犯罪主观构成要件,是个犯或主犯所要求之主观要件,而不是次要主体之主观要件。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深入的揭示刑事责任这一刑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刑事责任的概念着手,通过对其价值的研究,分析其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法律地位和承担方式,充分论证了其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李长城  陈怡 《法制与社会》2012,(28):230+233
14岁以下少年不负刑事责任存在缺陷:不符合少年犯已具备一定刑事责任能力的现实,不能实现刑法的保护功能.以少年的心智成熟状况、理解判断能力为标准,少年犯应当承担适当的刑事责任.我国应当规定少年犯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为12岁,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建立相应的刑事责任体系,扩大收容教养等强制性矫正措施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刑事责任的若干追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旭 《法学研究》2005,27(1):97-110
虽然刑事责任理论早就引起我国学者关注,并被引入到刑法学体系之中,但关于刑事责任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尚未明晰。特别是关于刑事责任的体系定位与价值认知的冲突、关于刑事责任根据的理解分歧严重影响着刑事责任理论的深入。应当用"改造模式"协调刑事责任的体系定位与价值认知的冲突,用梳理不同范畴关系的方法化解分歧。研讨刑事责任的意义在于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刑事责任及其丰富的价值蕴含。  相似文献   

8.
9.
刑事责任能力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加明  杨小兰 《河北法学》2004,22(6):137-139
我国刑事责任能力理论认为刑事责任能力不仅是犯罪主体的构成要素,也是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因素,从概念、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重新建构,认为刑事责任能力是刑事责任主体的构成要素,也是判断犯罪主体是否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上是"犯罪能力"还是"刑罚适应能力",还是二者兼备。刑事责任能力本质应当是"犯罪能力"与"刑罚适应能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家之间平等独立无管辖权,没有国际法渊源适用于国家承担国际刑事责任,刑法上的刑罚方式无法适用于国家以及个人犯罪与国家责任之间的界限难以划清等原因,国家不能承担国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樊凤林 《法学杂志》2002,23(4):13-15
如何确定未成年人的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是刑法中一个重要问题 ,必须审慎对待。对未成年人犯罪运用刑罚和案件的诉讼程序均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我国刑罚的目的 ,研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与研究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应当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李航 《法制与社会》2014,(11):79-80
刑事责任年龄在刑法立法过程中都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如果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过高,会放纵犯罪,背离刑法初衷,而如果刑事责任的起始年龄过低,则会出现打击面过宽的情况,造成社会动荡,不符合刑罚目的。因此,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和如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值深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刑法只规定了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 ,这是不完善的。从自然规律、刑罚目的等各方面进行考察 ,刑法都应规定刑事责任的最高年龄。在完善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时 ,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无刑事责任的年老者的危害行为的处置可参照对未成年人危害行为的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交往越发的频繁,由此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也就成为更加经常的情况。国家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极有可能损害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甚至出现如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人间悲剧。因此,我们讨论国际刑事责任对于预防类似情况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讨论国际刑事责任中相关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有关国际刑事责任主体的一些看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法商研究》2008,25(1):29-41
转化型抢劫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是一个刑法立法不明确、刑法学理论有争议、司法解释不统一、司法适用有困惑的问题。基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与机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的精神实质及其法律拟制规定与转化犯的性质,根据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规定以及刑法学界与司法实务部门对相关问题的一贯立场,从处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宜提倡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可以成为本罪主体的"非身份说";同时只有在以"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致人重伤或死亡时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非身份说"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9条规定处罚范围的合理性,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且与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理念相一致,确保了犯罪构成要件的定型性。  相似文献   

17.
刘昕悦 《法制与社会》2010,(29):274-274
当今社会,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而现行刑法的相关规定已经无法有效预防和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公平原则和罪行相适应原则在刑法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刑事责任以犯罪为前提,以刑罚和非刑罚方式实现。但在冤假错案中,刑事责任却被扭曲,其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正当性受到质疑。本文指出了解冤假错案的原因并解决好这个非正常现象,才能保证刑事责任及时、合理、正确的实现。当然,制造冤假错案的犯罪行为,也必须得到追究。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 《犯罪研究》2003,(3):48-50,56
近年来,随着我国涉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诉讼案件逐渐增多,注册会计师遭受刑事处罚的案例也在增加。但总体而言,承担刑事责任的注册会计师并不太多,这固然与注册会计师谨慎处事分不开,但也与我国刑事法律责任体系建立较晚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吕磊 《法制与经济》2013,(12):19-20
当今时代,法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种人、财、物、技术、管理集合的组织,法人创造着大量的财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法人在激烈的竞争中,在追逐利润的驱动下,造成人命伤亡或巨大财产损失的情况却屡见不鲜。这就产生了法人犯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