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浓厚的兴趣,可以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相反,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寓学于乐,以趣激学的体会。一、设疑引趣所谓设疑,就是有意设置障碍,造成疑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这样可以唤起动机,激发兴趣。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教师不仅要善于答疑,还要善于设疑,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注意和探索行为。如:在讲“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时,我提出“从马尾上拔出一根毛,…  相似文献   

2.
引趣三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规律,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使学生的兴趣得到理想的发展,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条途径,收效较好;一、以疑引趣。①于平淡无奇处引趣。通俗性、可读性是新编政治教材一大显著特点,不少内容,乍一看来,明白如话,一目了然,平淡无奇,学生学习容易滑过。这就需要教师于平淡无奇处引疑激趣。如,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教材上为什么要使用“一套”一词?从这“一套”可说明什么?这样于…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教育特别提倡和强调“激发兴趣”、“强化动机”、“教会学习”、“发展智能”。而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对完成学习任务起推动作用,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制约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以“情、奇、疑、争、用”五字入手,寻找并建立情知融合点,创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动之以“情”趣“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和改变学生情感的内容和品质。演员表演只有进入角色,才能打动观众;教师上课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激励和感召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如…  相似文献   

4.
当前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照本宣科,强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呢?根据中学生求知欲强、喜欢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设疑导思是个好方法。一、于无疑处设疑,疑中激化于无疑处设疑,疑中激化,就是教师有意在不难理解或看似无疑的内容中发掘疑点,引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正可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因此,在无疑之处设疑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例如,在初三《思想政…  相似文献   

5.
法律常识课探究型活动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绪追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运用有关教学资源(教科书、课外书、网络多媒体、社会生活等)进行探因究果式的学习与调研的活动,以达到法律知识内化成学生的心得并形成能力的活动教学过程。 探究型活动教学主要分两个课题或说是两个环节:第一,探究性学习,这是基础;第二,探究性调研,这是应用,是学习的深入。 一、探究性学习 主要是“以案学法”,指通过一定案例情境,设疑、引趣、启思,使学生自主学法,学会学法,初步有解决案例问题的能力。案例可以…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科学人生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的作用。电化教学具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用它来辅助课堂教学,对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作用是显著的。借“电”引趣,激发学习热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如果教学过  相似文献   

7.
去年10月在泰安举行的全国首届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活动是教改成果的荟萃,是教学艺术的展示。大会参评者都能坚持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方向,较好地采用了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融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材知识的科学性为一体,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觉悟的提高贯穿于授课之中,其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设“疑”拓“路”,引导学生思维——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巧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形成矛盾、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引…  相似文献   

8.
现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可读性强而又通俗易懂,容易使学生初涉教材就自认为懂了,好像没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其实,这种“无疑”并不是真正无疑,而是没有用心钻研教材,没有找到认知矛盾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疑点,鼓励学生发现疑点,启迪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教材的重点、难点,概念…  相似文献   

9.
多年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书有路“趣”为径,学习无忧“乐”作舟。一、转换角色引起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了便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十分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常常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出是一种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二、语言技巧激发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感召力、说服力与教师的语言技巧、语言风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一些风趣幽默、耐人寻味、内容深刻、饱含哲理的语言,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10.
古人有言:“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热烈、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自娱娱人,产生教与学的双重效能。敲打学生心灵。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应直接指向学生的心灵空间,以新的情境和新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心灵震荡、促使学生时刻处于激趣与释疑的动态学习情境之中。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不断敲打,就能粹出学生闪亮的思维火花。留下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置问,给学生留下悬念,甚至布设层层思维障碍,使学生处于学习“徘愤”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渴望,进而循着教师点拨的思维通道,层层深入,学习感悟,领略到创造…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疑,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内驱力,激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案导学”中如何“设疑…  相似文献   

12.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卢梭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说,希望学生对待学习像对待游戏一样,做一切事情都是兴趣盎然,令人高兴。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对一门功课有兴趣才会爱学,爱学才会增知,增知才会长智。在法律常识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抓住一个“趣”字,做到趣讲、趣学、趣练。现仅就“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内容谈一谈趣味教学。 一、运用漫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与关键。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  相似文献   

13.
设疑式教学是以贯彻启发式原则为宗旨,着重解决学生认知领域问题的以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为课堂教学重要线索的教学方式。其实质是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即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围绕问题的解决组织教学,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中达到教学目的。思想政治课首先要解决“晓之以理”的问题,设疑式教学就是要讲好理、学好理,其特点在于它不直接呈现所要学习的定论性知识,而只呈现感性材料(事实、例证等),在学生了解具体现象及有关知识背景的基础上,以设疑、激疑、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寻求答案,使学生解疑,掌握结论性知识…  相似文献   

14.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驱力,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做了一些尝试。一、巧打“头板”———导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往往是影响一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总…  相似文献   

15.
爱迪生曾经说过:"文明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教会人们思考,因之要下决心培养有思维习惯的人。"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成分,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激发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内认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中设疑,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让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如初三年级学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自然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呢?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1.启发诱导,回味生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教师可选取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适当时机,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的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如一堂《尊重老师》课伊始,教师一边播放M TV…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兴趣而设计的相关情境,能够在教学中起着激情、引思、过渡、强化等作用。然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设  相似文献   

18.
1.设疑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有疑才有思,才有问。疑就是求知的动力。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感到有问题需要思考,“就难以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设置悬念为开头语,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2材料引入法。为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头列举大量直观的感性材料或已有的知识材料,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形成判断,概括出结论,而这个结论正是本课所要讲的主题,从而导入新课。3.激情法。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要讲好…  相似文献   

19.
一、以情导入,激发兴趣“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政治课,设疑导入较为常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情绪的高涨.步入智力的振奋状态,这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二、情深之处,点拨质疑课堂导入以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阅读…  相似文献   

20.
当前,思想政治课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其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认为“政治理论是空洞的教条,学了没用”。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与需要直接相联,需要越强烈,兴趣越浓厚。因此,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就要在培养和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要上下功夫。一、持久的兴起来自需要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教学过程中,人们大都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精巧的设疑、直观的情境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样激发的兴趣是短暂的,难于持久而稳定,极易随情境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